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海斯的现代大学观及其办学实践

2017-04-01 00:43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斯学生自治州立大学

李 凤 玮

范海斯的现代大学观及其办学实践

李 凤 玮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范海斯于1904年出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长校十五年。其间,他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美国社会的价值观,根据威斯康星大学的州立性质,确立了自己的大学理念,致力于办一所既不同于哈佛、耶鲁那样的古典学院,也不同于霍普金斯式的研究型大学的新型现代州立大学。为此,他理性地维护大学学术自由的核心理念,为实现民主管理,扩大教师的权力,引导学生自治;同时努力引导大学走出象牙塔,拓展大学的边界,强调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由此确立了“威斯康星理念”。在范海斯的努力之下,威斯康星大学成为一所新型的现代州立大学,直至今日仍被誉为“范海斯的大学”。范海斯是美国州立大学校长的标志性人物,他的大学思想及其办学实践,至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

范海斯;威斯康星大学;州立大学;大学观;威斯康星理念

查尔斯·R.范海斯(Charles R. Van Hise,1857—1918)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第八任校长。他从1904年至1918年,长校共计十五年,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建树众多,是美国州立大学校长的标志性人物,曾对美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内对于范海斯的研究多集中于他对“威斯康星理念”的贡献,其实这仅仅是范海斯大学思想的一个方面(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范海斯的大学思想及其办学实践涉及现代大学尤其是州立大学的各个重要领域,博大精深,别开生面。本文拟对此作初步的探讨,力图描绘出这位州立大学校长的一个整体轮廓。

范海斯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富尔顿(Fulton),后随父母迁到威斯康星州的伊万斯维尔(Evansville),在伊万斯维尔高中读完两年课程,旋进入当地神学院学习了一年。1874年,范海斯考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主修冶金工程,1879年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化学和冶金系讲师,并师从著名地理学教授欧文(Roland Duer Irving)攻读研究生,1880年获硕士学位。1886年任冶金系副教授,1888年任矿物学和岩相学教授,1892年获地质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在母校获博士学位并同时在母校任教的教授。1903年,在拉夫莱特(Robert M. La Follette)州长的力荐下,范海斯被校董会选为威斯康星大学第八任校长。在就职演说中,范海斯明确提出,致力于办一所既不同于哈佛、耶鲁那样的古典学院,也不同于霍普金斯式研究型大学的新型的现代大学。在任期间,他推动建立威斯康星大学医学院、大学推广教育部,在职教师数量增长两倍,大学收入增长了四倍,“范海斯任期内是大学进步最为显著的时期”[1]188。范海斯之所以能够给大学带来如此深刻的影响,源于他独特的大学教育理念,也源于他对这些理念的实践和坚持。

一、“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坚定维护学术自由

1902年,范海斯赴欧洲考察,德国柏林大学学术自由的传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坚信: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第一要义,是“大学的灵魂”[2]2。因此,他在出任校长后一再强调,大学作为追求真理的机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应该按照真理指引的方向,不受任何个人和国家的影响,这就是大学应有的不妥协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这个机构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拥有这种精神,无论规模大小,它都是一所大学”[2]4。他所指的“不妥协”的精神,实际上就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精神,是自由地探索真理、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不断推翻已知、创造新知的精神,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精神。范海斯将学术自由视为大学追求真理的前提条件,视作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第一要义和灵魂,反映出他对大学本质认识的一个深化和飞跃。

范海斯深知,学术自由虽然在欧洲的大学已根深蒂固,在美国的大学里也早已成为流行的口号,但学术自由在美国的历史其实还很短,基础也比较脆弱,常常会受到各种外部力量的侵蚀和阻碍。因此他认识到,自己作为一校之长,首要的职责应该是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因为维护了大学的学术自由,实际上就是维护了大学的灵魂,维护了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本质。范海斯认为,学术自由在大学里首先是思想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同时也表现为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因为“随着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的实现,真理必将普及”[3]54。范海斯在治校实践中,全力支持大学文化、学说、课程的多元化,以实现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具体体现为教师授课内容的自由,学生选修的自由。例如,1910年校董特罗特曼(James F. Trottman)询问校董会,是否允许教师在课堂上传授共产主义,校董会成员均不置可否,只有范海斯明确表示支持,他认为在威斯康星大学的课堂上这不成为问题,“共产主义”一词的含义并不是狭隘的,而是很宽泛的,多义的,“共产主义没有绝对的含义,根据主讲人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各有各的表达”。[3]61而当时,美国国内的主流思潮是不接受共产主义理论,甚至视为洪水猛兽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范海斯明确表示教师可以在课上讲授共产主义理论,并不表明范海斯赞同共产主义,而是表明他对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的坚定维护,对不同学术思想的包容。

