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河南著名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2017-03-28 23:56张献丽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景点译者译文

张献丽

(安阳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河南著名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

张献丽

(安阳学院 外国语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然而其景点公示语不规范的英文翻译严重影响了该省的文化和教育形象,阻碍了该省旅游国际化的步伐,因此规范景点公示语翻译迫在眉睫。本文从生态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河南省重点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规范景区公示语的翻译。

生态翻译理论;景点公示语;“三维”转换失效

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该省政府已明确提出“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只有进一步规范和提高其旅游景区的公示语翻译质量,才能适应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加快该省旅游业国际化的步伐,吸引更多的海外旅客,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文化软实力建设。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入手探讨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可为公示语翻译实践提供一定借鉴,同时,也可为公示语翻译研究提供新视角和理论参考。

一、研究现状

(一)生态翻译理论研究现状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原创性翻译理论。2001年12月6日,胡庚申教授在国际译联第三届翻译家论坛上宣读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初探》,这是关于生态翻译学的第一篇论文。2004年,《翻译适应选择论》出版,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此后生态翻译学逐渐得到众多关注,陆续有学者参与研究。李亚舒、黄忠廉认为该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一股新风”[1]。宋志平认为,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是国内译学研究的一部佳作,理论思想简洁和谐,与时俱进[2]。2009年,《上海翻译》第四期为生态翻译学研究开辟专栏,发表四篇文章分别对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宏观[3]、中观[4]、微观[5]三个层面的翻译活动进行描述和阐释,推动了该理论的发展。2011年,王宏在其论文《生态翻译学核心理念考辨》中提出,“生态翻译学为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有助于译界同仁重新审视和解读各种翻译现象和翻译思想”,但其“作为一门学科尚不成熟”,核心理念仍有待修订完善。[6]思创·哈格斯认为:“生态翻译学的研究与发展,终于使中国翻译理论完成了从‘照着说’到‘接着说’、再到‘领着说’的嬗变与脉动。”[7]此后生态翻译学研究队伍越来越壮大,生态翻译学在理论构建、应用翻译与实证研究等方面得以不断深化和拓展,到目前为止在知网上可以搜到700余篇相关论文,内容涵盖翻译过程、翻译主体、翻译思想、翻译批评、译本分析、电影字幕翻译、广告翻译、新闻翻译和景点公示语翻译等研究。目前,生态翻译学正以蓬勃的姿态朝更深、更广、更系统、更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二)景点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

“公示语”一词首次出现在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第六期《谈英语公示用语的语言特点与汉英翻译》一文中。此后,公示语翻译逐渐成为国内翻译研究的热点。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全文含“景点公示语”的所有文献可获得2237篇,输入“英译”进行二次检索可获得相关文献1123篇。研究的内容涉及景点公示语翻译策略、英译错误分析、翻译现状调查、语用失误分析、翻译对策、翻译规范化等方面。研究的指导理论涵盖功能翻译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翻译美学论、翻译目的论、语用等效翻译理论、归化和异化理论、跨文化视角、顺应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等。其中,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有70余篇,并且从2013年开始,以此角度研究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多。由此可见,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研究者注意到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对景点公示语翻译的实践指导作用。

二、理论框架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全新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8]胡庚申教授将翻译定义为:“以译者为主导、以文本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转换为宗旨,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7]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的过程就是“以译者为中心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最佳的选择是适应性选择,最佳的适应是选择性适应”;翻译方法就是“多维”转换,主要集中在“三维”转换上,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8]

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第一,翻译是各生态因子的有序关联,包括翻译的社会文化环境、翻译主体、翻译客体、翻译委托者、翻译受众、翻译规约等因子,涉及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多维转换和整体互动。第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起主导作用,同时其中心地位又受到“适者生存”法则的制约,即译者的翻译行为受到“事前预防”和“事后追惩”的制约。第三,译者的翻译原则就是对生态翻译环境做出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最佳的翻译就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

生态翻译学研究范式超越了西方的翻译研究范式,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翻译实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以及对译作的评估标准等,对应用性翻译研究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三、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河南省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问题

本研究以河南省4A级和5A级旅游景区的景点公示语的英文翻译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揭示河南省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语言维转换失效

翻译实质上是多层次意义的对应转换,既涉及语音和文字形式等的表层意义转换,也涉及社会文化信息的深层次转换,而转换不是随意的,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通过对河南省著名景区公示语英文翻译的研究,我们发现,很多景区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在语言形式上的选择转换是失败的,主要表现为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语法错误、死译、中英文混合使用、英文译名不统一等。

