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的审美意蕴
——以《美丽的森林》为例

2017-03-29 04:51赵晶晶徐豪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花鸟画动画森林

赵晶晶,徐豪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动画的审美意蕴
——以《美丽的森林》为例

赵晶晶,徐豪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动画短片《美丽的森林》从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中汲取营养,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充满诗意的森林中的悲情故事。它运用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进行动画创作,不仅开辟了动画创作的新思路,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学思想,表达出富有魅力的艺术特征和文化价值。

《美丽的森林》;艺术特征;文化价值

《美丽的森林》是一部由杨春自编自导的动画短片,曾参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并获得银奖。《美丽的森林》片长约7分钟,画面素材主要来自宋代院体工笔花鸟画,如林椿的《果熟来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等。动画的前部分由《果熟来禽图》中的雀鸟引入,描绘了森林里一群快乐的鸟儿,它们觅食,嬉戏,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精致的构图,经典的绘画形象,优雅的审美意境以及抒情的背景音乐,仿佛带观者穿越进了古画中的森林。结尾处雀鸟被一支猎枪击中,黑色背景下一缕青烟飘过,散落下几片羽毛,代表了生命的终结。藉由这种沉重的结局,提醒人类保护美丽的自然环境。以呼吁环保为主题的《美丽的森林》是令人震撼的,浓浓的中国式美学语言以及传达出的深邃的思想更是让观者沉浸其中。

一、《美丽的森林》的艺术特征

(一)意境美

意境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非常受重视,当我们在欣赏和评价一幅中国画时,总是把意境美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意境美是指一件艺术作品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既能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又能反映客观存在的景。宗白华曾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1]《美丽的森林》利用手绘工笔画营造出了一片古风韵味的森林,把生机盎然的花鸟世界呈现在人们眼前。人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创作者精湛的绘画功底,还有每幅画面对中国工笔花鸟画意境美恰到好处的表达。

在意境的表达上绘画技能是次要的,关键看创作者带着什么样的心灵状态,投入什么样的情感去创作。就像这部动画的标题《美丽的森林》所展示的,创作者带着对自然界中美丽生灵的爱护情感进行创作,把心中的人格精神赋予画面,用景色表情达意带来美感。片中花鸟形象有的来自宋代院体工笔画,有的是艺术家的精心创作。看起来是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临摹再创作,细细品味又有无穷的想象,因为不仅这些植物和鸟类生长特征刻画得十分逼真,还表现出了它们的内在精神和生命活力。在白描背景下,各类鸟儿有的立于枝头,有的穿梭于林间,有的享受天伦之乐,表现出一派祥和安定的气氛,让观者无限向往。动画2分18秒出现的《红蓼水禽图》,水鸟在红蓼枝头先是专注地观察小虾悠然游荡,而后动作娴熟地快速捕食,这一幕惊险刺激又生动传神。水鸟和红蓼刻画得工整细腻,转身姿态自然流畅,小虾行游在空白处,虽没画出原画中的水和水藻,却依然水旱分明,使得小虾更加醒目。动画表达出了原作无法表达的四维时空,在水鸟的连续动作下,画家的情感和表达的哲理也在镜头里跃然而出,观看结束后再回味这一刻的场景,才会明白物竞天择和人类自我选择的破坏之间的区别。

以宋徽宗为代表的宋代院体花鸟画一直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意境。2分55秒时出现的《芙蓉锦鸡图》,镜头先是远景,不仅有原作中的锦鸡、芙蓉花和野菊,还增加了太湖石、残荷以及杨柳等,长卷式的构图丰富饱满,色调秀雅,刻画细微。镜头逐渐拉近,近景中芙蓉枝上一只五彩锦鸡扭头望向右上方的两只蝴蝶,不同姿态的芙蓉花含苞待放。接着镜头放大了宋徽宗用瘦金体的题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之所以采用这种形式,物象营造的意境在创作者眼里是不完整的,需要用诗境来补充说明这个美的森林世界,让观者参与体验进入一个视听觉之外的思想妙境。

宋代花鸟画内容虽简洁,却经常“以小见大”,寥寥枝叶也能见其旺盛的生命力,画面透露出深远的意境。这部动画把一幅幅以折枝构图的工笔花鸟进行了串联,以传统横幅长卷画的方式展开工整细腻的画面。虽然动画作品改变了观看方式,却没有违和之感。在雀鸟与伙伴们演绎的百鸟穿林场景中,精彩之处是植物丛生、小溪潺潺的工笔山水画长卷背景,呈现了生机蓬勃的森林景象。