不仅如此,当学术自由受到威胁的时候,范海斯总是会为学术自由呼吁。1910年1月末,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爱玛·戈尔德曼①(Emma Goldman)访问麦迪逊,社会学院教授罗斯(Edward A. Ross)说,虽然自己不是无政府主义者,但是他支持戈尔德曼在学校演讲,这是戈尔德曼的权利,并告知学生爱玛演讲的时间和地点,至于学生是否去听演讲,则是学生的自由。[4]2-3但是,媒体却大肆渲染,对此附加了耸人听闻的罪名,如《麦迪逊民主党》(The Madison Democrat)报就发出警告:“无政府主义和革命的精神在大学里十分猖獗。”[3]63监事会还成立了一个委员会对爱玛·戈尔德曼事件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指责罗斯教授作为一所公立大学的员工,没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使得那些个人的政治偏见充塞了大学,从而将对爱玛个人观点的批评转移到大学身上。[4]2-3在3月2日的校董会上,大多数董事都同意谴责并解聘罗斯。[5]64但是,范海斯却力战群儒,不同意这样做,他指出罗斯教授任由学生去听爱玛的演讲,并不表明他赞同无政府主义,而是对爱玛言论自由的支持,也是对学生学习自由的维护;如果因此而解聘一位如此具有声望的教授,那肯定是不明智的,这就损害了大学的学术自由,也就损坏了大学本身。[6]65范海斯一方面呼吁本州的自由人士行动起来,对解聘罗斯的决定提出抗议,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另一方面向校董会提供了有利于罗斯教授的事实依据。最终,范海斯成功转变了多位校董的主张,撤销了解聘罗斯的决定。范海斯为罗斯教授赢得了胜利,本质上是为威斯康星大学赢得了学术自由的胜利。

但是,范海斯也认为,学术自由应该是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由,是在道德约束下的自由,而不应是傲慢、随意的。[2]3理性的思想以学术自由为张力,而自由又促进思想的理性。因此,他指出,真正的学术自由是教师以理性的态度,公正地呈现不同的意见,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1914年,曾有个别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时带有明显的种族偏见,没有做到理性、

①爱玛·戈尔德曼(1869—1940),早期无政府共产主义的重要领袖和理论家,因此被称为“红色爱玛”,1919年被美国政府驱逐出境。客观。范海斯正式发表声明,要求教师“避免在大学讲台上或者教室里讨论任何有关战争的事宜,在教室外也尽量避免有关战争的讨论”[7]2。教师对此抗议道:“对于当前的战争事宜,你是通过相对柔和的高压政策来压制教师的独立性,这一做法损害了学术自由。”[8]4范海斯坚定地表示,他虽然支持言论自由,但非理性的自由言论会煽动更多的怨恨情结,从而引起整个大学的混乱。

二、“州的大学要服务于州”,确立“威斯康星理念”

范海斯在威斯康星大学学习、任教,并担任了校长,他对威斯康星大学的特性和使命有更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就职之初,范海斯就致力于办一所既不同于哈佛、耶鲁那样的古典学院,也不同于霍普金斯式的研究型大学的新型现代州立大学,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促使范海斯找到答案。1901年至1914年是威斯康星州进步主义改革的高潮期,进步主义教育思潮的核心主张之一,就是教育要与社会现实密切联系,适应社会的需要,这一主张强化了范海斯关于大学应该加强与现实和社会的联系这一观点。同时,发源于芝加哥大学的肖托夸运动①(Chautauqua)也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之中,芝加哥大学校长威廉·哈珀(William R. Harper)正致力于设立大学推广部,将校内教育向校外公众推广。恰逢其时,范海斯在芝加哥大学任兼职教授,深受这一运动的影响。在这些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范海斯对威斯康星大学的定位和定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信念。他认为,州立大学除了具备大学的一般特征外,应该突出州的特性,这个特性就是要为州服务:“州的大学必须服务于全州人民,服务于它的所有的儿女,在所有的方面帮助州,以所有的方式与州的人民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州的顾问”。[9]124因此,他鼓励大学教师、学生走出校园,走到州里去帮助本州公众,将知识带给本州公众,促进实用知识在本州公众中广泛传播。