1.拼写错误

河南省4A级和5A级景区公示语的英文翻译很多都存在单词拼写错误,如把“society”错写成“societ”,“tomb”错写成“tomd”,“western”错写成“wastern”,“drainageway”错写成“draingeways”等。这类错误不胜枚举。

2.书写不规范

书写不规范主要包括大小写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跨行断词不规范等。如开封市5A级景区清明上河园有一处景观为“久住王员外家”,其公示语解说中有一句话为“据《东京梦华录》记:临边河大街……”,其英译文为“It is recorded in the book 《Dreams in Eastern Capital》, Saying that Along the bank of Bian River Street…”该译文就存在大小写使用不规范、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以及语法错误等问题。

另一处景观“官驿”的公示语为:“在古代是路经过往官员以及外邦使节下榻、换马的地方,也担负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信息传递任务。而今为了满足游客休憩、住宿,修建成旅游宾馆。官驿位于虹桥以南,庭院内亭台楼榭,曲径通幽,与古朴典雅的宋代建筑相映成趣,各式标准客房设备齐全,温馨舒适,是游客解除旅途疲劳、休憩住宿的理想场所。”其英译文为:“In the ancient times, the Offic-ial Posthouse was the place whic-h the passing officials as well as foreign envoys to stay and chan-ge horse. Official Posthouse also bears message disse-mination tas-ks abpit the 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military, and other aspect. At the present, the Official Posthouse is a traveling guesthouse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ourist’s rest and accommodation. Official Posthous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the hongqiao bridg-e. All kinds of standard rooms f-ully equipped are warm and comf-ortable. It is a ideal place for lei-sure accommodation.”这段译文存在的明显错误就是断词不规范。英语单词断词移行并不是随性而为的,而是要以音节为依据,保持音节的完整性。

3.语法错误

通过对搜集的语料进行整理,我们发现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语法错误,主要体现为名词单复数使用不当、动词使用和形式错误、冠词使用不当以及语义模糊等。如芒砀山景区梁孝王王后陵的公示牌写道:“……由墓道、车马室、东宫、西宫、回廊、排水设施等组成。”其英译文为“It is consisted of the tomb passage, the rooms for carts and horses, eastern palace, western palace, ambulatories and drainageways.”该译文中“consist”一词为不及物动词,不能用被动语态。该景区的另一公示牌:“在我国建筑史上,专家一直认为拱顶技术是汉武帝通西域之后从西域传来的……”其译文“In the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experts always believes that arch roof technology was brought from Western Regions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 Dynasty and Western Regions…”此处翻译的明显错误为主谓单复数不一致。这些语法错误不仅会影响游客对景点的了解,而且会影响游客对该景区甚至所在城市的印象。

4.死译

南阳市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老君洞有一处景点为“青牛洞”,其公示语解说牌写道:“青牛洞是老子坐骑青牛的栖身之地,洞内有石琴、石瀑、石乳、恐龙入山、老君布道等景观,天然形成,栩栩如生。”其译文为:“The Dawn Mills brand hole is the father saddle horse Dawn Mills brand take shelter, in the hole has the petrophone, Shi Bao, the stalactite, the dinosaur to enter the mountain, old Mr. to preach and so on landscapes, forms lifelike naturally.”此译文完全按照汉字生搬硬套,错得离谱,游客根本无法从中获得一点点有用的信息。

5.中英文混合使用

景区公示语翻译还存在中英文混合使用的问题,如八里沟景区的“马武抱犊”。其汉语解说为:“东汉大臣(15-61),云台二十八宿将中的米狼星。马武幼时家住马武寨,出身贫寒,以放牛为生,在路过此河时,就天天抱着小牛犊过河,不知不觉随着牛犊的长大,练就了臂力千斤的神力。马武跟随刘秀南征北伐,立下汗马功劳,刘秀登基后封马武为大将军。” 其英文翻译为“Han Minster Ershibasu of Sirius. Ma Wu was born poor, a child every day, cattle grazing, in passing this river, holding a small calf to cross the river every day unconsciously as the calves grow up, he learned the strength of arm stiffened their bodies, Ma Wu Xiu Civil war followed, Li contribution, Xiu-Feng Ma after access on to the throne as the great Wu general. ”此译文明显是机器翻译的,英汉语夹杂,令外国游客如堕雾里,不知所云。

