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急诊治疗研究

2017-04-01 05:23游桂英王雅莉
河北医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充血性国药准字显著性

刘 曼, 游桂英, 王雅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急诊治疗研究

刘 曼, 游桂英, 王雅莉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探讨与比较临床急诊与住院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接受治疗类型分为住院组和急诊组各40例,住院组患者采用住院治疗,急诊组则采用临床急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相关临床指标、再住院率与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急诊组患者治愈率(45%)、有效率(42.5%)、无效率(7.5%)、死亡率(5%)与总有效率(87.5%)与住院组比较(40%,40%,12.5%,7.5%,80%)均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组患者血压(104.25±7.05)与心率水平(78.12±3.44)与住院组比较(103.79±7.13,78.34±3.58)不存在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组LVEF水平(49.24±5.35)显著性高于住院组(45.67±5.12),医疗费用(6248±583)显著性低于住院组(9128±759),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住院率(5%)明显低于住院组(20%),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组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住院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住院治疗均较为显著,但临床急诊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更好,再住院率更低,且医疗费用更低,患者家属满意率更高,具有借鉴性。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急诊治疗; 死亡率; 医疗费用; 满意度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发生在各类心脏疾病终末期,其发病率较高,且具有一定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应给予及时治疗[1]。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比较规范化,效果比较稳定,但针对在门诊急诊或住院治疗的选择上却存在较大争议,为探讨与比较临床急诊与住院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将我院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按照接受治疗类型分为住院组和急诊组各40例。本临床治疗预实验设计已经医学伦理处审核认可并授权,且在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后进行。所有对象均满足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疾病分会制定的《心力衰竭诊治指南》[2]关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之诊断,并经心电图与心脏彩超等确诊,同时排除[3]:①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②合并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③合并低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等。其中,住院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8至67岁,平均年龄53.1±4.5岁,病程3至8年,平均病程4.4±1.1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22例,Ⅳ级4例,患者家属学历初中以下12例,初中及高中20例,大专及以上8例;急诊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5至69岁,平均年龄53.7±4.1岁,病程3至9年,平均病程4.0±1.3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21例,Ⅳ级6例,患者家属学历初中以下11例,初中及高中19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与家属学历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住院组患者采用住院治疗,急诊组则采用临床急诊治疗,两组患者采用的药物与饮食干预相同,即利尿、吸氧、扩血管、抗感染与限制盐摄入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硝酸甘油(北京益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1021022),静脉滴注呋塞米(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2020527)与静脉静推西地兰(上海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070),并给予口服依那普利(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6383)、地高辛(上海信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678)、消心痛(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4005)、阿司匹林(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5051)与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2025391),按医嘱服药,并限制饮食,足够休息。

1.3 检测方法[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参考《心力衰竭诊治指南》,规定治疗后患者心率稳定在70~79次/min范围内,房颤时<90次/min,适当活动后心率稳定,饮食耐受正常,心功能等级在Ⅰ级以下为治愈;治疗后患者心率在80~85次/min之间,适当活动后心率略微上升,饮食耐受正常,心功能等级在Ⅰ、Ⅱ之间为有效;治疗后患者心率在86~90次/min之间,体力活动与饮食不耐受,心功能等级在Ⅱ、Ⅲ之间为无效;患者抢救失败为死亡。其中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人数)/总人数×100%。观察指标主要有:血压、心率、LVEF、医疗费用与随访后1年再住院率。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医疗满意度调查表对家属进行测定,包括医疗器械、医师技术、护理服务、医疗费用、随访态度等方面,共计100分,以80~100分之间的记为十分满意,60~79分之间的记为比较满意,40~59分之间的记为略表不满,40分以下的记为不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经卡方检验后,急诊组患者治愈率、无效率、无效率、死亡率与总有效率与住院组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n(×10-2)]

2.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再住院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再住院率情况,经t与卡方检验后,急诊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与住院组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组LVEF水平显著性高于住院组,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住院组(P<0.01),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住院率明显低于住院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与再住院率情况(±s)

注:与住院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情况,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后,急诊组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住院组(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情况

3 讨 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力衰竭,泛指在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情况下,心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正常代谢而导致的组织器官灌血不足,进而出现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是临床上各类心脏病终末期临床表现,在临床上较受重视[5]。据全球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西方国家心力衰竭发病率高达40万人次,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心力衰竭,医疗费用高达38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发病局势更为严峻,因人口基数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后其发病率、死亡率与医疗费用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严重影响我国群众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加重家庭与社会负担,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6,7]。自2009年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便可自由选择救治方式,随患者意愿可在急诊与住院部选择性治疗,治疗方法大同小异,但因其治疗方案已规范化,临床效果均较为显著[8]。但有学者指出,住院治疗医疗费用包含项目较多,其中监护费、床位费、特殊诊疗费等项目均为急诊治疗所不需要的,故而医疗费用较为昂贵,加之所配套的医疗器械、护理人员与医疗人员较多,在物力与人力上较为浪费,甚至因为人数问题耽误正常治疗流程,影响心脏治疗效果,加之高额治疗费用会给患者带来一定心理负担,对心脏功能无益,故而更多学着推荐急诊治疗。

为探讨与比较临床急诊与住院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将我院8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数据显示,急诊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无效率、死亡率与总有效率与住院组比较均不存在明显差异;急诊组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与住院组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急诊组LVEF水平显著性高于住院组,医疗费用显著性低于住院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住院组;急诊组患者家属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住院组。可以看出,急诊治疗可显著性节省医疗费用,有助于心脏功能恢复,降低住院率,进而提高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综上所述,临床急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与住院治疗均较为显著,但临床急诊治疗后心功能恢复更好,再住院率更低,且医疗费用更低,患者家属满意率更高,具有借鉴性。

[1] 谭丽娟,张悟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评价及危险因素探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6):884~886.

[2] 李元生,崔军莉,袁甫军,等.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配伍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12~1214.

[3] 李海英,王雪仙,徐荣贵,等.吸氧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32(14):32~34.

[4] 戢良银,李春慧.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5,26(16):2367~2369.

[5] 贺淑媛,李江林.米力农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15):2075~2077.

[6] 侯宝松,刘霞,宋玉勤,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23):2570~2572.

[7] 蔡小丽,熊志华,何思敏.强心合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47(11):23~25.

[8] 俞志刚,杨婕.不同剂量参附注射液在治疗老年难治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5,22(5):496~498.

四川省卫生科研课题,(编号:1203461)

1006-6233(2017)02-0317-04

A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7.02.045

临床研究

猜你喜欢
充血性国药准字显著性
更正声明
本刊对论文中有关统计学表达的要求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更 正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动态心电图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欧乃派克通过药品广告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