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分角色朗读技巧提升路径的研究

2017-03-30 18:30余玉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低年级技巧

余玉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分角色朗读指导要在深入感知内化角色形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读者、编者对话,从微观层面对文本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表达特点进行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朗读技巧与方法,让朗读教学不再空洞、抽象。并且整个过程要重体验、轻分析,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感受与表达,让分角色朗读成为学生一种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关键词】低年级;分角色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通过这种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对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更深的感知。这样一来,学生眼里的文字不再枯燥乏味,而是有了新的生命,我们的课堂教学也有了新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关注语言文字本身。

一、關注言语表达内容,品读关键词句

随着生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开始把语文课堂的主动权更多地还给学生。区别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师不再直接出示关键词,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发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如何分析与评价学生眼里的关键词。在这个问题上,很多教师容易“重蹈覆辙”,千方百计地将学生引入自己所预设的“关键词”框架之中,并且逐一进行解释与分析。而对于超出自己预设的答案,有的老师会直接忽略掉,有的老师甚至会直接否定,没有给学生表达的机会,也没有留出课堂思考与讨论的空间,归根结底,这还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以二年级上册的一篇寓言故事为例,在教学“狼很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这句话时,为了让学生从中读出狼的凶恶和狡猾,教师预设了“故意”和“找碴儿”这两个关键词,意在让学生体会狼为了吃小羊而耍心机、挑毛病的虚伪形象,并通过重读这两个词语来凸显狼的角色形象。而在实际教学中,朗读这句话时,学生关注到的关键词却是“很想”和“吃小羊”,并且他们会把“吃”这个词读得特别响,特别“凶恶”,这是教师的课前预设中所没有涉及的。因为在成人的思维习惯中已经能够透过寓言故事的形象化表达看到其背后的本质,但是儿童却仍然停留在对形象化的感知阶段。在他们的眼里,首先看到的并不是“故意”和“找碴儿”这样抽象的词语,而是“吃小羊”这个动作或者生动画面,从中感受到狼的凶恶。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发现了这样看似不重要的关键词,教师不能一心总想着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而急于否定学生,是否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问一问他为什么觉得这些词重要,运用同理心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借助学生的眼睛看世界,学生也许会告诉你,狼整天想的就是吃比他弱小很多的小羊,故意要伤害他人的性命难道不是很残忍、很凶恶吗?的确一点儿也没错!这时候不妨把课堂的主动权真的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读故事,让朗读和阅读都能成为儿童个性化的体验。然而这样的放手并不代表完全地放任自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仍然要引导学生从角色本源出发,去理解、分析关键词。

何为关键词?这个例子给我们的启示就在于,关键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句话中的每一个词都可以是关键词,要看你从什么角度来理解。那么,如何才能平衡教师心中的关键词与学生眼中的关键词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我想,这并不是一对矛盾的、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分角色朗读的指导教学上,既要做到老师心中有关键词,同时也要看到学生眼里的关键词,两者要统一于文本角色定位与主旨的表达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在深入、全面地解读和把握教材的同时,也要注重研究学生、研究学情。

二、指向言语表达形式,推敲谋篇布局

言语表达内容是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容易关注到的外在表现,显然,只关注课文写了什么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更要关注的是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也就是指向言语表达形式。课文的一个标点,一处留白,一个句式结构的安排都蕴藏着作者与编者的深刻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学会与教材对话,与文本对话,体会其中的匠心独运。

仍然以《狼和小羊》为例,“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和“我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为何不能换一种说法来表达呢?很显然,用反问句的形式更能表现出小羊肯定的语气,也为接下来小羊摆事实、讲道理做铺垫,同时也将小羊面对狼故意找碴儿时可怜、无奈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能从侧面衬托出狼的凶恶、霸道、狡猾与蛮不讲理等等恶的本质。又如,狼为了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这也是一个反问句,言下之意是说小羊没安好心,狼自己没安好心,却把责任推给他人,虚伪、狡猾的角色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了。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分角色朗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读出句子的言下之意。避免给低年级学生讲解类似“反问句”这样抽象、难懂的概念和术语,而是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经验与感受进行朗读体会。

三、立足文本主旨,回归角色本源

分角色朗读,顾名思义,首要的就是立足文本主旨,明确角色的形象定位。言语表达内容与形式都是为文本主旨与角色形象服务的,因此在分角色朗读的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在微观层面上对文本语言的分析,更要从宏观层面上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与本质特征,回归角色本源。在《狼和小羊》这个寓言故事中,狼和小羊的角色形象对比极其鲜明,坏的坏到了极致,可怜的也的确可怜到了极点。对此,不必过多分析,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逐步感知和体会。在分角色朗读指导中,还要注意情景化的渗透指导,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戴上头饰,加上动作、神态与表情等都有助于朗读效果的提升。

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分角色朗读指导要在深入感知内化角色形象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读者、编者对话,从微观层面对文本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表达特点进行感知与理解,从而提升朗读技巧与方法,让朗读教学不再空洞、抽象。并且整个过程要重体验、轻分析,注重学生主体性的感受与表达,让分角色朗读成为学生一种个性化的独特体验。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低年级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