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副语言在英语口语面试中的权重

2017-03-31 09:13屈连胜
校园英语·下旬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面试官考官评判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口语面试的目的就是要测探出一个人的语言综合能力。各级各类学校或培训机构开设的英语口语面试课程或演讲课程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培养其思辨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其综合语言素养的目标,并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教师在有效指导学生提高语言学习能力的同时,如何有针对性地指导其副语言的表现能力也逐渐成为许多英语教师关注的焦点。笔者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自身体会,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口语面试(包括口语演讲比赛)过程中须注意的一些副语言问题。

【关键词】副语言 英语口语面试

【Abstract】As is known to all, the aim of an interview in spoken English is simply to testify an interviewees integrated English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a variety of training programs for spoken English at all levels in some way are of a great help to colleg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to cultivate their capability in critical thinking, thereby setting a good pavement for their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 While in process of achieving this ultimate goal efficiently, how to make a good use of paralanguage to help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 in an English interview seem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nd has been drawing the focus of many teachers of English in recent years. The writer in this essay, according to his latest raw material, has concisely stated the role of paralanguage and some problems arising, together with the target solutions to them in an interview.

【Key words】paralanguage; interview in spoken English

一、引言

如何正確地通过非语言交际方式(non-verbal communicative skills)来反映真实的语言水平,是口语教师们一直探讨的棘手问题。笔者多年来致力于各类口语面试或演讲比赛辅导培训,尤其是在辅导高校语言类特招生的口语面试考前培训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与体会。近年经作者辅导过的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及其它语言类特招生近乎百分之百地如愿以偿,他们在面试中均取得了斐然的好成绩。

二、如何正确理解副语言

1.副语言与真语言的区别。

(1)在搞清副语言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与之相对应的真语言概念。真语言也称有声语言(verbal language),它是最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就口语测试而言,主要包括语音语调、流利度、轻重读音节、意群节奏、抑扬顿挫、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用词的准确性等等,这些均是测试官对有声语言考查的重点。诚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声语言需要习语者平日悉心地细化与强化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副语言(Para-language)是一种较为真实的思想情感的表达,是人类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语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副语言”指有声音的现象,臂如说话时的喘声,哑音,笑声,鼻音,低音及讲话的不连贯等等。这些都是伴随话语而又对话语产生影响的语言;广义的“副语言”指无声而有形的一种现象,即体态语,包括手势、体姿、面部表情、对话时的距离位置等,这些语言一般具有配合真语言增强表达能力的作用。

2.本文强调的副语言。笔者在本文着重强调了在口语面试过程中以任何辅助形式表现出来的技能性语言(paralanguage or non-verbal language),主要包括:目光交流、面部表情、站姿、抑扬顿挫、反应速度,气质体现,包括面试者当天的个人着装等等。

三、副语言在口语面试中的表现方式

1.副语言在口语面试中的反映。副语言可以表达语言的特定含义,代表着一个人的地位和性格。在与面试官的交流过程时,同样的一句话,仅仅因为使用了不同的副语言而导致面试官产生不同感觉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面试官往往倾向于把口误较多的考生感知为紧张,把说话流畅声音响亮感知为自信;把说话语无伦次的人感知为缺乏自信;把语速慢、音调低感知为呆板。

2.在口语面试中应注意的事项。笔者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认为考生在口语面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礼貌与修养(courtesy)。受试者进入考场时,应热情主动地与面试官打招呼,这样做显得有礼貌有素养。有的考生不知如何向考官打招呼和鞠躬,即使鞠躬也是动作匆忙,给人以敷衍之感。中国是礼仪之邦,鞠躬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归属,只要考生表现出真诚礼貌,肯定会给考官或观众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2)肢体语言(body-language),包括手势语和体势语。众所周知,在面试过程中,肢体语言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帮助受试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笔者赞同用适量的手势语和体势语辅助表达思想。据笔者观察,许多考生在面试过程中,肢体显得呆板与僵硬,或显得局促不安,或根本就没有肢体动作,这均会给评判官或观众以毫无活力之感。

如考生能根据具体的语言内容配以适度的手势语和体势语,都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受试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具体在语言中什么地方穿插这些动作,要视语言材料的具体内容而定。过多则显夸张,过少则显机悈呆板。

如果考生面临的是中国考官,最好动作不要过分夸张,否则会给考官留下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之感。这是因为略显谦和是中国文化的美德。如果你面临的是西方考官,可尽显魅力,表达自信,因为西方文化对“个人主义”的包容度大于中国文化。

(3)目光交触(eye-contact或eye-tracking)。与考官和观众保持良好的目光交流很重要,因为它传达了受试者的真诚信息。眼神交触不够会导致负面影响,比如有的考生或演讲者眼睛一直向下看或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表现出羞涩或忐忑不安的心理情绪等。这一点对于西方考官显得尤为敏感。因为在西方文化里,目光交触是真诚沟通的标志。

