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猪皮肤病的防治

2017-04-04 13:04林长江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畜牧站福建漳浦363210
福建畜牧兽医 2017年1期
关键词:疥螨病患猪患部

林长江 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畜牧站福建漳浦363210

几种猪皮肤病的防治

林长江 福建省漳浦县深土镇畜牧站福建漳浦363210

猪的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渗出性表皮炎、皮肤真菌病、猪痘、疥螨病等多种。文中着重叙述猪疥螨病、猪湿疹、猪渗出性表皮炎、猪痘等几种比较多发的皮肤病,分别介绍其发病原因及中西兽医防治措施,对规模化猪场、养猪专业户如何预防猪的皮肤病提出若干建议。

猪皮肤病病因中西兽医防治

猪的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传染性脓疱性皮炎、渗出性表皮炎、皮肤真菌病、猪痘、疥螨病等多种皮肤病[1-3]。笔者就临床上诊疗几种主要皮肤病的病因及中西兽医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猪疥螨病

猪疥螨病俗称癞皮病、疥疮、疥螨病,是由猪疥螨所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皮肤外寄生虫病。剧痒、湿疹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的特征。

1.1 流行特点猪疥螨病是猪最常见的体外寄生虫病,主要是由于患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与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用具直接接触而引发感染。小猪有挤压成堆的习惯,也是造成该病传播迅速的原因。此外,猪舍潮湿、阴暗和营养不良也是诱发猪疥螨传播的重要原因。各种年龄和品种猪都可感染。闽南地区以秋、冬季为常发病之一。

1.2 主要症状猪疥螨病常发生在头部,特别围绕着眼部和耳部,以后逐渐延至背部、腹下、四肢。病初患部可出现剧痒,患猪常在墙角、栏杆等处摩擦。大约经过7 d,患部皮肤出现针头大小的红色丘疹,并续发形成脓疱,脓疱因摩擦而导致破溃、结痂,久之皮肤干燥、龟裂。

1.3 诊断猪疥螨病极易与湿疹混同,可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确诊,必要时可选择患病部位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癣痂,用蘸有水、甘油或10%氢氧化钾溶液的小刀刮取,直接涂片,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

1.4 治疗

1)用温肥皂水洗刷患部,然后用2%来苏儿水洗刷1次,待擦干后再对患部涂擦或喷洒0.5%~1%敌百虫溶液或0.05%辛硫磷、蝇毒磷等溶液。4~5 d后再重复1次。

2)农村可用烟叶或烟梗煎水洗患部2次,擦干后用0.05%双甲脒溶液涂擦患部,7~10 d再重复1次。

3)烟叶120 g,浸白酒1 000 mL(浸1 h以上),用棉球蘸酒液涂擦患处,隔2~3 d重复1次。

4)患猪按每千克体重用伊维菌素注射液0.2~0.3 mL皮下注射,14 d后重复1次;伊维菌素散剂可通过拌料口服,按每千克体重用10~15 mg,7 d后重复1次。

1.5 预防

1)搞好猪舍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引进猪只时,应隔离观察,防止引进患猪。

2)发现患猪应立即隔离治疗,在治疗的同时,尤其应特别注意用0.5%敌百虫溶液或杀螨剂彻底消毒猪舍、用具和周边环境。

2 湿疹

湿疹是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上层的炎症。其特点是患部皮肤发生红斑、丘疹、水泡、脓疱、糜烂、结痂及鳞屑等皮损,并伴有热、痛、痒症状,仔猪和小猪多发,一般多发生在春、夏季节。

2.1 临床症状猪的湿疹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不当或患有寄生虫病及内科病(如卡他性肺炎、佝偻病等)的瘦弱贫血仔猪。初期被毛失去光泽,湿疹多发生于全身各处,尤其是股部、胸壁、腹下等处皮肤易发生脓疱性湿疹。急性湿疹有剧烈痒觉,不断将身体向墙壁和饲槽摩擦,皮肤变红色,摩擦被毛渗出浆液或出血,通常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糜烂并形成痂皮,脱落痂皮自然痊愈,急性的病期常在3周以上,如转为慢性湿疹,皮肤肥厚,形成褶皱,发生象皮病,经数月而不痊愈。