为有效实现大学为州服务,范海斯在威斯康星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他组织建立大学推广教育部(the University Extension),组建函授教育系、辩论与公共讨论系、综合信息与福利系以及讲座教学系,以对全州的公众进行推广教育,旨在提升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3]568其次,他鼓励威斯康星大学农学院为州内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科学和技术的实际教育和训练,农学院创办了农民学校(Framer’s Institute)和短期课程(Short Course)两种推广教育机构面向本州农民进行实用的农业知识和技术教育。[10]34第三,他积极推动大学的专家资政工作(Expert Consultancy),威斯康星大学教授和学者凭借自己的知识优势和学术专长,以技术专家的形式,为州的立法和行政工作提供帮助和服务。范海斯在号召大学教授为州服务的同时,本人也投身到社会服务工作之中,他加入了州森林委员会(Forestry Commission)还兼任了州地质与自然历史调查局(Geological and Natural History Survey)和资源保护委员会(Conservation Commission)的主席,主要负责研究和保护州的野生动物、森林和其他资源,为防治水土流失和抵御洪水等自然灾害提出建议。[1]147

大学的社会服务工作,不仅显示了大学对于本州社会发展实际的巨大功能和作用,也反过来有力地促进了大学本身的发展。威斯康星大学的畜牧科学、生物科学和细菌科学等学科领域之所以发展迅速,居全美领先地位,重要原因就在于,大学里的相关学科和教师积极服务本州的畜牧业和乳业生产,他们通过研发和培训改进了本州畜牧业和乳业的生产技术、工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给州带来了巨大财富,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本州居民的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准,威斯康星大学逐渐被称为“州的大脑”(Brain of the Commonwealth)和“农场改良的实验站”(Experiment Station in Farm Eugenics)。[3]147正 是在这个服务的过程中,学校的相关学科和人员经受了真刀真枪的实践历练,对学科的科研和教学形成一种正反馈,从而迅速提升了学科的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也就是在此过程中,范海斯更加坚定了大学服务于本州社会实际的信念,确立了举世闻名的“威斯康星理念”:传播知识,将知识传授给本州公众,并促使他们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经济、社会及政治等方面的问题。[3]87“威斯康星理念”明确了州立大学的定位,在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学生和发展新知识的基础上强调大学要与公众、社会建立密切联系,并适应社会的需要,将自身的资源直接用于解决社会的公共问题,即大学要为社会服务。

①肖托夸运动是美国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的一项文化普及运动。其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湖区学院,它主要是为传统大学在函授教育、拓展服务、暑期课程和大学出版社等方面向社会提供一定经验。

在范海斯和威斯康星大学的引领之下,不仅是州立大学,而且包括其他各种类型的大学在内,不仅美国的大学,而且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众多大学,都开始超越“象牙塔”,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们运用自己的智力优势和专业特长服务于当地的社会,服务于当地的公众,同时,它们在这种服务中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增长了本领,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与提升。

当然,威斯康星大学的社会服务活动在初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因社会服务工作而忽略了本职的教学,尤其是受聘于多个社会服务机构的教师,更是无暇顾及校内的教学工作。[11]31对此,范海斯强调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引导教师重视课堂教学,规定教师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积极参与到大学服务于州的活动之中去,由此,威斯康星大学的大学服务社会工作不断得到完善,一直处在稳步扩充和发展中。

三、“教师是大学的中心”,扩大教师权力

与欧洲国家相比,美国大学管理的重心在学校一级,校长的权力相对是比较大的。但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的国家里,任何独揽大权的行为都是不合适的,都是与民主的制度及理念相违背的。对此,范海斯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把教师看作是大学的中心,主张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而不是校长一人独揽行政权力。

范海斯认为,教师是承担大学教学、科研、服务的主体,是大学职能的根本承担者与实现者,因此“教师才是大学工作真正的中心”[12]44。他的理想是大学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教育政策的发起者和参与者,相应地就必须给予教师更多的权力。[13]56为此,范海斯将许多校、院层面的事务授权给教师委员会,使其有权有责,从而提高教师在校、院管理中的作用,扩大民主。这些改革措施实施后,范海斯逐渐意识到一部分原先由校长负责的学术事务,现在转移到校级和院级教师委员会上,作为校长个人的权力相应少了,而教师委员会作为一个集体的学术管理组织,大家意见各异、众说纷纭,也是一种常态,因此管理效率相比校长个人决断实际低了不少,管理的时间成本和经费成本却有所增加。但是,范海斯仍然坚持不能削弱教师的权力[14]83,尽管效率有所降低成本有所升高,尽管他作为校长的个人权力有所减小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他也必须维护和坚持这个制度,因为这个制度,较好地体现了教师的主体意识及其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体现了他所理解的大学本质属性。正是由于他的理解和大度,校、院两级教师委员会制度得以全面推行,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得以较充分的体现。

