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方法漫谈

2017-03-29 18:25李梅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多义现代汉语文言文

李梅

文言文是古人思想的精华,是传统文化的浓缩,学习古代文言文,能够让学生以史为鉴,继承前人的智慧,博古通今,对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很大的启迪和帮助。所以,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花费很多时间教授学生文言文知识。高中文言文相比于小学、初中,篇幅加大,难度提高,内容涉及更加广泛和精细。另外,文言文部分的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单调,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针对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和解决途径,帮助学生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一、建立起文言和白话之间的联系

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都秉承一个宗旨,那就是学生一定要能够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教学步骤是:先解决文言文中的生词、一些通假字、一些虚实词的翻译等,再挑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着重讲解,然后再进行通篇翻译。稍微有些创新的教师和对学生有较高要求的教师一般会让学生试着去翻译全文。但是,这样的教学步骤很明显是生硬的,切断了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之间的联系,似乎把文言文当成了另一种语言来学习,类似于英语翻译成汉语的学习方法。文言文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另一种陌生的语言,而是现代汉语的“前身”,是逐渐演变而来的,在上个世纪的白话文运动中完成了向现代汉语的转变。所以,要学好文言文,教师需要建立起文言和白话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将二者对立起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连贯起文言和现代汉语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书籍,比如上个世纪的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作家的作品中就包含少量的文言文,如果学生能从白话文,到少量文言文,再到通篇文言文这样进行一个良好的过渡学习,相信在一定时间内,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一定能够得以消除,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另外,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还要适当地培养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不能看到文言文就望而生畏。文言文并不是拦路虎,只有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起学習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二、逐个攻破文言文学习难点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文言文的板块,并且由易到难地将这些板块进行分类排序,然后再逐个击破。比如说,在让学生了解文言文大意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辅助工具,让学生借助图片、视频等了解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信息。如执教《滕王阁序》《鸿门宴》这些文言文,教师可以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示滕王阁的图片,鸿门宴的发生背景等。这能在教学一开始就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每个段落的大意和每个段落中的重点字词。比如说《蜀道难》这篇文言文有一些通假字,教师需要重点指出。如“所守或匪亲”,“黄鹤之飞尚不得过”,教师可以把这些比较重要的内容提炼出来,帮助学生重点突破,这样能够从细节入手降低文言文的阅读难度。

另外,在学过几篇文言文之后,教师应该将这些文言文中一些相通的知识提炼出来进行比较,如一词多义的字。举个例子,在学习完《蜀道难》之后,教师可以集中讲解辨析一词多义。如“难”,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这几句话中有不同的意思,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再如“尚”这个字,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贤使能”,“廉颇尚能饭否”这些句子中又有不同的意思。所以,教师先帮助学生解决字词,再帮助学生将几篇文言文结合起来,解决易混淆的一词多义,这样在文言文学习中就解决了学生很大一部分难点,有利于更通顺地理解文章。文言文知识确实很难,怎么能让难变得简单,这要看教师的教学方式,逐个攻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布置适量作业,开展合作学习

文言文教学需要辅助以适当的练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正是因为知道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在这部分教学时会格外注重训练,因此,会给学生布置较多相关题目的练习和训练。但是,物极必反。过多的练习不仅不会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况,布置作业“点到为止”。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竞争学习,有利于学生组内互相帮助,不同小组之间互相竞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提高组内成员的文言文学习水平和班级整体的综合实力。

综上所述,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特点,科学规划文言文教学,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益群中学(679100)

猜你喜欢
多义现代汉语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维吾尔语动词“t∫iqmap”多义范畴的语义延伸机制
一个所谓多义句式的本来面目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多车道自由流技术在多义路径识别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