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的壮阔艺术人生

2017-03-31 20:53季茂林
文化交流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刘海粟模特儿大展

季茂林

我一生追求真、善、美,

一生致力于美术教育事业,

一生艰苦创新。

——刘海粟

2016年8月18日,刘海粟美术馆新馆正式在上海开馆迎客,《再写刘海粟》大展同日开幕。

今年恰逢刘海粟诞辰120周年。他17岁就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专门美术学校;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将自己毕生创作的主要作品和收藏的珍品古画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国家。

此次《再写刘海粟》大展序厅为刘海粟十上黄山的装置艺术。展览分为“走向后印象”、“兴学·欧游”、“开启中国气象”、“写生·西湖”、“随遇而安的画室”、“艺海藏珠”六大部分。100件展品以多媒体、多角度展现他壮阔的艺术人生。

刘海粟美术馆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旧馆于1995年3月16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自开馆以来,先后举办了许多有较高学术水准的美术展览。

刘海粟美术馆新馆设计立意取自刘海粟一生“为师为友”的黄山“云海山石”。远远望去,美术馆如同巨石磐于云海之上。新馆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比老馆的整体规模扩大了一倍多,6个楼层配有6个展厅,其中4个展厅常年展示刘海粟捐赠的作品与珍藏品。刘海粟美术馆新馆共有2062件馆藏品,兼具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教育研究等多种功能。新馆以其新颖的场馆设计、开阔的展览空间、丰富多彩的艺术展览,吸引了眾多中外观众。

《再写刘海粟》大展的“再写”,既是艺术形象的再现、书写,也是从学术层面对刘海粟的一次深入解读。

两度欧游,走向“后印象派”

1929年至1931年,衔教育部命刘海粟携妻子赴欧洲考察美术。

第一次欧游期间,刘海粟住在巴黎拉丁区沙蓬街18号,罗林旅馆四楼上一间小屋里,每天都要到卢浮宫去临摹经典原作。在巴黎三年期间,刘海粟临摹了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提香的《基督下葬》、17世纪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沐浴的拔士巴》、法国自然主义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后印象派画家塞尚的《缢死者之屋》等名画。

对此,刘海粟曾回忆说,“有一次,我画伦勃朗的《裴西芭的出浴》……但临摹起来,发现出色极为复杂。我们(和傅雷)讨论着,啃着面包,穷得连一般的菜也吃不起,但精神上却很愉快。”

刘海粟临摹的作品《但丁之舟》在本次大展上展岀并引起广泛关注。作为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之一,原画创作于1822年,收藏在巴黎卢浮宫。刘海粟临摹的画作甚至超过了原作的尺寸——长210厘米,高270厘米。刘海粟对于这幅画十分喜爱,生前一直把它挂在自己的寓所中。为了这次大展,刘海粟家属特意提供给馆方进行展览。

刘海粟欧游期间拜访了不少法国艺术界名流,如巴黎美院院长贝纳尔、著名雕塑家朗特斯基(Landeski)等。刘海粟还前往意大利参观学习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驻留瑞士避暑作画。

1933年至1935年,刘海粟作为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推选的赴德代表,携中国现代美术展览前往欧洲巡展。这是刘海粟第二次访欧,展览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学界的欢迎。几乎每到一处刘海粟都要作关于中国艺术发展的讲演,弘扬中国艺术精神。

在刘海粟早年的绘画实践和理论阐述中,后期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是他偏爱的绘画风格。

两度欧游使刘海粟直面西方艺术史的经典。通过频繁地参观博物馆和临摹经典原作,他更好地理解了西方绘画发展脉络和后期印象派绘画的精神,同时提高了绘画技法。

与此同时,刘海粟积极推动“后期印象派”在中国的传播。

1986年,91岁高龄的刘海粟受到法国对外关系部的邀请,偕夫人夏伊乔、幼女刘蟾赴法国访问。人生暮年,故地重游,刘海粟重温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巴黎学习访问的珍贵经历。