正是因为认识到教师是大学工作的真正中心,范海斯主张,校长应该成为教师的合作者而非领导者。他认为,一所大学发展最快的途径是教师们能够与校长相互支持,双方能够对彼此的意见相互理解,形成一种信任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范海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即便是校长职权范围内的决策,在正式发布和推行之前,他也尽可能地以适当的方式听取教师们的意见,据此作出必要的调整和让步,他深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师们的支持和配合,真正付诸实施并收到实效。否则,如果校长刚愎自用,专权擅权,无视教师们的存在,那么,即便是好的决策,往往也可能得不到教师的认可和支持,更遑论是不合理的甚或是错误的决策。范海斯坦言:“这也许很恼人,但是与教师的相互协作更为重要。我坚定地相信教师参与大学管理是大学唯一明智的管理体制。如果教师们不接受我的观点,我会放弃我的观点而不是将它们强制推行。”[12]44

当然,范海斯虽然致力于提升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作用,但他也明确指出,教师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教师权力是神圣的,也应该得到保护,但这并不是说教师的权力是没有限制的,也并不是说教师在大学管理中拥有优先权”[15]284-285。也就是说,校长的权力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同样教师的权力也应该受到必要的限制,任何一方都不应该拥有无限制的权力,都不应该非理性地使用权力。例如,1906年,威斯康星大学农业学院助理教授乔治·纳普(George Knapp)与其院长威廉·亨利(William Henry)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矛盾,因此纳普在明尼苏达州(Minnesota)、华盛顿(Washington)等地召开的农学院协会会议上公开指责威廉,他指出“农学院的矛盾都是由亨利院长引起,因而他不适合继续担任院长”。[16]74-75这一公开指责不仅给亨利院长的个人声誉带来不好的影响,而且损害了威斯康星大学的声誉。范海斯对此进行调查,他分别约谈了农业学院的其他教师,这些教师都否认学院存在矛盾,并一致支持院长亨利。全力了解事实真相后,范海斯认为纳普在指责院长亨利的时候逾越了自身的权力,他没有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捏造虚假事实诋毁他人,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因此范海斯向校董会建议解聘纳普。这说明教师的权力并不是没有边界和限制的,任何教师都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理性行使自身的权力。

四、开拓学生自治

虽然学生自治在中世纪大学就已经存在,且始终是欧洲大学的一个传统,但是美国大学的学生自治在19世纪末刚刚起步。1899年,加州大学本杰明·惠勒(Benjamin Wheeler)校长上任后,积极引导学生自治活动,使其影响不断扩大,促使学生自治组织成为与加州大学行政管理组织和教职工组织三足鼎立的组织。自此,美国各个大学也开始建立学生自治组织。范海斯也认为学生自治可以促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从而为其将来进入更大的社会提供训练和准备。因此在任期间,他积极促使学生组织自治,给予学生组织自主权,并相继建立学生议会和学生法庭,让学生建立一套自己的规章制度以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校长在此过程中承担着引导者的角色。[17]范海斯开创了威斯康星大学学生自治的传统,因此被誉为“威斯康星大学学生自治的开拓者”。[18]4

1909年,在范海斯的主持下,威斯康星大学正式的学生自治组织——学生议会成立,它由威斯康星大学每一个男学生组织的代表组成。通过学生议会,范海斯听取学生的意见,表明教师的立场,并且要求代表们将讨论的结果转达到他们的组织。“由此,校长可以将教师的想法传达给学生,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通过校长传达给教师。”[19]256-263一开始,校园社团虽然都对建立学生议会表示支持,但也充满质疑,他们怀疑这一组织形式只是将校长和教师的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但是他们发现校长的确将他们讨论的话题和提出的要求反馈给教师。随着他们的意见逐渐被教师采纳,学生参与会议的热情越来越高涨[19]256-263,学生对教师的敌意也逐渐减少。为充分鼓励学生,并有效引导学生自治,范海斯逐渐减少参加学生议会的次数,促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责任感意识。1910年,在班级代表大会上,学生议会作为学生群体的合法组织,首次得到承认,并且明确学生议会的职责是建立学生活动事务规章制度,并负责各个年级之间的协调等问题。此外,由9名大三和大四学生组成的学生法庭成立,它作为学生议会分支,主要是为了管理被指控罪行的听证会和建议宣判。[19]256-263这一组织也得到了教师和校董会的认可。随着经验的增长,法庭的活动范围逐渐拓展,它所处理的案件包括学生被欺侮,忘交学费,学生干部滥用组织资金,倒卖足球票,在学生竞选中行贿,等等。[20]276-279

