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的评价分析

2017-04-01 05:23万珍艳庄桂英张山丹
河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分度振幅脑病

万珍艳, 庄桂英, 张山丹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a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的评价分析

万珍艳, 庄桂英, 张山丹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妇幼保健院胡忠医院, 广东 广州 510800)

目的:分析a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的评价。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40例,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科收治的4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出生后3~12h应用NicoletOne Monitor 脑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新生儿进行4~6haEEG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下来,然后应用Hellstrom ~Westos L 等分类法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从3个方面,即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惊厥发作。结果:aEEG异常、睡眠-清醒周期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aEEG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93.3%、95.0%、82.4%;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早起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100.0%、100.0%、78.9%;aEEG 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100.0%。结论:aEEG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能够帮助临床有效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aEEG; 足月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背景活动; 睡眠-清醒周期; 惊厥发作

缺氧缺血性脑病极易引发足月新生儿伤残甚至死亡,其诱发因素为围生期窒息[1]。近年来,缺氧缺血性脑病存活患儿数量在不断提升的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作用下日益增多,临床日益广泛地关注和重视了存活患儿的神经系统结局。要想促进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降低,关键是要对其脑功能状态进行及时了解,然后给予其及时有效的治疗。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EG, aEEG)即脑电图连续监测,能够对脑电功能进行长时间床旁实时监测,在早期诊断神经系统损伤并对其预后进行预测的过程中价值极高[2]。本研究分析了aEEG对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的评价,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足月新生儿40例,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将低血糖、颅内出血等新生儿排除在外。其男性患儿33例,女性患儿7例,胎龄37~42周,平均(38.6±1.5)周;出生体重2300~4500g,平均(3105±100)g。在病情严重程度方面,12例患儿为轻度,18例患儿为中度,10例患儿为重度。将这些患儿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我院产科收治的40名健康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新生儿32例,女性新生儿8例,胎龄37~42周,平均(38.8±1.3)岁;出生体重2300~4500g,平均(3112±100)g。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将两组新生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后Apgar评分、羊水混浊、胎盘早剥等产科高位因素、aEEG结果等详细记录下来。依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标准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临床分度。出生后3~12h应用NicoletOne Monitor 脑功能监护仪对两组新生儿进行4~6haEEG监测并将监测结果详细记录下来,采用6导联电极,安防电极过程中严格依据国际10~20标准,排除>20Ω及<2阻抗的结果,应用双盲法同步测试两组新生儿,神经专科临床医师应用Hellstrom ~Westos L 等分类法对aEEG结果进行分析,分析过程中从3个方面,即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惊厥发作。

1.3 观察指标:背景活动包括连续性、不连续性、连续性低电压、爆发-抑制、电静止4类,其中连续性即连续性正常电压,aEEG最大和最小振幅分别为10~25μV、7~10μV;不连续性即不连续性正常电压,aEEG最大、最小振幅分别>10μV、<5μV;连续性低电压即连续性活动,aEEG最小振幅≤5μV;爆发-抑制即不连续性活动,aEEG最小振幅为0-1/2μV,爆发振幅>25μV,阳性和阴性爆发波次分别≥100次/h、<100次/h;电静止即平坦波,aEEG最小振幅<5μV。平滑的周期变化是睡眠-清醒周期的特征,主要指aEEG的最小振幅。成熟的睡眠-清醒周期正弦样变化清晰显著;不成熟的睡眠-清醒周期有些周期,但是中段或不显著;没有睡眠-清醒周期时正弦样变化不存在。惊厥单次发作即痫性放电单个发生;反复发作即半个h内至少发作1次;癫痫持续状态即痫放电连续发生,持续至少30min。

1.4 aEEG异常判定标准:轻度异常:背景活动有连续性正常电压,或连续性正常电压/不连续性正常电压合并单次惊厥发作;重度异常:背景活动爆发-抑制,连续性低电压,电静止,反复惊厥发作,癫痫样持续状态[3]。

1.5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数据时应用软件SPSS19.0,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等级资料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用诊断试验评价、用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表示aEEG对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价值,用Kappa分析对aEEG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的一致性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2.2 aEEG异常判定、aEEG 睡眠-清醒周期、aEEG 惊厥发作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的关系:研究组40例患儿中,aEEG正常21例,轻度异常11例,重度异常8例,分别占总数的52.5%、27.5%、20.0%。重度异常8例中,反复惊厥发作3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爆发-抑制2例,电静止1例。aEEG 睡眠-清醒周期成熟20例,不成熟14例,缺如6例,分别占总数的50.0%、35.0%、15.0%。aEEG 惊厥发作15例,轻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0例,中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例,其中单次惊厥发作合并连续性正常电压5例,反复惊厥发作2例;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例,其中单次惊厥发作2例,反复惊厥发作4例,癫痫持续状态1例。对照组新生儿惊厥发作0例。aEEG异常、睡眠-清醒周期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具体见表2。

表2 aEEG异常判定 aEEG 睡眠-清醒周期 aEEG 惊厥发作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的关系n(%)

2.3 aEEG、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结果比较:aEEG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93.3%、95.0%、82.4%;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早起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100.0%、100.0%、78.9%;aEEG 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100.0%。具体见表3。

表3 aEEG、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结果比较(%)

3 讨 论

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一种脑缺氧缺血性损害,诱发因素为围产期缺氧窒息,在新生儿其死亡的患儿占总数的10%~20%,存活者中可能有不同类型及程度远期后遗症遗留的患儿占总数的25%~30%[4]。现阶段,病史及临床表现是临床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主要依据,但是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缺乏特异性的神经系统损伤表现,因此在评价早期脑功能异常的过程中客观性及准确性均较低。而CT、MRI、EEG等其他辅助检查又相对滞后,导致临床很难早期诊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宝贵治疗时机被错过。aEEG具有较少的电极、较为简便的操作,环境对其具有较小的影响,临床极易直观分析其图形,同时对患儿的脑功能进行床旁实时监测等,因此近年来,在对危重新生儿脑功能进行床旁监测的过程中,其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和常规ECG相比,aEEG能够对患儿脑功能异常程度进行更好的评价,并有效预测患儿预后[5]。在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功能进行监测的过程中,aEEG已经得到了临床极为广泛的关注和重视[6]。本研究结果表明,aEEG异常、睡眠-清醒周期和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aEEG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93.3%、95.0%、82.4%;睡眠-清醒周期异常早起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100.0%、100.0%、78.9%;aEEG 惊厥发作早期诊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3%、100.0%,说明aEEG背景活动、睡眠-清醒周期及惊厥发作能够帮助临床有效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值得临床充分重视。

[1] 邵肖梅.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6(5):327~335.

[2] 侯新琳,张丹丹,刘云峰,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惊厥的评价意义[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2):102~105.

[3] 程国强,陈丽霞,邵肖梅.振幅整合脑电图预测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meta分析[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1):653~659.

[4] 张树英,戴继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防治现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8):990~993.

[5] 谢富华,张珊珊,熊旭明,等.亚低温启动时间对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2):3748~3750.

[6] 邢鹏飞,周晖,管军,等.振幅整合脑电图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应用[J].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6,25(1):1~5.

天普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TPGL-UF201317)

1006-6233(2017)02-0309-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2.042

猜你喜欢
分度振幅脑病
周向定位旋转分度钻模设计
三齿盘定位分度工作台的设计研究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沪市十大振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新型内平动分度凸轮机构啮合效率分析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