2.2 诊断可根据皮肤特异性变化和临床症状作出诊断。

2.3 治疗在用药前,应消除患猪皮肤上的污垢、痂壳、分泌物等,再用温水或3%硼酸溶液洗涤。

1)消炎。洗涤后的患部,可涂布3%~5%龙胆紫或2%硝酸银溶液,或撒布氧化锌滑石粉(1∶1)等,以防腐、收敛和减少渗出,间隔一段时间后,患部再涂布氧化锌软膏。

2)全身治疗。可用10%氯化钙注射液20~30 mL静注,隔天重复1次,3次为一个疗程。同时可配合内服或静注维生素B1、维生素C。

3)由过敏引起的,可用苯海拉明注射,0.04~0.06 g/头,1~2次/d。

4)止痒。可用1%~2%石炭酸、酒精涂搽。

2.4 预防做好哺乳仔猪料、乳猪料、小猪料等阶段的科学过渡,保持猪只良好的营养状况。搞好猪舍清洁卫生,防湿保持干燥,并给予小猪一定时间的日光浴。

3 渗出性表皮炎

该病是由猪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猪皮肤病,又称油皮病或脂溢性表皮炎。主要发生在哺乳仔猪,断乳后小猪则比较少见。

3.1 临床症状感染仔猪先从头部、口角或下腹部出现发红、发疹,几天后迅速感染到全身皮肤。刚开始仔猪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发展为小水泡、小脓疱。这些脓疱破裂后流出脂性渗出物,再粘附粉尘、皮垢等污物后形成一层厚厚的痂皮。患猪表皮成为黑色,散发恶臭。该病经过比较迅速,最急性有的在3~5 d后死亡;有的呈现脱水衰竭症状,4~8 d死亡,同窝仔猪传染性强。

该病多见发生于哺乳仔猪,断乳后小猪和成年猪不易发生为其特征。

3.2 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对皮肤进行细菌学分离培养,查出葡萄球菌即可确诊。

3.3 治疗隔离患猪,继续做好保温、供水、供料,保持分娩舍和保育舍干燥、通风。

1)按每千克体重用苯唑西林钠(或氯唑西林钠)注射液0.1~0.2 mL、每头用鱼腥草注射液3~5 mL,混合肌注,1次/d,3 d为一疗程。

2)按每千克体重用盐酸环丙沙星注射液6 mL、氨芐青霉素10 mg,混合肌注,1次/d,3 d为一疗程。

3)按每千克体重用林可霉素注射液10 mg、每头用地塞米松注射液5~10 mg,1次/d,3 d为一疗程。

4)对脱水症状明显的患猪进行输液。

3.4 预防控制母猪分娩舍的环境,认真降低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所造成的影响,否则会加剧葡萄球菌的繁殖和传染。

4 猪痘

猪痘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皮肤、偶尔黏膜发生痘疹和结痂为临床特征。该病病原有两种:一种是猪痘病毒,另一种是痘苗病毒,它们均属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猪痘病毒属成员。猪痘病毒只能使猪感染发病,其他动物不发病,以4~6周龄的哺乳仔猪多发,断乳仔猪亦敏感,成年猪有抵抗力。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各种年龄的猪都感染发病,呈地方流行性。还可引起乳牛、兔、豚鼠等动物感染。该病的转播方式一般认为不能由猪直接传染给猪,而主要由猪血虱、蚊、蝇等传播。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以春秋季天气阴雨寒冷,猪舍潮湿污秽以及卫生差、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流行比较严重,发病率很高,致死率不高。

