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方法探究

2017-03-30 17:39刘良新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方法探究作文教学现状

【摘要】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指导欠科学,训练无序列,修改方法不当等问题。我们要把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口头作文入手,从学写记叙文开始,重视写前的指导和写后的修改,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我们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不少同学“谈作色变”,从历届小学六年级学年质量监测考试的情况来看,我们农村小学作文这一块的成绩与市直学校的成绩相差甚远。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局面的呢?经过深入课堂,走访师生,调查分析,我认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指导欠科学,不少教师对学生作文有包办倾向。目前,我们农村小学很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形成了“两周一次,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的僵化的模式。教师“包”字当头,包命题、包审题、包写法选择、包修改、包评价。结果教师累得要命,学生收获不多。主要原因是学生被框子套住了。学生心理具有向师性,教师的写前指导指指划划,不厌其烦,框住了孩子的思维,让学生无所适从,本来会写的也变得不知如何写了。

二是训练无序列,急功近利。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从三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因为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无法进行循环教学,导致作文教学无序列、无系统,出现了“见步行步”的现象。不少教师急功近利,为了学生考试获取高分,特意搜集本年级近几年的考试作文题,分类整理出范文,让学生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押题、猜题、套题,出现了“应试作文教学”的局面,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学生应有的作文能力的培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他们的文章感情失真,虚假造作。这样做,是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

三是修改方法不当,吃力不讨好。农村小学大部分教师都不懂得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仍然将作文修改停留在教师的“自娱”之中,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教师在办公室中,充分利用下课或没课的时间抓紧批阅,圈出错别字,划出语句不通的地方,然后写几句大同小异的话。更有甚者,干脆只是打上一个不痛不痒的分数,然后发回给学生。如此修改,就算教师在作文本上费尽心思、圈圈点点,却没有几个学生能体谅老师辛苦,仔细看看、想想老师为什么这样批改。学生面对自己虽经千辛万苦写成但却被老师通篇圈画的作文没兴趣;面对现成的批改,也没思考的积极性;有些教师的评语学生也看不懂。这样,教师的辛苦基本成了无用功。教师没有和学生形成真正的交流,或者说没能留下让学生记忆深刻的交流,学生不知自己文章的症结所在,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不了写作能力。

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切实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我们必须把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并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从口头作文入手,先学说再学写(说比写容易。人是先学会说话,然后再学会写字的)。先让学生把自己的亲身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东西说出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说具体,然后再要求他们把自己所说的东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写下来。(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

二是从学写记叙文开始,从一年级起,分阶段循序渐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使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以《记一次升旗仪式》为例,小学生学写记叙文的训练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一年级,训练任务是“孕育短文”,做到会写具有“四要素”的“短文”,长短不拘,结构是简易式(基本上是一句)。内容必须是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做、所思的。这一点也是各时期重要的基本要求。

例如:

星期一早上,我们在学校操场参加了升国旗仪式。(用一句话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交代清楚)

第二階段:二年级,训练任务是“诞生短文”,会写简单的记叙文,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构是句群式。

例如:《记一次升旗仪式》

星期一早上,我们列队来到操场参加升旗仪式。升旗仪式开始了,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们一齐向国旗敬礼。望着在天上飘着的五星红旗,我们十分高兴。升旗仪式结束后,我们回到教室继续上课。

第三阶段:三四年级,训练任务是“扩展短文”,逐步会写完整的习作,能做到重点部分比较详细写。多段式结构,层次比较分明。

例如:《记一次升旗仪式》

星期一早上,天气晴朗,我们高高兴兴列队来到操场,井然有序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参加升旗仪式。

辅导员老师宣布升旗仪式开始,国歌响起来了,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我们把手“刷”地举过了头顶,向国旗敬礼。鲜艳的五星红旗随着国歌冉冉升起,在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丽。

望着在天上飘着的五星红旗,我们十分激动。我们要认真学习,学好文化知识,为国旗增添光彩。

国歌结束了,国旗也升到了旗杆顶端,在蓝天中迎风飘扬。

第四阶段:五六年级,训练任务是“篇的优化”,也就是把“白开水”似的习作,给它下佐料,让它成为色、香、味俱全的“靓汤”式习作。要突出语言、选材和描述三方面的优化训练,让习作有较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文采。

例如:《记一次升旗仪式》

早晨,金灿灿的阳光洒满了大地。小草的腰挺得更直了,花儿开得更艳了。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星期一。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列队来到操场,井然有序地站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升旗。

升旗仪式开始了,雄壮的国歌声响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几百只小手“刷”地举过了头顶,向国旗敬礼。这时,我仿佛看到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仿佛听到了毛主席说的话:“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我望着五星红旗,仿佛看到了体育健儿们刻苦训练,洒下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他们在赛场上,努力拼搏,夺取好成绩,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高高地飘扬在国际赛场上。他们的爱国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望着五星红旗,摸着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暗暗下定决心,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让祖国更加强盛,让五星红旗能永远地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

不知不觉,升旗仪式结束了。但是,那雄壮的国歌声依然在我耳边萦绕着,五星红旗则一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

三是要重视写作前的指导和写后的批改。在作文指导课上,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是激发兴趣,打开思路。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打开思路的最好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无拘无束地漫谈这次习作都可以写什么,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特别想写的内容。(作文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以往的作文指导,公布作文题目之后,大讲写法,然后让学生扣住题目循法而作,限制过死,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果我们的作文指导,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使每个人都有内容可写,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就是很大的成功。至于写法,不宜灌输,在作文中指导,比较有效。

作文批改要及时。学生写一篇作文很不容易,他们急切地期盼着老师的批改。如果我们因为时间紧而不作批改,他们会非常失望,对下次的作文也会失去兴趣,以后的作文往往就敷衍了事。一旦“教师粗心批改、学生马虎应付”这种现象形成恶性循环,以后的作文教学工作将会很难开展下去。

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可因人而异。对基础差、作文能力低的学生,最好能面批面改,当面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存在问题,并通过商议把文章修改好。对基础好、作文能力强的學生,教师可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让他们互相批改,改完后交给老师检查。其余的则可尝试实行教师批、学生改的方法:教师认真阅读学生作文,在需要修改的地方作上标记,学生根据教师的标记进行修改,改后再交给老师检查。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评语)要目的明确:对差生要多鼓励(绝不能打击),对好生要多赞扬,想方设法使学生对作文充满自信,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肖建山.明察秋毫指导积累[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6(11).

[2]穆宏彬.小学生作文批改策略研究[J].才智,2016(27).

[3]郭桂华.小学生作文之我见[J].新课程(上),2016(9).

作者简介:刘良新,1966年生,广东省信宜市人,大专,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方法探究作文教学现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