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润人生

2017-03-30 15:01邵欢然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

【摘要】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我在做,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在教学中,通过整合语文教材和经典读本,“读”占鳌头,用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诵读,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保持高昂的诵读兴趣,润物无声走近经典、感悟经典、內化经典,并且乐此不疲。

【关键词】诵读经典;文化传承;教材经典并举;“读”占鳌头 ;品德高尚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国学经典朴素又温暖,浓缩了中华文化精髓,不仅告诉我们修养身心的道理,更有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过: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视是一个国家屹立千年的基石。对小学生而言,诵读国学经典,不仅能让他们追文化根溯历史源,更能使他们提升民族自信心、提高人文素养,做谦谦君子。

一、经典传承—善哉

国学经典作品,如同浩渺宇宙中一颗恒久的北极星,闪烁着美丽迷人的光芒。正如孔子所说:“譬如北辰,众星拱之。这些流光溢彩的国学瑰宝,让我们世代仰观,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厚重,儒家思想的精深。我们的经典《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经典如佳酿,越久越香,童蒙养正,越早越好!读“中国独有之宝贝”《大学》可使学生在修身正心中,明明德追求至善境界。半部《论语》治天下,教会世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二、诵读经典—乐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诵读经典,做有根的人。作为文化的传道人,吾在做,亦在坚持,甚至有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的惶惶感。不停钻研,乐在其中。新修订的语文教材虽提供了一些经典读本,但我将课本与经典读本整合,“读”占鳌头。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打破,在课堂与学生放声畅读,海量阅读,在家微信诵读,让孩子也乐享其“读”。

(一)拍一拍,“趣”学经典

经典读本节奏韵律感强,与音乐节奏相似,根据这一“发现”,我将经典诵读与音乐“珠联璧合”,蕴含“音乐味道”的经典诵读给学生制造了一份“惊喜”,令人耳目一新。上《望天门山》这课伊始,我从甲骨文的“天”和“门”入手,引出“望”字,追根溯源的生字教学导入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扫除生字新词后,我示范吟诵,让学生从吟诵声中感受诗意,大气雄浑的吟诵声使学生一下就进入到诗的意境,也让孩子们迫切地想跟着吟诵。我顺势讲吟诵规则,并带学生练习标平仄断入声划韵字,借助音乐的节奏,身体动起来,拍拍手开始放声吟诵。

(二)挤一挤,抽“空”学经典

一周只有7节语文课,如何让有限的时间既要完成教材的学习,又要有经典读本的吟诵,做到鱼和熊掌兼得,我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通过把教材与经典进行整合,每节课坚持做到挤出10分钟组织学生诵读,并尽量选择与教材主题相关的经典。如在教学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前,我带领孩子吟诵《诗经黍离》,了解西周更替历史,学生吟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亡国之痛的耻辱在吟咏中自然流露,铺垫了本单元教材的感情基调。教学成语故事《滴水穿石》《大公无私》时,大胆导入文言文原文,不但没增加学生学习难度,学生反而能博古通今,运用自如,甚至当堂就能把古文背诵下来。

同时利用零打碎敲的闲暇时间,如早读、中午休息时间,安排课代表在班上播放经典诵读录音,如一些短篇的小说或散文,记忆或强化诗词,在无形中强化了大量的语言输入,这无疑又给经典诵读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时间。微信、QQ等现代通信技术使得课堂得以延伸到家庭,我组建微信群,通过微信读书打卡的方式,在虚拟的课堂继续吟诵,同时也影响带动了一个个书香家庭的诞生,家长不再沉迷于手机,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经典。

(三)形式多样,乐学经典

要让孩子们爱上经典诵读,只让他们自己诵读是不行的,兴趣不持久,动力便不足,于是多种趣味的学习方式孕育而生。

(1)过山车吟诵。

如教学《论语》中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这一节采用声音的高低变化,读时根据老师的手势,时而缓速,时而飞驰,犹如过山车,孩子们非常享受这样朗读的畅快。

(2)复沓衬字叠读。

如教学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此句,学生叠读秋风萧瑟秋风萧瑟哦,天气凉天气凉。学生在集体诵读的气场中,轻松愉快,很容易被这种氛围带动。

(3)文白对读。

有些古文生僻字较多,意思不易明白的,就采用文白对读法,可师生对读,也可生生对读,一句古文一句白话文。对于小学生而言,晓大意即可,虽然是简单的一遍对读,却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古文,尤为适合高年段的孩子。

(4)歌诀体乐读法。

孩子们最欢喜的就是歌诀体乐读,跺着脚,手拍着桌子,合着文本中的平仄,顿挫抑扬,摇头晃脑,俨然一个旧时小书生。读到高潮时,群情激奋,甚而跃身而起。学生在读《滕王阁序》这样的长篇散文时,对滕王阁的赞誉溢于言表,铿锵有力,古直大气的诵读声,读来一气呵成,淋漓酣畅。

三、经典诵读—妙哉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生正处于黄金记忆期,在这个阶段不断扩充经典储备,便能扎下语文水平厚实功底。胸有万卷书,下笔如有神!在孩子们的习作中,能时常引经据典,妙笔生花。在不断积累文史典故后,慢慢内化,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说写时便能信手拈来。最为可贵的是读国学经典,助人修身怡性,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明理晓义、自省自悟,能让孩子们的言谈举止悄然无痕发生变化。

雅言诵文明,经典润人生,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与经典同行!

作者简介:邵欢然,女,1981年生,江西临川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国学经典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