注意,笔者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适度”,在面试过程中也应避免直勾勾地盯着面试官,尤其是针对中国面试官,因为在中国的文化里这样做常常会让人感知有强烈的“对抗性”。

(4)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能对考生所谈论的内容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许多面试者或演讲者讲英语没有任何面部表情。面目表情呆滞让人感知考生没有达到语言运用自如的境地。如果你面对的是外国考官,更要注意这一点,因为西方考官对考生面部表情的感知度较高;如果遇到的是中国考官,面部表情可不必表现得那么夸张。

(5)声音(voice)。声音太小透露出受试者的不自信心态,尤其是女性考生更应注意这一点。当然考生也不必音量过大,尤其是男性考生。适当的自然的音量和声调会给评判官留下淡然平和的良好印象。

教师在平时培训考生时应特别关注学生的音质开发及发声训练,有意识地矫正其音域的宽窄度。好的音质,单听声音就是一种享受,那样考生就比较容易折服评判官或听众对他(她)的认可度。

(6)抑扬顿挫(rhythm)。面试者要学会运用停顿和强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对语言的把握力,并有相应的情感反应。我们注意到西方人讲英文时,他们的语速、音调会随语言的内容表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或潺潺流水,或慷慨激昂。当他们需要强调某个片段时,语速会突缓下来,而后又立即拉紧引擎直流而上,高高入云。这一点跟我们的汉语语言表达技能是一致的。

(7)得体的服饰。装扮会给面试者增色加分。根据笔者多年的辅导经验及现场观察,衣着得体,干净整洁,修剪合适的发型,配戴体面的眼镜,与考生体型身材相配的衣着款式,包括服饰的色调搭配等等均能够非常有效地提升面试者的气质与形象。

常言道,人是衣服馬是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这里尤其强调的是鞋裤搭配,无论男女应试者,均建议以深色鞋裤打底,配以靓丽的上装,更能提升面试者的个人形象与气质。男性面试者要注意着装的潇洒,尽量显露出血气的方刚美;女性面试者要注意衣着的稳重大气美,凸显出东方女性的阴柔活力,切勿浓妆艳抹,另类打扮。许多应试者感叹自己的自然形象不佳,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够漂亮或帅气。诚然,靓丽的外表或潇洒的形象确实能够给人以美的视觉效应,但只要我们通过得体的服饰打扮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面试者外形上的某些不足。反之,不注意这些,纵然你天生丽质或魁梧高大,也未必能给面试官和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

(8)注意站姿。笔者观察发现,许多应试者在面试过程中,小动作太多,尤其是站姿,或左右摇晃,象水蛇腰,或抓耳挠腮,显得局促不安。其实这些种种表现都是不自信或怯场的表现,也可能是长期不注意而养成的坏习惯所致。理想的站姿应是女性优雅,男性洒脱。这一点与上面所述的得体的服饰搭配相得益彰,需要两者紧密结合。

(9)个人卫生形象。面试官,尤其是西方面试官往往比较注意面试者或演讲者的个人卫生面貌(personal grooming)。在西方,个人卫生是个十分敏感的潜意识文化。如果一个面试者口腔不清爽,身体散发着强烈的刺激性异味等,极有可能给评判官留下不良的印象。臂如,有的考生面试前刚刚吃完大蒜就匆匆上场,或吃了其他带有强烈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如榴莲),都将会令西方考官难以忍受。相比之下,中国的考官对此现象的包容性稍强一些。

四、副语言在口语测评中的比值

副语言虽不像有声语言有着明确的评分细则,但在整个口语面试过程中确实对评判官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及心理测评定势。副语言所传递出的信息往往非常微妙复杂,并常常即兴影响着考官的评判心理。考生在整个口语面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副语言往往会综合影响着评判官的评分标准,这一点类似于英国雅思考试中对作文的全局性评分标准(global scoring)。单靠夯实的真语言功夫常常未必能拿到理想的名次或达到预期的效果与目标。

如果考生能够注意到本文所提及到的诸多副语言事项,充分展示出面试者或演讲者的个人魅力与气质(personal glamour),定会给考官留下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达到理想的面试效果。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李生绿,浩瀚.流畅英语口语大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吕文澎.求职英语一本通[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刘岩.求职面试应急口语[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

[5]李阳.突破口语要素[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2.

[6]Stephen E.Lucas,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10th editio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7]Peggy Schmidt.90分钟面试准备[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8]Clark M.雅思考官口语实战指导[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屈连胜(1962-),男,本科,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与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面试官考官评判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耿 直
面试好难
应聘
评判陌生人的两条黄金法则
你没喝完那杯水
相关经验
面试中的“察言观色”
考驾照
面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