当学生自治组织受到威胁,范海斯也极力为学生自治呼吁。1913年,法庭内部学生违纪,但在学生法庭处理该事件之前,校董就将违纪学生驱逐出学生法庭组织,使得学生法庭无法正常工作。对此,范海斯进行抗议道:“如果董事委员介入到他们已经通过的合法程序,那么学生自治的自信就无法建立起来。”[21]5041916年,学生议会经历了一次整编,并调整了多次,但是依然保持着学生组织自治的传统,它们作为范海斯关于学生组织自治的产物,依然发挥着表达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以及培养学生独立和责任感等重要作用。

五、结语

范海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十五年,为威斯康星大学作出突出贡献,同时也对其他州立大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范海斯本人也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而名垂史册。

范海斯引导的威斯康星大学的服务活动拓展了大学的第三职能,有教育评论家指出:“曾经人们欢呼埃利奥特将哈佛转变为私立大学的榜样,现在人们欢呼范海斯将威斯康星转变为公立大学的榜样。”[22]1037

1909年,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一名代表写道:“毫不夸张地说,范海斯是美国大学校长中最有才干的。”[23]540

1913年,林肯·斯蒂芬(Lincoln Steffens)评价道:“范海斯是美国大学校长的佼佼者,他很清楚大学应该教授什么,如何教授,大学应该代表谁的利益,应该为谁服务,大学与公众的关系又是什么,他甚至能够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他对大学了解得如此深刻,无人能与之匹敌。”[3]97

1918年,范海斯在任上因病去世,全校师生进行悼念,校董和教师都认为范海斯任期内是大学进步最为显著的时期。前任校长托马斯·钱伯林(Thomas C. Chamberlin)评价道:“范海斯的治校方式对本州的物质和精神进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范海斯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变革也产生了广泛影响。”[24]690-697

1944年,伊利诺斯大学的教师委员会讨论了大学校长应该具备的能力和品质,并列举了十条,例如“他必须是一名高智力的领导者,具备较好的教育背景,其专业知识和判断能够被所在领域的其他人所钦佩;他必须是一位有能力的管理者;他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即使被反对;他必须对公共关系有一定鉴别力……”[1]187这些特质实际上是根据范海斯的思想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范海斯将地质学的专业技能转化到更广领域的公共事务之中,展现了其广博的知识背景和卓越的领导力”[3]137。

1945年,威斯康星大学第九任校长埃德温·佛瑞德(Edwin B. Fred)上任时,向校董们明确表达自己的行政方向:跟随前任范海斯的步伐[25]13-14。

1960年,莫里斯·万斯(Mautice M. Vance)指出:“无论是在1918年还是从现在来看,范海斯都是威斯康星大学史上最卓越的领导人之一。”[1]188

这些赞誉反映了各界对范海斯校长卓越学术领导力的认同。作为州立大学的标志性人物,范海斯已经成为其他大学校长学习的标杆和旗帜。这说明范海斯的影响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威斯康星大学,而是拓展到整个高等教育。

范海斯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期间,坚定维护“学术自由”作为大学的核心理念,坚持民主管理的学校治理体系,正式确立了引领全美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潮流的“威斯康星理念”,其既遵循大学的基本逻辑又服务地方体现地方特色的运作机制促使威斯康星大学成为一所著名的现代州立大学。范海斯的这一系列举措使得威斯康星大学深深地打下了范海斯的烙印,直至当下,“现在的威斯康星大学依然是范海斯的大学”[1]187:教师、学生和学系组织形式依然保持着20世纪早期的样子,当下许多教师委员会、学生组织可以追溯到范海斯时期;为州服务的理念依然存在于校外项目、麦迪逊的机构和工作坊以及与大学有关系的其他服务机构……[1]187保持这位杰出校长的办学思想及其实践不朽,这些都是威斯康星大学对这位杰出校长的最好纪念。

范海斯的大学观及其办学实践加速了美国的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约翰·布鲁贝克(John Seiler Brubacher)评价道:“范海斯在威斯康星大学的改革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其他各州纷纷效仿,服务的观念成为他们恪守的核心准则,为美国民主的发展提供服务,成为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的一条新途径。”[26]237正是范海斯对州立大学服务社会的强调,促使州立大学更加明晰自身的定位:州立大学不同于为富人服务的私立大学,它是人民的大学,代表的是全州人民的利益,应该为本州的人民服务,因此州立大学应该平等地面向州内一切人开放[27]63,为州内人民提供教育也是服务的一种形式。范海斯的大学服务理念扩大了整个美国的高等教育机会,进一步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民主化和大众化。

[1]Vance M M. Charles Richard Van Hise:scientist progressive[M]. Milwaukee:The North American Press,1960.

