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归因及对策

2017-03-30 15:24王玉娇方明
课外语文·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小学生对策

王玉娇+方明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并结合教育实践经验对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原因及对策进行阐述。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小学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创建和谐校园环境、设立心理咨询站、加强家校沟通、强化家庭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对策,为小学教育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生;欺凌现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校园欺凌,是指对学生的身体及其心理所造成的不同程度影响及伤害的行为。据报道北京市的某小学四年级学生遭同学被厕所垃圾筐扣头,事件发生后,该同学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经诊断为急性应激反应。此事件引起社会的广大关注。近年来,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乃至大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中的类似挨打、人格侮辱事件在逐年上升,甚至有些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后果。解决小学校园欺凌现象迫在眉睫,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现状

近年来,小学校园中的欺凌事件逐年增加,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甚至有的还会威胁到生命。世界卫生组织从1988年就开始对15686名公立和私立学校的一至六年级学生做了调查,2001年发布的结果显示,30%的学生有欺凌和被欺凌的经历,期中13%是欺凌,11%被欺凌,6%是被人欺凌又欺凌别人。我国学者调查2014年对湖南永州市一所小学的个案研究表明,10.9%的学生自我报告欺凌过他人,有29.4%的学生自我报告受到过欺凌,有6.8%的学生自我报告卷入到欺凌与被欺凌中,也就是说,研究报告中有47.1%的学生卷入到了欺凌行为中。

在锦州市X小学实习过程中,我对10余名教师及四个年级的部分小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小学校园这种欺凌现象还在不停发生。在访谈过程中,我问到了学校中是否发生过打架斗殴事件、身边的同学们是否有被起外号或者骂人的行为。通过与教师和学生的谈话,我了解到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相比较,小学高年级的叛逆心理较强,因此小学高年级欺凌现象发生的概率比低年级发生的概率大。而且本校在2015年学生群体打架斗殴事件就发生了5起,这5起校园欺凌事件中欺凌者都是三五成群的高年级的小学生,这体现出小学校园欺凌事件的群体性特点。小学生中的部分非正式群体对学生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小学生的“哥们”义气现在越来越常见,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盲从。因此,校园里的打架越来越有群体趋势。除了打架斗殴事件之外还有言语辱骂的现象,这类现象是小学校园中是最常见的,几乎每个班级中都会有5—8名同学经常受到言语辱骂。因此可以看出小学校园欺凌的广泛性趋势已越来越明显。根据各种实证研究,校园欺凌在中小学中的发生率从20%到60%不等。而且根据教师与学生回答,小群体中冷落同伴这类现象也不在少数,在每个小团体中,有时因矛盾就会故意冷落同伴,使他们的心理受到很大的伤害。这些伤害性行为对小学生无论是在身体或是在心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二、产生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所以父母的行为及家庭的和睦与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在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暴力都是欺凌者造成欺凌现象的隐患因素。

1.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父母的教养方式错误,就会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现如今的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大概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父母对子女太过于溺爱。这类的父母会逐渐地失去自己的原则,对子女一味地骄纵放任,导致部分孩子嚣张跋扈的性格;第二类父母是对子女的要求太过于严苛。网络中曾报道的“虎妈”“狼爸”式的案例比比皆是,这类的父母只关注子女的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情感地发展、变化;第三类父母是对孩子不闻不问。有一些家长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忽视对子女的关注,不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个阶段。这几类父母都会导致部分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出现问题,甚至还有的会造成儿童心理的抑郁,进而会增加小学生卷入校园欺凌现象的概率。

2.家庭结构的影响。在全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加之父母的工作压力,增加了儿童与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概率。與正常的父母相比较,有些祖父母的年龄、身体健康方面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困扰,这也就导致祖父母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督促儿童的学习和心理沟通,导致部分青少年由于缺乏关爱而抑郁程度加深。不仅如此,有些在单亲家庭生活的小学生,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些不良影响。Ruiz和Silverstein(2007)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那些在单亲家庭生活的、互动不良的孩子的抑郁水平最高。抑郁不仅会导致青少年在学校里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而且还会导致青少年孤僻、不合群等性格的形成,这类青少年都是小学校园现象中的主要欺凌者。

3.家庭暴力的影响。在心理学的视角下,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的无意识的模仿,在儿童二岁的时候是儿童模仿的敏感期,这期间他们会模仿大人的举动及言行。如果儿童从小生活在存有家庭暴力的环境下,孩子就会无意识的学习到父母身上的错误行为,并把它带到校园中,逐步发展成校园暴力,打架斗殴。

(二)学校方面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关键。学校的制度、班级管理、处罚程度对小学生欺凌现象的影响也是巨

大的。

1.学校制度不健全。目前的小学中,部分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创新,老师、同学们对校园制度的懈怠,导致学校的管理制度松散,小学生意识不到学校的管理制度的存在,不能很好地用制度来制约自己的行为,导致部分小学生在学校里肆意妄为,打架斗殴。