6.英文译名不统一

英文译名不统一也是公示语翻译存在的一个常见问题。如安阳殷墟分别被译为“Yin Ruin”和“Yinxu”。八里沟景区对八里沟的翻译有“Baligou、Bali Valley、Eight Miles Ditch”。“太行天河瀑布”在该景区导示图上译为“Taihang Waterfall”,在景区入口处译为“Taihang Sky River Waterfall”,而到了景点则译为“Taihang Milky Waterfalls”。景点名称的翻译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要尽量保留原语的文化信息和内涵,二要便于游客理解和接受。因此对景点名称的翻译一般有直译法、意译法和音义结合法,其中音义结合法既能较好地保留原文中的文化信息,又能方便外国游客更好地了解景点。不过,不管采用何种翻译方法,在同一个景区中景点名称的翻译应前后一致,不要造成游客的困惑。

(二)文化维转换失效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需要关注语言层面因素,而且要关注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合格的译者应熟悉两国文化,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有效传递、阐释双语文化内涵。

1.思维方式转换失效

英语文化属于海洋性商业文化,汉语文化属于大陆性农业文化,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又会直接体现在语言的使用上。汉民族传统哲学主张“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以主体介于客体,客体融入主体,因此汉语更强调主体意识的反应,因而句中多以人为主语,采用主动语态,而且中国人重直觉,认为文章只要能够达意即可,句子组织形式比较松散,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要靠读者去推理和感悟。西方哲学持“主客二分”的态度,强调客体意识的反映,因此句子多以物为主语,常用被动语态。此外,西方思维重逻辑、重分析,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英语句子结构严谨,形态丰满,受到许多刚性的语法制约。因此,在汉译英的时候,译者应以英美人的思维方式重新组合语句。

八里沟景区“蛤蟆石”的公示牌解说语为:“向前看,路边有一巨石,从西边看像一只大蛤蟆,正伺机捕虫。更妙的是旁边还有三只小蛤蟆,好似一母三子,所以人们取名为蛤蟆石,这是常年水流风化作用形成的,是大自然的杰作。如果它们一起叫起来(蛙声一片),那一定有好的收成。”其英译文为:“When looking forward,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there is a boulder, which looks like a big frog waiting for opportunities to catch insects seeing from the west. More amazing is that besides it there are three small frog, which seems just like a mother of three, so people named it as Frog-liked stone. It is actually the masterpiece of nature, a perennial flow of weathering. If they are called up together (singing at the same time), it must stands for good harvest. ”译者直接按照原文一字不差地翻译,但没有处理好汉英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转换。文中的“向前看”隐含主语是游客,而并非是“巨石”,但是译文却把两个不同的主语混淆为一。此外,第二句译文中关系代词“which”,指示代词“they”和“it”指代不清,会让外国游客不知所云。因此我们建议从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出发,译文可以修改为:“Looking forwards, you can see a boulder on one side of the road. Seen from the west, it is like a frog watching for chance to catch insects. More amazing, next to it, there are 3 pieces of small stones like frogs and they are like a mother and her 3 children, so they are called Frog-like Stones. It is the weathering creatures of the nature and if they were able to croak together, it would be a sign of good harvest.”

2.文化内涵传达失效

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差异,很多词汇都会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不能仅仅译出词汇的指称意义,还要仔细斟酌,努力把握词语的内涵意义。如芒砀山景区的“梁孝王王后陵”,其英文翻译为“Han Queen Li’s Tomb”。此译文看似没有问题,然而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古代的墓葬制度就会发现,“tomb”一词并不能有效传达“陵”一词蕴含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人有三六九等,死后其坟墓自然也有等级,如圣人坟墓称“林”,帝王坟墓称“陵”,贵族坟墓称“冢”,一般官员或富人称“墓”,而平民百姓称“坟”。根据《柯林斯英汉双解大词典》,“tomb”意为“a grave, especially one that is above ground and that usually has a sculpture or other decoration on it”,因此用“tomb”一词并不能突显墓主的贵族等级和显赫身份,我们建议用“mauso-leum”来替换。

南阳市老君洞景区的“老君龙床”,其英译文为“laojun dragon bed”。此译文有两处不妥。首先,“老君”是对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神化称呼,直译为“laojun”会让游客不知其所指,不如直接译为“Laozi”。其次是对“龙床”的翻译,在中国文化中,只有皇帝用的床被称为“龙床”,老子非王非帝,但因为他在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人们用“龙”来形容他,其下榻的床亦被称为“龙床”,但是用“dra-gon bed”来翻译却颇为不妥。因为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巨大、不祥的可怕怪物,其形象和它在中国文化中高贵、威武的形象截然不同,“dragon”一词反而会有损老子的形象,因此不如直接去掉该词。

译者在翻译景区公示语时应认真考虑中西文化差异,灵活变通,既要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又要准确恰当地传递旅游文化信息,把中国文化推广出去。

