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鱼海棠》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运用

2017-03-29 04:51达红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大鱼海棠

达红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从《大鱼海棠》看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运用

达红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常州213022)

2016年《大鱼海棠》的播放,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人们在关注它独特的营销手段、不落于人后的技术的同时更感受到《大鱼海棠》所呈现出来的独特东方神韵,这部作品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动画相结合的思考。动画片中国风格的形成,需要从业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文化作深入了解与思考,对承载中国文化精神的制度、文化、民俗有所了解,对中国独特的审美有较强的体验,将这些东西融合到生命里,然后再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用现代的手段进行呈现,方能使风格自然圆融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动画在带给观众视觉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同时也成为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

《大鱼海棠》;中国传统文化;风格

在这个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动画作品已经席卷了我们的荧屏。之所以动画的运用会如此之广,主要是因为动画拥有无穷的表现力,人们可以在动画的世界里天马行空地幻想。除此之外,发展动画产业还可以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财富,同时又可以潜移默化地传播本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因此,动画已经不单单是一种行为艺术,而且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和一种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社会文化现象,所以各国都非常重视动画产业的发展。

在日本动画、美国动画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动画人也在努力发出中国声音。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受到关注与好评之后,2016年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上映在中国动画界掀起了新的浪潮。电影中浓浓的中国风引起了人们对中国文化在动画中运用的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精神的统一和谐

鲁迅曾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20世纪,中国动画曾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牧笛》等许多影片都在世界上获得大奖。早期的中国动画艺术家积极探索中国动画的发展道路,在技术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坚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出了一些具有本土风格特点的动画作品,它们以精工细作的质量水准,绚丽华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剧情,纯粹浓烈的民族风格获得了“中国学派”赞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动画却未有突破,在表现中国民族风格的时候过于看重美术在动画中的作用,却丢失了动画所特有的运动、夸张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等艺术魅力,更像是美术作品的动画化,在故事的新意、角色性格的刻画以及剧情安排等方面都显不足。而且当时中国还未进入市场化时代,投入与产出极不成正比。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随着中国开放程度的加大,那种不计成本的动画生产已没有生存的空间,中国动画开始与世界接轨,进入全速发展时期,动画创作数量飞速增长,但是作品的质量却没有多大提高,很多作品脱离传统文化和艺术,作品缺乏民族风格,甚至有盲目模仿的痕迹,大部分作品题材陈旧,主题表达生硬肤浅,作品粗制滥造,在影视语言、画面质量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中国动画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及精神层面的需求。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各有特色,在中国经济刚刚起飞的时候,美国文化里的个人英雄主义,对成功、个人价值的强烈追求会激励人们,但在今天,中国文化中的整体思维、贵和谐、天人合一、重德性、重人伦、重义轻利、奋发有为等显得更为可贵。再加上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一个极大的市场,某种意义上拥有了中国市场就等于占据了半壁江山。因此,各国动画片在制作中都有意识地加入中国元素,如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动画片中,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比比皆是。因此,国产动画片必须在主题表达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主流思想进行正确的阐释;对乐观的人生态度、重气节、中庸的为人处事之道等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进行正确的理解。这些思想本身是好的,在今天的社会也是极需要的,值得发扬光大。但是作者应该如何提炼它们,如何解读它们,值得探究,既要提炼出它的精华,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将这些思想的精华与现实相结合。

《周易》中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中、及时、通变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人以刚健为中心的生活原则体系。这些思想在铸造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大鱼海棠》中的主要角色大鱼实则为鲲,鲲在中国文化中是个独特的存在,在中国对鲲记载最早的是《庄子》。庄周在其《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使得鲲成为固定的文化符号。这个角色设定既符合现代人认为生命起源于大海的科学认定,同时鲲的形象有浓浓的中国哲学思考,用鲲之大体现生命个体与宇宙之间的相对性,有大和小、个人与宇宙、生命与苍穹的哲学思考,而且鲲只是生命的最初形态,最后化而为鹏,又体现出生命的发展、变化与跃变,这种既古老又现代的哲学内涵,使这个形象成为有着浓浓中国味的现代动画形象。另一个形象是海棠化成的小姑娘,为了成长,她化身为鱼,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她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结合体,她的形象设定为中国民国时期的小姑娘,但她又体现出中国文化自然与人类融合的精神。

《大鱼海棠》这部作品就是通过鲲和化身为小姑娘的海棠,试图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刚健追求与精神的自由逍遥,彼此之间相爱相杀的矛盾纠缠等丰富的内涵表达出来。

总体来说,该片在表达这些主题时还较为准确,但有些表达给人力不从心的感觉。中国哲学讲究意境、不可言说,而现在的市场需要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在虚灵的内涵与具体的故事间如何达到一种圆融,这是最困难的,《大鱼海棠》似乎想把中国的儒、道、佛等多种思想都糅合进去,但一个三角恋的故事无法说清这许多,就如同一袭华服下面只有一些沙石(让人想起那个灵婆的那只装满老鼠的大布偶),一个平凡的故事无法承载那庞大的哲学体系。