(二)虚实韵律

“中国画很重视虚实相生的道理,虚实相生主要是以虚托实……绘画中的虚实关系,物象是实,不是虚,但在中国画中的虚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有’就是‘实’,‘无’就是‘虚’,而是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即是‘空无’,也可是‘实有’。”[2]动画取材的每一幅花鸟画对虚实的处理都是经典的,各成一种妙境,但它们是静态的,很多意境需要观者通过想象自发完成。动画充分利用了“风”“光”“影”来组织基本的审美语言,使视觉感受变得更加立体,静态转换为动态,静止转换成时空的变化,虚实写意无处不在,丰富了动画作品的艺术特质。

“风”为虚,物象为实,虚实贯穿整部动画,营造出悠远宁静的诗意情趣。动画开场片名用瘦金体书写,下方配以朱文印章,随后一幅花鸟白描稿从画外像是被风吹进了画面,悠悠地转换成了设色后的完整作品。宋代工笔画的特点从动画开头用虚无存在的自然现象“风”和实实在在的绘画元素展现出来。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开场,轻易地把观众的情绪带入了创作者的审美情境之中。

“光”的出现让很多画面有了更加温暖的色调变化,如1分14秒时雀鸟飞入一片白描树林中,老藤古树枝叶茂盛,左上角的空白处隐约透着太阳洒下的光亮,好像明媚的春天。这种阳光洒落在3分40秒时也出现过一次,很多画面的空白处都出现有微微提亮的阳光感。动画中“光”运用除了是阳光之意,当画面出现经典花鸟画作品时,还用团扇或方形的背景亮光强调。22秒时画面出现了林椿两幅作品《果树来禽图》和《枇杷山鸟图》。画面一共分为三部分:左侧是对《果树来禽图》中的硕果进行局部放大和图像的翻转;中间部分用正方形强光提亮了《果树来禽图》的整幅画面,雀鸟在枝头上跳跃玩耍,枝条微微颤动,画家林椿的落款和印章也有保留;右侧是《枇杷山鸟图》,原作中的山鸟和印章被省去,只留有枇杷果和枝叶,图像做了虚化处理。这三部分处理得有动有静,有实有虚,富于变化。动画中这种手法被多次使用,如1分40秒时《杨柳乳雀图》,1分50秒时的《红蓼水禽图》。这些被强调的作品的题款和印章都完整保留,也表达出对经典的致敬。

在动画艺术美学中,“影”的世界往往比写实的创作世界更加灵动,更能表达出物象的风韵。4分40秒是以古树和野果为背景,几只鸟雀跃交谈的影子投到古树上,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活力,画面表现也充满了微妙的张力。在动画中“影”可以指物象的“影子”,也可以指与设色物象相对应的白描。在仿古色的背景下,动画中有多处场景以白描为背景,配以设色鸟儿,画面虚实对比,动静结合更显花鸟画古朴清雅的独特之美。

二、《美丽的森林》的文化价值

借用当代社会被人们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进行再创作,使欣赏者陷入对环境和人生的思考,对价值观和情感进行深刻反思,是艺术创作手法的高明之处。正当观众沉浸在赏心悦目的感受之中时,画面中增加了瞄准镜图像,随着一声枪响,羽毛跌落枝头,留在屏幕上的是被猎枪击中的一幅没有生命的古画。虽然事先有心理准备,但当人们正沉浸在悠扬的古乐声中突然听到枪声之后,有惊恐,还有悲伤。谁打扰了我们的清梦?谁破坏了自然界的美好?《美丽的森林》这种人文主题在努力争取对观众进行经典传播和深刻反思的双赢。把传统经典提取出来,对社会进行生存问题的拷问,既满足了对传统经典的诉求,又可以把情境拉回当前时代背景,虽然这种方式戳到痛处,却也无法回避现实。

