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间隔排列”》教学

2017-04-01 17:29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圆片广告牌小棒

汪 娟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找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认识概念

在课的一开始,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画出自己的小手,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提出疑问:这里有一个规律,是什么呢?(板书:规律)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几个手指,手指间有几个空档。

板书:5个手指,4个空档

提问:我们看手指和空档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明确:两个手指间才能有1个空档。

手指在两端,空档在中间。

告诉学生像这样首尾也就是排在两端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夹在中间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中间物体。

在手指和空档上面分别板书: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像这样排列的物体还有很多,你看大街上的电线杆和广告牌也是这样排列的,你知道谁是两端物体,谁是中间物体吗?

你能像老师这样找到小白兔家哪些物体也是这样排列的?它们分别有多少个呢?(投影出示要求)

【反思:选取生活中大家熟悉的电线杆和广告牌帮助学生认识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为后面学生自主找规律做好铺垫。】

二、自主观察,寻找规律

1.出示教材情境图。

学生分组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学生自主探索,完成作业纸。

两端物体

中间物体

我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如果学生发现大树和绳子之间的关系,要给予肯定。

独立完成后交流:图中画了哪些事物?哪两个事物间是有联系的?你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引出: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的数量多1,中间物体的数量比两端物体的数量少1。

【反思:学生分组后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但在巡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虽然是四人一小组,但都是两两在商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其他人未给予充分的帮助,所以在活动前就要明确要求四人进行小组合作,发挥好小组合作的作用。】

2.小结揭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找的规律,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

带领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初步感受一一对应的关系。

3.摆小棒和圆片。

任意拿几根小棒,在每两根小棒中间摆上圆片。

学生按要求自己摆小棒和圆片。

【反思:通过摆小棒和小圆片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这种规律,亲身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通过前面的小组合作,本次能独立顺利地完成任务,但速度比较慢,我们要让学生明确活动不仅要符合要求,还要有速度。】

学生摆完后汇报,教师演示,演示时教师边摆边说一根小棒一个圆片……让学生看最后一根小棒有没有圆片了?

在原有板书后面加上几根小棒,几个圆片。

通过上面的研究,如果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的关系该怎么表示呢?

在原来板书上补充:两端物体-1=中间物体

引导学生读一读板书,并问,反过来怎么说呢?

明确:中间物体+1=两端物体。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再出示刚才的电线杆和广告牌的图。

师:如果我们知道了两端物体的数量,怎么求中间物体的数量呢?

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

直接让学生口答,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反思:让学生用自己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的兴趣较高,本题没什么难度,只是简单地应用规律,所以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效果较好。】

2.其实不止物体的排列有这样的规律,有时做一些事情也有这样的规律,出示第49页第2题。

看小明在锯木料呢!

让学生找一找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

【反思:这是难点,部分学生想不出来,我让学生想办法来解释,有同学想到了实际撕纸给学生演示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正是前面学生自己动手,现在才有了实践经验,我觉得前面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

根据书上要求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送掌声表扬。

提问:看我们的掌声和间隙间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找到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3声掌声,2次间隙。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生活中有这样规律的事物或现象。

【反思:引导学生观察掌声和间隙之间关系,感知间隔排列的规律无处不在。学生通过这一现象知道了这个规律不仅存在于物体,而且也存在于一些现象中,学生的思维有了进一步拓展。】

四、联系生活,延伸规律

1.请6名女同学上来站1排。

师:在每两名女同学中间站1名男同学,需要几名男同学呢?

学生回答,请男生上来站一站。

说一说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

2.请最后一名女生回位,观察男生和女生的个数。

师:男、女生怎么会一样多了呢?

【反思:让学生明确现在女生不再是两端物体了,男生和女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知规律的灵活性,大部分学生兴趣很高,也能理解,但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刚掌握了前者规律,又出现这种情况感到很困惑,我就顺势引导学生比较两者间的区别,学生发现这里没有了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变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

3.再请前面一名女生回位,观察男生和女生的个数。

师:怎么会男生比女生多了一位呢?

【反思: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发生了变化,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没变,依然是两端物体-1=中间物体。学生有了前面的经验,学会了看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发现简单了很多,我觉得这个游戏,更能加深学生对本节课规律的认识。】

4.请男生回位,6名女生围成一圈,想一想,每两名女生中间站1名男生,需要几名男生?

师:男生和女生人数怎么又一样多了?

【反思:当女生围成一个圈时,男生和女生又成了一一对应的关系,间隔的物体个数之间是相等关系。这是本节课的升华,我让学生介绍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的自主介绍更具有说服力,学生的语言也是学生自己能理解的,我觉得把课堂交给学生是正确的选择。】

五、总结评价,巧用规律

师:今天我们找到的规律是怎样的呢?

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加以补充。

师:我们发现了一条很有用的规律,你能运用这条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解决教材练习中的第3、4题。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

比较这两题中物体是怎样排列的?

其实在我们的艺术界,有很多图案就是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设计出来的。(图片欣赏)

课外作业:你能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律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吗?

猜你喜欢
圆片广告牌小棒
圆片接力赛
吹不倒的广告牌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纠错小医生
网络广告商的创新正被应用到户外广告牌上
用圆片摆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巴西研制出防蚊广告牌
共需多少根小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