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

2017-04-01 06:24姚燕李展贵州省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7年5期
关键词:鱼腥草马齿苋中草药

文│姚燕 李展(贵州省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草药在奶牛乳房炎防治中的应用

文│姚燕 李展(贵州省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奶牛的乳房一直处于高度分泌乳汁状态,乳房发病在所难免,因此乳房炎成为奶牛场最常见的疾病。由于乳房炎症由轻到重是逐步积累的,待外观看到症状时炎症已经相对严重了,此时使用抗生素会严重影响乳汁的品质。近年来,乳房炎诊治成为业内一个热门的研究主题和业内促进奶牛养殖发展的重要课题。建议在饲养管理方面,应通过消除奶牛生活环境中致病因素,减少机械性过度挤奶导致乳导管未及时关闭,奶牛舍内及运动场被粪、尿所污染等因素来预防乳房炎。还可以利用中草药副作用小、残留低、来源方便、不易产生耐药性、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治疗乳房炎。

为了更好对贵州省毕节地区奶牛乳房炎进行治疗和预防,笔者结合贵州当地中草药的功效筛选和评价临床效果好的中草药,借鉴国内对中草药消炎抗菌的一些研究成果,选取贵州当地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6种中草药,运用水煎法提取有效成分;并对从毕节市及周边地区奶牛场采集到的奶样做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离得到引起乳房炎的2种主要致病菌;用中草药做体外抑菌试验及临床治疗试验,根据实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并确定有效的单味药方及复方药方。结果表明: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3味中药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2种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较好,临床治疗试验发现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3味中药联合使用的临床效果最为理想。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1)奶样采集。先清洗奶牛乳房并消毒,轻轻按摩乳房,然后挤掉前3把奶,然后把乳房中的奶挤入预先高压灭菌好的离心管内,密封标记低温保存,尽快做实验室检测。

(2)试剂。采用营养肉汤和5%绵羊鲜血平板、THB培养基等常用培养基,相关试剂等均按标准配制,诊断液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药厂。

(3)中草药。鱼腥草、马齿苋、黄柏、板蓝根、蒲公英、金银花等,均为贵州当地中草药。

2.试验方法。

(1)病原菌分离鉴定。先用诊断液对奶样进行诊断。混合液均匀,流动性好,无絮状物属于阴性(-);流动性稍差,有少许的沉淀物或絮状物产生属于弱阳性(+);流动性很差,有明显的絮状物或沉淀物产生属于阳性(++);絮状物或沉淀物凝集成胶团状属于强阳性(+++或++++)。对属于阳性(++)及以上的奶样,接种在5%绵羊血琼脂平板上,在37℃恒温箱培养18~24小时,经过染色观察初步确定菌落类型。再根据菌落生长特性利用不同培养基进行高选择性培养,在37℃培养箱里培养18~24小时,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确定细菌的种类。

(2)细菌的生化试验。将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依据生长特点,染色镜检结果等初步确定为可疑的细菌,并进行相应的生化实验,包括糖类分解实验、靛基质实验、MR/VP实验、硫化氢实验、氧化酶实验、触酶实验、脲酶试验等。

(3)细菌鉴定。

球菌鉴定:在高盐培养基上形成淡橙黄色菌落,且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甘露醇;显微镜下观察符合单个或成双以葡萄状排列,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形成圆形,菌落为金黄色、灰白色或柠檬色,周围有明显的β-溶血环,不分解棉籽糖和水杨苷;七叶苷试验阴性的细菌;明胶试验、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阳性的即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杆菌鉴定:不分解尿素、VP实验阴性、枸橼酸盐实验阴性、硫化氢实验阴性、MR实验阳性、靛基质实验阳性;镜检形态两端钝圆、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形成黑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的即鉴定为大肠杆菌。

(4)中草药液制备。分别称取各单味中药100克,浸泡在100毫升蒸馏水中,大火煮开沸腾后文火慢煮30分钟,共水煎2次,用6层纱布过滤,煎煮2次合并,用旋转蒸发仪浓缩至100毫升,药液浓度约1克/毫升,121℃高压灭菌30分钟后冷藏保存。

(5)细菌接种与培养。链球菌选用2%小牛血清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选用肉汤培养基,接种后置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将培养后的菌液用生理盐水稀释,保证菌液的浓度大约在1.5×108cfu/毫升,无菌备用。

(6)浓缩中草药液稀释。先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然后进行不同培养基与100%中药煎剂进行倍比稀释,稀释度为1∶2、1∶4、1∶8、1∶16……1∶2048,加入1%葡萄糖、0.002%品红,121℃高压灭菌15分钟。设置试验组12支试管,对照组12支试管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前11支稀释方法相同,即加入2毫升中药,混合均匀后,吸出2毫升加入第2支,依次类推,一直加到11支吸出2毫升倒掉,试验组第12支做菌液对照,对照组第12支不加中药,也不加菌液。试验组每支试管内加稀释的菌液0.1毫升,在37℃恒温培养箱培养24小时,根据试管中的颜色变化计算最小抑菌浓度,此试验重复做3次,最后采用平均值确定最小抑菌浓度。

(7)临床试验。根据确定的最小抑菌浓度,筛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单味中药,将患有乳房炎的奶牛进行分组,分别一一对应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每个实验均设对照组,筛选出最佳治疗药方,指导临床用药。

二、结果

1.乳房炎检测结果。从采集的584份乳样中,用乳房炎诊断液检测,共检测出来乳房炎221份,占到总样品的37.84%。

2.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乳房炎诊断液检测、分离、培养等步骤,最终分离得到89株致病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和金色葡萄球菌两种,其中大肠杆菌占35.9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4.04%。

3.抑菌强弱对比。选取的中草药浓缩液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黄柏。

选取的中草药浓缩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依次为: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黄柏<马齿苋<板蓝根。

对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菌效果由强到弱

依次为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

4.临床治疗效果。将上面抑菌效果最强的三种中药单味药、组方分成七组: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马齿苋+鱼腥草;马齿苋+蒲公英。将患有乳房炎的奶牛相应的也分成七组,每组30头,每10头为1个重复,治疗量为每次灌服1000毫升,每天2次,7天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每个实验重复3次求平均值,且均设对照组,观察临床治愈率,结果见表1。

表1 中药对于乳房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三、结论

乳房炎即乳痈,发生主要原因是饲养不当,卧床潮湿不洁,细菌滋生而侵害乳房,导致乳房肿胀,病牛因肿痛拒绝挤奶,而导致症状加剧,加之挤奶后乳头管未完全关闭,使微生物上行侵入乳腺组织。因此本研究选取了6种具有活血化瘀、消炎杀菌、凉血消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中药进行实验。

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表明,引起毕节及周边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细菌为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味药抑菌试验中,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对上述两种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而板蓝根、金银花、黄柏的抑菌作用较差,这可能是由药物有效成分的结构和特性所决定的,复方中同时含有马齿苋、鱼腥草、蒲公英这三种中药对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治愈效果最好,而同时含有两种中药的治疗效果次之,表明对于抑菌作用较强的三味单味中药联合使用,会增强其药效进而更好的治疗奶牛乳房炎,说明这三味中药之间不存在配伍禁忌,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鱼腥草马齿苋中草药
马齿苋煎饼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三味中草药 消炎效果好
夏日野蔬马齿苋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鱼腥草喂鸡效果好
鱼腥草防治鸡病的方法
马齿苋
脑筋急转弯
гУТТУИНИя сЕРДЦЕЛИсТНа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