(三)交际维转换失效

翻译行为的目的在于传递跨域语言与文化障碍的信息,传达交际意图。英国翻译界元老纽马克认为,语言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其表情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吁功能。[9]戴宗显、吕和发提出,景点公示语具有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等功用[10]。简言之,景点公示语的功用集中体现在信息功能和呼吁功能方面。因此,交际维转换是否失效也主要表现在信息功能和呼吁功能是否得以实现。

1.信息功能传达失效

单词拼写错误、书写不规范、语法错误、死译硬译、译名不统一以及文化内涵传递不当等都会影响景点公示语信息功能的实现,进而影响交际意图的再现。上文提到的八里沟景区的“马武抱犊”、老君洞景区的“青牛洞”,其英文翻译在语言维和文化维的信息转换上是完全失效的,根本无法传递、再现原公示语解说词的交际意图。

开封市清明上河园有一处公示语为“水边游玩请注意安全,谨防失足。”该公示语本意是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但其英译文“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y on waterside”回译后意思就变成了“集中精神在河边玩水”。原公示语信息传达失误,其警示功能没有得以成功实现。

2.呼吁功能传达失效

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区有一则公示语为“前方路口,注意安全(Crossing ahead. Be careful.)”,其目的是提醒游客过路口时要当心,而游客看到此公示语后做出反应所允许的时间比较短,该译文的主要信息在后,次要信息在前,其呼吁功能难以有效实现。因此建议将译文改为更醒目、简练的“Caution: crossing ahead.”。

洛阳市5A级白云山景区有一处公示语为“小草微微笑,请您旁边绕”,该公示语是为了提醒游客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然而其译文“The grass smiles please beside you around”并没有考虑到该公示语的呼吁功能,措辞以及句子结构都存在严重问题。鉴于该公示语的提示和警示功用,若直接翻译成“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更为恰当。

在具体的翻译操作过程中,译者应该注意,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转换并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一个维度的翻译失效会影响到其他两个维度效果的再现。只有三个维度有机结合、平衡协调,才能产生与原文最自然贴切的对等。

四、结语

丁衡祁认为,合格的英语公示语应具备简洁(concise)、规范(conventional)、统一(consistent)、 醒目(conspicuous)和方便(convenient)五大特点。[11]从生态翻译理论角度看,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应以此为指导原则,兼顾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使译文通顺易懂、清晰直接、规范自然。得体规范的公示语英文翻译不仅能提供信息,激发游客兴趣,加深游客的理解,而且能满足游客的社会、行为和心理需求;而不规范的公示语翻译则不仅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外国游客,还会削弱对外宣传效果,影响景点及其所在地的文化形象。

为了加快旅游业国际化的步伐,吸引更多的海外旅客,景点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需从以下三方面努力。第一,译者应提高自身素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严谨的翻译态度,字斟句酌,切忌粗枝大叶,望文生义;此外,译者还应精通双语文化,对文化差异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有效传达双语文化内涵。第二,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时代背景、翻译动机和读者因素等,灵活变通,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当增减,实现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多维转换适应,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切忌死译、硬译、乱译。第三,建立合理有效的“事后追惩”机制,对译者的翻译行为进行适当约束,使各翻译主体间形成和谐的生态环境。

[1]李亚舒,黄忠廉.别开生面的理论建构——读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J].外语教学,2005(6):95-96.

[2]宋志平.《翻译适应选择论》:一部简约创新之作[J].外语研究,2007(5):105-106.

[3]孙迎春.张谷若与“适应”、“选择”[J].上海翻译,2009(4):1-6.

[4]黄忠廉.适应与选择:严复翻译思想探源[J].上海翻译,2009(4):7-10.

[5]蒋骁华.译者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评《牡丹亭》的三个英译本[J].上海翻译,2009(4):11-15.

[6]王宏.生态翻译学核心理念考辨[J].上海翻译,2011(4):10-11.

[7]思创·哈格斯.生态翻译学的国际化进展与趋势[J].上海翻译,2013(4):1-4.

[8]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9]Newmark, Peter.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39.

[10]戴宗显,吕和发.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以2012年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为例[J].中国翻译,2005(6):38-42.

[11]丁衡祁.努力完善城市公示语 逐步确定参照性译文[J].中国翻译,2006(6):42-46.

[责任编辑 亦 筱]

2016-09-01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生态翻译理论视角下的河南省著名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2016-QN-047)

张献丽(1982— ),女,河南安阳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育。

H315.9

A

1008-6390(2017)03-0059-05

猜你喜欢
景点译者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文摘要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打卡名校景点——那些必去朝圣的大学景点
I Like Thinking
英格兰十大怪异景点
没有景点 只是生活
景点个股表现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