2.班级管理的不足。班主任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有的甚至决定孩子的一生。班主任的行为举止是孩子们的楷模,而有些班主任由于思维定式会对同学们有偏见的看法,导致青少年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不仅如此,由于教师迫于日常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评职称等工作的压力下,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投入的精力会减少,会对犯错误同学有所懈怠。在这种情况下会助长学生犯错误,最终导致增加小学校园欺凌现象。

3.学校的处罚程度。在发生欺凌现象时,有的校方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同学、伙伴之间的普通打闹,重则为过分的玩笑而已。对此的重视不足,或对欺凌者抱沉默态度,或对欺凌者的处罚较轻,没有对欺凌者进行积极的批评教育。除此之外教师及相关人员对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处理方式不正确,在欺凌者犯错误时,得不到良好的纠正。进而会导致欺凌者更为严重的欺凌现象。

(三)社会方面

产生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除了家庭、学校之外,社会方面也是对小学校园欺凌现象造成的重要原因。网络的飞速发展、影视媒体的不断进步,都会对社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1.广泛的消息来源。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并且现在小学生新闻消息的获取途径较多,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分辨信息能力较弱,这就导致小学生在未能分辨消息的真假时开始盲目的相信、模仿,滋生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频率。

2.不当的处理方式。近年来,网上的校园欺凌事件曝光次数较多,但是在曝光之后社会方面对此的处理结果不如人意。对欺凌者的处罚力度轻,对事件中被欺凌者的没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有许多事件中社会持冷漠态度,处罚的结果对社会中广大青少年起不到震慑作用。处罚力度过轻,会导致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频率增多。

3.电视媒体的影响。近年来,电视剧、电影、儿童动漫中的打打杀杀情节较多,由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容易模仿别人的动作行为。2016年2月15日,陕西汉中西乡县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个被电锯锯伤的小女孩。经过了解才知道,当时女孩的妈妈在屋里做饭,小女孩和10岁的姐姐在院子里玩耍,不知怎么,姐姐就翻出了一把电锯,“学着光头强在妹妹脸上锯了过去。”而对比中韩两国的电视节目,韩剧片头通常加上一串数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允许观看的年龄范围,有效地减少了儿童的学习模仿。

三、制止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

校园的制度建设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本着完全为了学生的观念,发扬学生个性。完善的校园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而且还会制约青少年的错误及欺凌行为。有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们便会积极主动地用制度去制约自己的行为,减少小学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

(二)建设和谐校园环境

古代有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外国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充分印证了外在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影响,这里的环境不仅指的是外在校园环境而且最主要的是内在的人文关怀。良好的校园环境以及人文关怀有助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升,并可以帮助有暴力倾向、思想极端的小学生逐渐转化为思想上积极上进的青少年。因此建设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势在必行。

(三)设立心理咨询站

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站,便于及时疏导并矫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部分同学在学校中被同学孤立、在班级被老师批评、在家里被父母责骂,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导致他们寻找宣泄、施暴的对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处理,所带来的后果使我们所不能承受的。

(四)完善家校沟通渠道

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有效结合的。学校教育不是孤立的。加强家校沟通的目的在于家长与学校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近况,家长及时向老师如实反映情况,老师及时向家长反映青少年在校期间的表现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管,避免不良行为的发展。家校双方及时沟通、合作,让儿童快乐成长。

(五)强化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行会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首先,父母要做到规范自己的言语,在孩子的面前尽量做到不打架,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其次,父母也要尽量多和孩子沟通,为孩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引导,避免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一些反常行为,父母要为孩子心灵的成长保驾护航。最后,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欺凌行为。由于小学生的认识不全面,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是欺凌行为,对此家长必须要明确为孩子指出欺凌行为及其伤害性,及早矫正自己的錯误行为。

(六)加强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阶段是儿童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儿童的心理逐渐从依赖慢慢向自主过渡,这也是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校期间应大力开展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讲座、报告、主题班会、定期播放宣传片,引导、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小学校园欺凌这一现象是较为严肃的问题,在学校教育的积极引导下,家庭和社会方面也要端正态度,正视此类问题。小学的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需要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共同携手还给小学生一个健康美丽的童年,让孩子在教师的关怀下,在家长的关爱下,在社会的关心下茁壮成长。少年强则国强,期待我们祖国的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张琼.小学校园欺凌行为及其对策研究——基于湖南省永州市X小学的个案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2]王大伟.校长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基于公安学与教育学视角的综合思考[J].中小学管理,2016(8).

[3]孔屏.祖父母教养与孙子女情绪适应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王玉娇,女,1995年生,辽宁铁岭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2016级小学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方明,女,1964年生,河南郑州人,学科教学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小学生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