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

2017-04-01 05:23
河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引流术感染率血肿

罗 铸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西 河池 547000)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

罗 铸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广西 河池 547000)

目的:探讨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硬通道组,n=40)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软通道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软通道组62.5%(25/40)(P<0.05),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7.5%(3/40)、10.0%(4/40)(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治疗效果; 颅内感染率; 穿刺出血率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一种并发症,在临床极为常见,现阶段,临床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微创穿刺引流术,其中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和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同[1]。本研究比较了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与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的效果,发现前者较后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具有更为积极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所有患者颅内压及血压均在一定程度上增高,均经头颅CT确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均知情同意;将伴有休克、失语等症状的患者排除在外。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硬通道组,n=40)和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组(软通道组,n=40)两组。硬通道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2~86岁,平均(62.3±5.0)岁。在疾病类型方面,18例患者为基底节出血,14例患者为脑叶出血,8例患者为破入脑室;在出血量方面,8例患者为30~50mL,10例患者为50~70mL,15例患者为70~90mL,7例患者>90mL。软通道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43~86岁,平均(63.3±5.4)岁。在疾病类型方面,16例患者为基底节出血,15例患者为脑叶出血,9例患者为破入脑室;在出血量方面,9例患者为30~50mL,11例患者为50~70mL,14例患者为70~90mL,6例患者>90mL。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 软通道组:软通道组患者接受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将血肿到头颅表面距离计算出来,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头颅CT检查结果,硅胶引流管将长度标记出来,用枪式电钻向颅骨钻孔、切开硬脑膜进入后向血肿中插入脑穿针,抽出液体后将硅胶引流管放置其中,将软通道建立起来从中引流,为了将残留血肿清除掉,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应用尿激酶,最后将拔除引流管时间确定下来,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患者的实际血肿残留情况。

1.2.2 硬通道组:硬通道组患者接受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将血肿中心及穿刺点确定下来,在此过程中依据CT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在此过程中将2%利多卡因充分利用起来,常规消毒后在电钻上固定粉碎穿刺针向血肿进入,使垂直的进针方向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从头皮、颅骨、硬脑膜逐渐穿出,将钻芯拔出来的时间为有落空出现,然后抽吸血肿,将一半血肿抽吸出来后将血肿粉碎器插入,用冲洗液冲洗液体变淡后拔出粉碎器,运用振荡手法对血块进行处理,同时将2~3万U尿激酶+2~3mL生理盐水注入,4h后开放引流,对血肿冲洗引流的频率为每天3次,拔出穿刺针的时间为将血肿完全清除。

1.3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分值呈正相关[2]。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分值呈正相关[3]。同时,依据CT复查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进行记录。此外,将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计算出来。

1.4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分值降低91%~100%、46%~90%、10%~45%或增加0~10%分别评定为治愈、显著进步、进步、无进步[4]。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n=4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软通道组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硬通道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5%(37/40)显著高于软通道组62.5%(25/40)(P<0.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软通道组比较,*P<0.05

2.4 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比较:硬通道组患者的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50%以下比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情况比较n(%)

注:与软通道组比较,*P<0.05

2.5 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比较:软通道组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2.5%(1/40)、2.5%(1/40)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7.5%(3/40)、10.0%(4/40)(P<0.05),具体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比较n(%)

注:与软通道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由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说该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应该充分重视其临床治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将物理流体力学及生化酶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具有较小的创伤性,同时具有较为简单安全的手术操作、较短的手术时间,能够较为彻底地清除血肿。其中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具有较好的密闭性、稳定性及手术视野,这是因为其将YL-1型一次性粉碎穿刺血肿方法充分利用了起来,因此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而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引流术则具有较差的密闭性和较高的管腔坍塌发生几率,因此促进了固态及半固态血肿清除率的一定程度降低,同时也不能以较快的速度促进患者颅内压的降低[5~7]。本研究结果表明,硬通道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血肿完全清除比例显著高于软通道组(P<0.05),清除50%~99%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均显著低于软通道组(P<0.05),说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较软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血肿清除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患者的颅内感染率及穿刺出血率,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

[1] 杨志华.软通道与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效果比较[J].吉林医学,2015,3(25):1845~1846.

[2] 廖颂明,江焕新,沈伟俊,等.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294.

[3] 李玉辉,赵开.软、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比较[J].临床误诊误治,2013,3(22):95~97.

[4] 刘永增.微创硬通道与立体定向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4,34(2):101.

[5] 殷利明,徐伟光,钟德泉,等.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策略[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2):31~32.

[6] 徐万所.软硬两种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34~35.

[7] 陶承.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5,5(36):186~187.

河池市科技局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编号:河科推1031002)

1006-6233(2017)02-0312-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2.043

猜你喜欢
引流术感染率血肿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率现状调查研究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