美国的商业片在表达美国精神时总结得总是那么干脆,比如个人奋斗,奋斗中会有成功有失败,有亲情有爱情,逻辑总是很清晰。而我们在总结我们的文化精神时,总是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固然缘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本身的特点,但何尝不是因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传统文化的逻辑思考太少,对于传统文化在现实世界中的思考与运用太少,更多时候,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商业社会,或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符号,只是一种必须的存在,它不会与我们的生活真正地融合,并成为一种必然的存在。这何尝不是因为我们长期对于哲学对于文化的忽视造成的后果,一个不重视哲学的民族,到最后必然思维混乱。哲学引导我们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到哪里去等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永远无法有一个必然的答案,但思考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动画片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没有经过整合或提炼的概念化的中国哲学,所以故事也无法凝炼成线,故事的单薄、散乱实际正是主题散乱表象的体现。

二、中国文化的具象表现在动画中和谐统一的表达

“形于中必发于外。”中国文化的精神,其外在的具体表现或凝结于文物、制度、风俗等,可谓无处不有,无时不有,如中国文化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思想就见于制度、风俗之中,早在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互不干涉的思想与制度。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据《周礼》等文献记载,周代对各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如“山虞泽衡,各有常禁”,这样的限制,一是保证“万物阜丰,而财用不乏”,二是防止“物失其性”。中国文化精神凝结成各种艺术形式,例如绘画、戏曲、雕塑、音乐、服饰、建筑,乃至剪纸、年画、皮影、木偶等民间艺术形式,这些都给动画中民族风格的形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借鉴材料。由此可见,作为以视听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影视、动画片,影片的制作者应在影片的人物形象、生存的环境、音乐等各方面精心设计,使动画片呈现出和谐统一的风格。

《大鱼海棠》设定了100多个角色,角色大多来源于神话或民间传说,但这些角色都根据动画的需求经过了再创作,更丰富也更符合时代的特征与需求,也体现出了较浓的民族风格。主人公的形象自不必说,无论从外形及其原型都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的影子;其余的人物形象也让人联想丰富——嫘祖在水面织出星空,灵感来源于“秋水共长天一色”。据《史记》记载,嫘祖正是传说中轩辕黄帝的妻子(正宫),她教会了人们养蚕缫丝,编织衣物;句芒是《山海经》中主管树木发芽生长的木神,最早的芒神是人兽化的鸟首人身形象,后来就拟人化了,在民间年画中,则成了两个笑眯眯的赤脚男孩的形象;祝融是神话中掌管火的神仙;灵婆这一角色的灵感来自一个面具文物,她掌管通天阁的那些鱼,于是她的头被设计成了鱼的样子,灵婆的服装及身上的佩饰如腰间的玉带等都充满了中国戏曲的元素;影片中十二生肖、老鼠精等形象也与民间的雕像功、剪纸等形象十分相似。这样的形象都具有浓浓的中国情结,而且创作者结合影片赋予了他们更加丰富的性格,更多更新的精神特质,让观众在熟悉中又觉得眼前一亮。

《大鱼海棠》影片发生的大场景设计源自福建永定客家土楼和廊桥,其中著名的承启楼、世泽楼、如升楼,永定廊桥、济行桥等被搬上银幕。福建的承启楼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和土楼一样能唤起人文化记忆的还有电影中椿跑过的木制廊桥。该原型应该也是永定的一座廊桥——济行桥,济行桥坐落在新南村背隆,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保护最完好、历史最久远的“风雨桥”之一,为乡民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和娱乐空间,常常成为这一带的活动中心。这些依托于自然而建造的中式建筑,能使人感受到中国人所居住的环境。影片在借鉴的同时又进行了更多艺术加工。

影片在细节上也极注意,如海棠的梳妆盒打开,其中摆放的都是中国小姑娘常用的东西;湫右边挂着的装饰物与现实中的葫芦、马勺极为相似,早年间现实中的马勺是用来喂动物食物的用具,马勺上的图案是人们为了使自己的牲畜免遭大自然病虫的侵害而画上的,而现在的马勺多用于装饰。动画中灵婆所在的如升楼应该是对现实中如升楼的艺术加工。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写的是:“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灵婆大殿的牌匾上有“天行有常”四个字,出自《荀子·天论》,原文为“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思是强调大自然也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不会因为圣明或暴虐而改变。其实是在暗喻椿一心要救鲲的举动是逆天而行,虽然出自善心,也难免招来灾祸。白色的猫和灵婆在桌上打麻将,四只黑猫抬轿子。对应古书记载:“金眼夜明灯”为猫之上品,雪白次之,黑色最为不祥,以及“猫以少子为贵,一贵二笨三贱四抬轿”。

