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初探

2017-03-30 14:53陈锋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自媒体高中语文

陈锋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表达自我、情绪抒写的重要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本文从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开放性、互动性、多元化、碎片化的新特点出发,探讨了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原则:批判性、实践性、自主性,提出了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应用途径:从课内应试到课外生活、从技术传播到价值引导、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

【关键词】自媒体;高中语文;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在互联网的兴起以及它们在青少年群体的广泛运用,尤其是自媒体已成为青少年群体表达自我、情绪抒写的重要渠道,当前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新兴媒体的阅读和写作,如何通过高中语文教学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将是每个语文教师未来需要解决的重大命题。

一、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点

(一)开放性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不仅存在于封闭的课堂中,更是走向了社会,走向了网络。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不能还是“一亩三分地”的“看家护院”,而是要走出课堂,走向网络和生活。开放性作为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新特点表现在:形式上,要注意信息技术在媒体平台的运用,并利用这种技术为语文教学服务;内容上,高中时期的言语表达有其自身的特点,言说欲望表达的关注点不再停留于“我要说”,而是“谁来听”。他们更希望接近这个世界和生活的本质,聆听和被聆听,因此,他们言语表达的内容更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学习和生活。

(二)互动性

自媒体平台除了能比较自由地发布自己的各种信息和观点外,其最大的特点是通过建立好友和朋友圈,形成用户间的实时交互。媒介信息通过不断的评论和转发,经由多个互相联系和交叉的交际小团体延伸和放射出更大的范围。传统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多的是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之内,而自媒体时代的教学互动由课堂延伸至网络,超越时空的对话方式给了师生更加开阔的思考空间。除此之外,自媒体时代的语文教学互动更加尊重学生的媒介话语权,学生的媒介参与和自由表达程度大大提高。

(三)多元化

语文学科课程已成为多元文化、多元学科交流整合的平台,在自媒体的舞台上,学生讨论的范围无所不包,在对文本历史和政治背景的梳理中,学生考察到文本深处不同于教科书语言和所谓“标准答案”的“言外之意”,形成了更加个性的观点和态度。当对相同的媒介文本认知在媒介平台上出现不同的声音时,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多元文化共同交流的平台时,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才真正获得发展,学生的個性表达才真正获得认同,学生的言语生命才真正获得成长。

(四)碎片化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到学生的阅读品性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即阅读的碎片化。网络时代庞大的信息量和高速的浏览方式养成了学生对媒介文本扫描式阅读的不良习惯。缺乏对信息的全方位认识和深度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不知所从。很多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国家,积极倡导媒介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而我国目前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理论上还未成熟,实践上只能谈及媒介素养教育的渗透,但不成体系,随机而零碎。

二、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原则

(一)批判性

批判性原则是指在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对丰富多彩的媒体信息进行主动审视、理性分析、正确鉴别的能力,能够理性地认知媒介文本或作品的真实含义,并对媒体文本或作品中蕴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进行准确的思考和判断,最后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表达观点。批判性原则的实施首先依赖于多元灵活的交流方式。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入对不同媒介文本的呈现,由学生在课内或课后进行判断分析和解读,并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发布和交流,从而实现多元灵活的交流和思想碰撞。其次,批判性原则不仅体现在批判性地解读媒介文本,也体现在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实践活动。批判性地解读媒介实践活动是和媒介素养的实践性特征紧密联系的。在学生进行媒介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的参与涵养媒介批判意识,借助媒体获取和甄别信息,激发学生的思考,并最终通过成员间的交流促进批判性媒介素养的提升。最后,批判性原则的实施最终落脚于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而媒介信息的重新编码,即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则更为重要。让学生在创造性的活动中不仅获得媒介产品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媒介态度和作风,让批判性思维最终落脚于创造性的言语表达和亲身实践。

(二)实践性

实践性原则是指在自媒体时代,学生以广播、电视、网络、手机、广告、报纸等为载体,以丰富多彩的媒介信息为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媒体交流和制作为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媒介互动的美感,从而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成为一个有理性、懂鉴别、爱思考、善表达的学习者。实践性原则首先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整合媒介资源,拓宽媒介运用的手段和渠道,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表情达意上的全方位呈现,从而建构融合时代元素和个性思想的媒介产品。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媒介作品中视像、声音、图片等媒介语言的交流功能,把媒介语言和课堂语文的听说读写结合在一起,利用媒介资源整合的强大优势,让学生在参与各种媒介互动的过程中对媒介信息进行理性高效的鉴别、批判、加工。其次,实践性原则必须遵循媒介传播理论,按照一定的媒介传播程序,快速有效地进行创造性表达。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应遵循媒介传播理论,尤其是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理论解读能力,完全可以根据媒体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按照一定的媒介传播程序,更加快速高效地进行自己创造性言语的表达和思考。最后,实践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通过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活动,倾听不同媒介的声音,批判性地思考,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理性地审视,最终获得言语生命的成长。

(三)自主性

自主性原则是指在自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标不仅是让公民成为有批评能力的人,而且还要成为自主自觉的批评者,成为独立的、能动的、负责任的媒介使用者和创造者。自主性原则的实施首先要求学生对媒体使用的自我管理能够更加自律。在自媒体时代,学生在进行自媒体自主使用和创作媒介文本的过程中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骚扰和影响,同时对自媒体的使用和管理也缺乏应有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自主性原则需基于学生的自律行为,能够恰当地控制和使用自媒体,以做出理性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其次,自主性原则的实施还需要团队的协作与相互监督。通过以小组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或在课堂组织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即时互通的媒体训练,或利用课外时间成立媒体社团,打造“民间”微博或微信平台,或利用班团队活动开展博客评比、微信公众订阅号设计等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到健康向上的学校媒体文化建设中去。最后,自主性原则的目标是利用媒介学习和提高自我能力,自主地处理信息并恰当地使用媒介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媒介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成为一个行为自律、自主自觉、负责任的学习者。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媒介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更是自媒体时代公民素养提升的重要体现。