经典绘画作品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的存在。作品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意义,不论何时何地,都能诠释文化认知。用什么样的方式展现作品的文化观念和文化背景,这要看有什么样的文化需要。“两宋是古代花鸟画空前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的时期,宫廷中装饰力求华美,使花鸟画在贵族美术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上中下阶层的需求及工业装饰也促使花鸟画的发展和活跃。”[3]宋代工笔花鸟画以活泼的形象、自然物象的风姿为主,简洁的构图,戏剧性的场景定格,反映了花鸟鱼虫顽强的生命力,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关注。一花一叶一世界,也透露出画家对生命的关注。动画中使用反转手法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从美学的角度看到有一种人类默认达成共识的社会现象,即对生命的关注。用猎枪结束动画,看起来比较残忍,其实是希望人们由此反思自身,反思生命,质疑人类存在的价值方式。“人观看世界的活动被证明是外部客观事物本身的情志与观看主体的本性之间的相互作用。”[4]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的发达对艺术形态的发展越是有利,人们的思想文化和审美意识也会不断进步。绘画作品要不断创新才能求得发展,不仅仅是媒介材料和形式上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观念的引入。《美丽的森林》中的思考模式与创作态度,既立足于传统又放眼社会现实,利用新媒体完成自己的语境生成,塑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性的新媒体作品,使再创作有了持续魅力,继而影响社会大众。

经典绘画作品之所以有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于它自身散发着与时代紧紧相连的历史审美。如何利用新技术对经典绘画作品进行再创作,让经典绘画艺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让广大观众得到了解,是摆在艺术创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在创作过程中,重视和认同本民族的艺术文化,对传统经典绘画作品进行深入了解和开发,进行再创作,形成具有民族品性、民族特色的新媒体作品才是关键所在。艺术创作者们要坚定地走有自己民族风格特点的创作之路,让作品的审美体验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

三、《美丽的森林》的传播

“艺术世界从外在进入室内,从实在进入虚拟,从公共进入个人,从过去进入现在,从经验进入体验,从鉴赏进入浏览。”[5]这不仅是数字技术的进步,更是让群众了解经典,认识经典,感受经典文化的一种新方式。在一定文化认知的制约下,传播效应如何,要看观众的认可度和接受度。在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北京动画展示区中,笔者就见到观众坐在展厅内反复观看《美丽的森林》的场景。当这部动画短片从各类展览中谢幕,并不意味着会退出我们的视线范围,它以另一种形式在网络上亮相了。从网络搜索引擎上寻找《美丽的森林》动画,出现很多播放源,观众评论也以赞赏为主。因为影片中集合了认知中的宋代工笔画的精髓,充满了中国式美学,被很多网友亲切称之为“中国美术片”。观众多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这种传播拥有着正能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能让年轻人看到更多经典作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观者的审美教化,具有社会意义。宋代工笔画在这里有很高的辨识度,观众不仅钦佩艺术家的巧妙构思,还会对传统艺术引以为豪。

不能否认的是,原创的意图和文化接受者之间因为个体知识背景和目的性不同,在认识上会有强烈的认同感,但也会有巨大的差异存在。经典绘画作品中历史文化的传播与现今的历史文化传播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目的需求,这也从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创作者们的创作。艺术家用动画从视觉与听觉承接了传统绘画中的艺术功能,震撼地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这类展示作品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观者对经典绘画作品的理解度。作为一部有着警醒意味的动画短片,其内容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拥有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也必然受到局限。经常进行网络视频浏览的观众是否会点击播放,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观赏,是由于宣传影响,还是仰慕,或是看个热闹?借助于网络播放平台的功能,有的观众在观赏结束后会给予相应的评论,也有很多观众不置可否。观众的浏览观赏是自由的,主动的。但有限的反馈信息传达到创作者那里,进而会影响创作者的后续创作。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发布到网上的经典作品可以永续存留,无限复制、分享,观者能够每时每刻欣赏品味,有利于艺术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下,每个观众都有着双重身份:接受者主体和传播的主体。接受者喜欢作品,就会自主保存或分享给他人,不喜欢时可以拒绝传播。《美丽的森林》是属于文艺片范畴的动画,它的整体格调与一些商业性的短片有着天壤之别。在非商业宣传和运作的环境下,它的非强迫性、被动接受性就越发明显。

综上所述,《美丽的森林》表达出了特有的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和文化价值,在新时代用新的方式传播。宋代院体花鸟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也是艺术家对心境和物境的反映。用动画的形式对中国传统美学继承和发扬,对于其他创作者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处于平面艺术的宋代工笔花鸟画曾带给人们诸多想象的空间和审美感受,如今在艺术家手中它们穿越了时空,在动画领域又带给更多观众一种动态的美,丰富了动画艺术。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第二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358.

[2]黄福康.中国画特质与技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35.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3版.腾守尧,朱疆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5]南宏师,张浩.网络传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庄亚华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2.013

2016-11-18

赵晶晶(1983— ),女,硕士研究生。

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zdjy056)

J954

A

1673-0887(2017)02-0053-04

猜你喜欢
花鸟画动画森林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我的动画梦
动画批评融入动画教育的思考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