西湖写生留下情感印记

写生是上海美专推行现代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1917年,学校几乎同时开始了模特儿写生和旅行写生。模特儿写生从男子人体开始,1920年学校雇用女子模特儿。刘海粟倡导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在中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他不畏强权,从五四新文化和西方艺术史的角度力陈人体模特儿写生的意义。在封建与现代、落后与先进对立中演绎人体模特儿的首创精神与文化意义,最大范围地传播了人体写生的先进性内涵。

上海美专旅行写生分为春秋两季。前期,作为校长的刘海粟常常亲自带队写生,在教学的同时也完成许多个人的写生作品。1918年春天,刘海粟带领上海美专二年级学生赴杭州西湖写生,曾引发空前关注,当时他们乘坐的火车车厢上即挂着有“上海美专旅行写生队”大字的巨型横幅,一时间沪上各报均报道此事。西湖作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集萃之地,是上海美专最常前往的写生地点。西湖的时空记忆里留下了上海美专师生的身影,同时上海美专师生的作品也留住了对于西湖景色的记忆。

西湖也成为刘海粟绘画中的重要景观。《再写刘海粟》大展特别挑选了三幅刘海粟西湖题材的油画作品。其中两张出自不同时期、选取了类似场景的西湖写生油画格外引人注目,即刘海粟绘于1933年与1944年的油画《虹》和《西湖与玉带桥》。有专家认为,这两幅西湖写生画留有画家的情感印记。从这两幅画中斜倚船头的女性的不同发型、身姿来看,她们很可能分别对应刘海粟的两任妻子。

《再写刘海粟》大展也用一整个展厅特别陈列展出“写生·西湖”单元,以彰显刘海粟的美育理念及西湖印记。

十上黄山开启以黄山绘画为代表的美术气象

从1918年第一次上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临黄山,刘海粟在70年间十次登临黄山,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绘画作品,并提出了对黄山创作的理论阐述,出版了《黄山谈艺录》。黄山之于他亦师亦友,他与黄山“相看两不厌”。

从1954年第六次登临黄山,到1988年第十次登黄山,在人生的后半程中,刘海粟凭借非凡的毅力和气魄,完成了一生十上黄山的壮举,并开启了以黄山绘画为代表的中国气象。

刘海粟的一生与黄山结下了不解之缘。1988年93岁高龄还上黄山写生。黄山雄奇秀美的风光、变幻莫测的云海,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也赋予他丰富的创作空间。刘海粟以黄山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总量蔚为壮观,包括国画、油画、素描、速写,且不少是巅峰力作。刘海粟的艺术人生终于在奇峻变幻的黄山中、在浓郁瑰丽的泼墨重彩中,达到顶峰。

新中国成立后,刘海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了反映新社会新气象的绘画创作中。他创作了一批精彩的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同时开始探索绘画的民族风格,将“以书入画”的理念融入了油画创作,使他的油画作品别开生面。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历程中,刘海粟锤炼出老辣恣意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次大展的最后—部分叫“艺海藏珠”。这四个字是刘海粟93岁时题书的,恰好用它来指称他毕生的古画收藏。他的第一件重要收藏始于1919年所藏关仝的《溪山幽居图》,最后一件收藏品是1957年藏的金代李早的《回部分盟图》。刘海粟的古画收藏以清代作品最多,计有136件近200幅。《再写刘海粟》大展第一次以最大体量展示刘海粟收藏的历代名画。

耄耋之年的刘海粟与全家决定:将所有的古画收藏和个人创作全部捐献给国家。其中的900余件保存在上海的刘海粟美术馆。正如刘海粟在诗作中所写“一轮独爱腾天镜,中有彤彤报国心”,充分显示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刘海粟模特儿大展
傅雷 刘海粟 友情与绝情
战“疫”白河畔 人大展担当
“首届全国平面设计大展” 入会作品选登
疯狂的雕塑
第九届CIT大展已圆满落幕 热切期待明年第十届CIT大展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
2017年值得期待的海外艺术大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