[2]Van Hise C R. The spirit of a university:address to the Wisconsin Expedition of City Club of Philadelphia’s Wisconsin Expedition[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May 23,1913.

[3]Curti M,Carstensen V.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A history. 1848-1925. Vol. II[M].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49.

[4]Papers of the board of regents[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March 2,1910.

[5]Records of the board of regents.G:451[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March 2,1910.

[6]Van Hise's report to the regents[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March 2,1910.

[7]Address by President Charles R. Van Hise to university faculty[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September 28,1914.

[8]James F. Trottman to Van Hise[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September 30,1914.

[9]The Wisconsin Jubilee Committee. The jubilee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04.

[10]Jack S. The Wisconsin Idea:The university’s service to the Madison[M]. Madison:The Legislative ReferenceBureau,1995.

[11]Bogue A G,Taylor R.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one hundred and twenty five years[M].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75.

[12]Charles R. Van Hise to Eugene A. Smith[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April 15,1908.

[13]Van Hise C R. The appointment and tenure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C]. Journal of Proceedings and Addresses,12thAnnual Conference,1910.

[14]Van Hise to Turner[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July 31,1907.

[15]Van Hise to Richard T. Ely[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May 18,1916.

[16]Reports to the regents[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1906.

[17]Van Hise C R. Student self government[J]. Wisconsin Alumni Magazine,1913,(14).

[18]Self-government[N]. Daily Cardinal,1913-03-07(4).

[19]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Transaction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ate universities in the USA[M]. Charleston:BiblioLife,2008.

[20]Van Hise C R. Self government at the university[J]. Wisconsin Alumni Magazine,1913,(15).

[21]Van Hise to Regent Theodore[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February 27,1913.

[22]Unger H G.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education[M]. New York:Infobase Publishing,1996.

[23]Orlando Clark to Arthur J. Puls[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June 25,1909.

[24]Chamberlin T C. Charles Richard Van Hise 1857-1918[J]. The Journal of Geology,1918,26(8).

[25]President E. B. Fred to the regents[A]. Madiso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Libraries,January 25,1945.

[26]Brubacher J S,Rudy W. Higher education in transition:a history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M].Piscataway:Transaction Publishers,1997.

[27]Good H G. A history of American education[M]. 2th ed. 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62.

[责任编辑:罗雯瑶]

Van Hise’s Modern Views on University and School-running Experience

LI Feng-wei
( School of Educ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 )

Van Hise served as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UW) in Madison from 1904 to 1918.At the beginning of his inaugural, abiding by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f American society,analyzing the distinguished feature of Wisconsin, he put forward the ideal of setting up a modern university which is neither same with classical academies like Harvard nor research university like Johns-Hopkins. Therefore, he preserved the core idea of university: academic freedom, and implemented democratic management, including emphasizing“teacher is the focus of the university”, expanding teacher’s power and advocating student’s selfgovernment, guiding student to supervise students’ affairs. Besides, he guided Wisconsin university to go out the ivory tower and emphasized the social servic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which formed the“Wisconsin Idea”. With his efforts, Wisconsin became a modern university, and in nowadays, it is still praised as“Van Hise’s university”. And as a representative president, Van Hise’s modern views on university and school-running experience still have profound significance.

Van Hise;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tate university; views on university; Wisconsin Idea

G649.1

A

2095-7068(2017)03-0122-07

2017-08-06

10.19563/j.cnki.sdjk.2017.03.016

李凤玮(1991— ),女,山东临沂人,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201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项目编号:201706920080)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海斯学生自治州立大学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以学生自治推动学校管理走向善治新格局
高职院校学生自治组织建设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
贾哈娜·海斯:激励“处于危险”的学生改变人生
美国费里斯州立大学(FSU)大学生学习动力来源的思考与启示
美国学前教育教师职前专业能力培养的特征及启示——以美国塞勒姆州立大学早期儿童教育专业为例
信息技术在美国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