这些从角色设定到环境到细节无处不在的中国元素,使这部动画充满了较纯粹的中国风格。

三、中国传统审美的表达

中国哲学中一直存在“动静之辩”,这实则是中国刚健有为的哲学思想和虚静无为的哲学思想之争,因此有“主静”和“主动”之说。到了五四时期,有学者将动静之分视为东西文化的根本差异。李大钊曾说:“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南道文明得太阳之恩惠多,受自然之予厚,其文明为与自然和解,与同类和解之文明。北道得太阳之恩惠少,受自然之赐予少,故其文明为与自然奋斗,与同类奋斗之文明。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李大钊主张二者“融会调和”。中国的动静之辩始于先秦,历代一直未停止过,主动主静两方都出现了杰出的哲学家及其实践者,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会有主静的自然无为的思想,也有主动的刚健有为的思想,在不同的时代,这些哲学思想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无论主动或是主静思想都是从生命的本质和物质的条件上引申出生活原则的论纲,让人们获得更好地生活的思想动力,更好地思考生命的个体及个体在宇宙中的存在。这些都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面貌。因此也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中国文化对于和谐、精神的追求,使得中国的艺术更讲究意境——精神与景物的融合。《大鱼海棠》不仅在人文建筑上还原了中国色彩,更将中国元素融入各种细节和场景中。比如椿在山间伫立的场景灵感来源于中国特有的梯田地貌,用一种写意的方式表现了国之美感。电影借鉴了中国传统动画中的“仙气”,比如1964年的《大闹天宫》、1979年的《哪咤闹海》、1999年的《宝莲灯》,里面有很多飘带飘动的镜头,即使在人物静止的状态下还会飘,这种“无风自动”的设计使人物在视觉上更有“仙气”。将这些应用到这部电影中,展现了它独有的中国风气质。这些在欧美动画和日本动画里都很少见,只有在传统的中国动画、国画以及中国的壁画中才有。

中国文化中主静与主动的思想如果运用得当,会和电影本身的节奏相一致,对动画片的风格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影片,要求在90到120分钟的时间里充分考虑受众的注意力及情绪需求,在情节的设定上要考虑动与静的结合,使之呈现出一种巧妙的节奏,把观众牢牢地牵引在影片之中,让他们的情感随之起伏。在电影的情节设定中如果将中国哲学中这种动静关系与动画片的情节巧妙融合,就会使影片在形式及思想上对观众起到引导与影响作用,在好莱坞式公式化的情节设定基础上推动风格的形成并使之得到强化。

四、传统文化的运用必须考虑时代的发展与需求

《大鱼海棠》放映前的万众期待与放映后的褒贬不一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在推进中国动画风格的过程中,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与传达中,都存在着一个批判性接受的过程,如果不顾出错照搬照用,就会从一味摹仿外国动画走到另一个极端,因此动画创作者在对这些思想进行阐释时,一定要注意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让古老的思想能对现实的人们也产生积极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动画电影《大闹天宫》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也引来了国际上的一些质疑,认为孙悟空有一些不满就以暴力的形式加以反抗,不太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要求。这实际上是时代及不同价值观的社会所形成的差异。在今天这个社会,动画电影既要追求精神的表达也要考虑市场的收益。《大鱼海棠》努力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市场反映看,大家一致认为,这部电影的技术水平、画面效果都极强,在技术上与世界动画强国也无大的差距;制作过程中资金不足,众筹拍片,跳片七年,既是事实,但同时也起到了很强的营销作用,效果也十分明显。无论在思想、画面还是人物形象、细节上都极力呈现出中国风格,做得也较为成功,但有时会感觉到这部电影在表达独立思想与迎合受众心理之间有些力不从心,究其原因还是对中国文化精神内核在现代社会上的表现与作用思考不够,精神与市场的融合度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是成也传统败也传统。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动画人而言,人文素质的积淀与思考是极为重要的。

中国当代动画要想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在继承中创新,用动画语言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扩大创作的视野,与时代紧密相连,将传统文化艺术与先进技术相融合,只有这样中国动画才能既保持中国特色又被世界所理解,真正使民族资源变成世界的财富,使动画领域也有中国的风格,中国的声音。

[1]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李三强.重读“中国学派”[J].电影艺术,2007(6):142-148.

[3]张丽.水墨动画的意境及其语言局限性[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5):21-30.

[4]段运冬.动画文化的品格探讨[J].装饰,2004(2):22-23.

[5]时新华.从文化内涵与艺术手段浅议美日动画[J].安徽文学,2008(3):150.

[6]刘仲慧.谈以意境创造电影中的人物[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4):24-25.

[7]张慧临.二十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8]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晓欧.现代动画概论[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2.012

2016-10-09

达红(1971— ),女,副教授。

J954

A

1673-0887(2017)02-0049-04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大鱼海棠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