三、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的应用途径

(一)从课内应试到课外生活

自媒体时代的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从课内应试走向课外生活,从课堂的经典文本延伸课外的精彩生活,从经典例题的解析到众说纷纭的时事评析,走出一条适用于学生个人的,富于创造的媒介素养教育应用途径。

首先,从课程学习的角度来说,开设单独的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显然有些不切实际,但我们完全可以从必修或选修课程中寻找突破。譬如选修课程《新闻阅读与实践》的教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课本中的新闻进行感知,并做好分析和评价,并发送到自媒体平台,由老师和同学进行点评。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不能使用他人筛选的媒介信息替代自己的批判性观点,而是构建自己独特的认知语境,并产生和推送自己的理解。

从高考应试的角度来说,将“时文评说”纳入高中语文课堂中,既有利于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又有利于学生媒介素养的提高。在不同的学段,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譬如,高一年级主要以“时文阅读”为主,引导学生关注媒体热点事件,让学生自发组织推送相关的新闻事件评论。高二年级则是以“时文评论”为主,通过阅读时事评论,进一步分析探究质疑,并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推送到自媒体平台,提高学生媒介信息的批判、质疑能力。高三则围绕“时文短评”高考题的解答为主,分析解答,形成一篇有自己个性观点的短文。

从校园媒介活动的角度来说,开发围绕校园文化活动形成的媒体传播平台,包括自媒体传播平台、校园平面媒体传播、多媒体传播等。学生在校园媒介活动中将语文课堂所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具体实践活动中,通过加强特色媒体和品牌栏目的建设,丰富了学校的校园文化,构建了师生和家长和谐的精神家园,引导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的互相监督、自我调节、自我反省,从而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丰富自己的言语生命。

(二)从技术传播到价值引导

进入新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学生掌握一项新媒体技术非常容易,只要动动拇指,媒介信息从制作到传播片刻就能实现。这昭示着媒介素养教育已从侧重媒介技术的工具性转向了媒介文化的价值观念。从学科课程的角度来说,媒介素养教育已从信息技术课程教育转向了多学科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其中,语文教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则显得更加突出。

从价值引导的角度来看,高中语文的媒介素养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媒介信息语言的收集、归纳、重整、研讨、探究直至最后的创造性语言表达;二是通过媒介文本的文化层面剖析,引导学生用批判思维重新解构媒介,从而理解自身的社会文化和生活文化处境,积极主动地争取个人的自由幸福以及社会公正,维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一概用“科学技术”的解释框架来叙述,而是要进入学生的日常认知语境来加以阐述。在自媒体平台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将语文教学的外延扩展至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不仅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控制使用自媒体,如何通过自媒体平台习得媒体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收集和发布媒体信息的同时能够追崇道德之善、人性之美。此外,在媒介文本的选择方面,教师应选择既有一定信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的优秀文本,它不仅应该包括有关媒介信息的特定事实和观点态度,还应该能够引导学士深入思考信息的意义价值,引发学士对自身进行价值追寻,构建具有能动的健康的言语生命。

(三)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

以教学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或认知理论主导下的产物,在一定历史时期曾经对教育学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其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拥有的生命价值和表达需要。进入自媒体时代,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媒介信息处理和判断的需要。它更需要的是培养学生个人对媒介文本和信息的辨析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本位的教学模式必然将转向以一种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自媒体时代,高中语文媒介素养教育要实现从教学本位到学习本位的彻底转变,应完成以下三个方面的学习建构活动:第一,突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时空,建构以社会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外延。自媒体时代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指向课堂教学的媒介教育,而应走向网络多媒体平台,在海量的信息中学会选择、收集、辨析、批评和创造。第二,消解以教师为中心的话语权威,建构以生为本的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良好交往无疑有助于这种以相互学习为本位的互动情境产生,教师的教与学以及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媒介知识的学习兴趣,并拓宽了学生认知大众媒介的视野。第三,突破以个人习得为主的学习模式,建构以团队合作为主的自主协作式的学习模式。自媒体平台的“自”固然強调了媒体信息发布的个体特征,强调了学生媒体发布的独特个性。但自媒体平台除了个人的发布信息之外,还有很强的言语交际功能。因此,自媒体时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从学生个体知识习得的角度来看待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而应该注重从社会生活的现实问题出发,充分认识大众传媒与日常生活的练习,在与他人的交流互动中进行基于问题的合作学习,在合作探讨中完成对媒介信息的解读、认知、批判和创新。

四、结语

以微信、微博、博客、播客等新兴媒介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而一直摆脱不了应试教育阴影的语文教育教学如何面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盲区成为越来越急迫的问题。笔者认为,现阶段语文媒介素养教育应关注到我国教育体制、教育文化、价值观的特殊性,充分利用国外的先进的媒介素养教育理念,尽快推进本土化的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积极推动语文教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让语文教学与时代共同前进。

参考文献

[1]耿丹青、刘慧蝉.自媒体视域下我国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广东教育,2014(1).

[2]余军奇.中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2(9).

[3]倪丽.关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J].祖国,2013(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自媒体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