4.1 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平均4~7 d,患猪体温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少,鼻腔和眼睛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痘疹主要发生于躯干的下肢部和四肢内侧、鼻镜、面部褶皱等无毛或少毛部位,也有发生于身体两侧和背部的。典型的猪痘病灶,开始为深红色硬结节,突出于皮肤的表面,略呈半球状。临诊观察中见不到水疮阶段即为脓疱,病变中间凹陷,局部贫血呈黄色,病变中心高度下降,而周围组织膨胀,发病10 d后脓疱逐渐结痂,约20 d后痂皮脱落,遗留白色斑块而痊愈。患猪皮肤病变出现1~2 d,腹股沟淋巴结变大,并能容易触摸到,病症发展到脓疱期结束时,淋巴结已接近正常。

4.2 诊断该病可见皮肤痘疹,病情严重的或有并发病的可在气管、肺、肠管处发现痘疹。组织学上以上皮细胞核空泡具有特征性的诊断意义。若要具体确定是由猪痘病毒还是由痘苗病毒引起的,必须进行病毒的分离和鉴定,其中以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为主,也可采用鸡和家兔皮肤感染试验。临床上还要注意与猪口蹄疫、猪水疱病、猪水疱疹、猪水疱性口炎等鉴别。

4.3 治疗

1)对于个别严重病例可试用康复猪血清,也可按每千克体重肌注德国默克的“疫安欣”0.04 mL。

2)银花15 g、连翘12 g、紫草12 g、黄柏12 g、贝母10 g、桔梗10 g、黄芩12 g、大青叶12 g、元参10 g、甘草8 g。用500 mL水煎汁至150 mL,分3次口服,每次间隔6 h。

4.4 预防平时对于仔猪应注意饲养管理和清洁卫生,灭虱、灭蚊等具有重要的预防作用,严防自疫区引进种猪。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和治疗患猪,严格消毒污染场所。

5 问题与讨论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养殖猪群密度增加;杂种猪和杂优猪普及,选种选育后种猪的皮肤和皮下脂肪更薄了;生理上由于皮肤的新陈代谢不旺盛;一旦浮皮堆积而多引起瘙痒,或摩擦或碰伤极易患皮肤病;饲料中乱用抗生素等,导致细菌菌群的变化和真菌的增殖等,也极易引起猪的皮肤病。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皮肤病,是广大养猪业者必须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采购原料的质量和新鲜度,不定期在怀孕母猪料、哺乳母猪料、小猪料中加入2%~3%新鲜米糠,以增加猪只皮肤或母猪乳汁脂肪的营养来源。

2)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工作,避免寒冷、潮湿、有害微生物对猪只皮肤的侵袭。

3)夏季要预防蚊、蝇、虱等昆虫叮咬猪只皮肤。搞好猪舍内和猪舍周边环境杀螨、灭蚊、灭蝇的消杀工作。

4)防止猪群消化机能与新陈代谢功能系乱。

5)严禁在猪场内养猫、犬等宠物,以尽量减少猪场寄生虫病发生的机会。

6)近年来,猪群在圆环病毒(PCV2)与呼吸繁殖障碍综合症病毒(PRRSV)共同感染压力大的状况下,一些断乳后的猪群容易诱发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其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广泛的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紫红色类似丘疹的斑点和肾坏死为特征。建议对断乳后的小猪(10~15 kg)采取保健措施,按每千克体重混合肌注头孢噻呋钠10 g、20%~30%庆大霉素注射液100 mL(0.2~0.5 mL/kg),1次/d,注射2次即可;对已表现皮肤临床症状的患猪,用猪细胞转移因子、地塞米松、头孢噻呋钠,或用阿莫西林、地塞米松、鱼腥草注射液、利巴韦林,混合注射,连用3次;对能吃料的患猪群,在每吨饲料中添加粉碎的银花1.5 kg、黄芩1 kg、连药1 kg、黄柏1 kg、板蓝根1.5 kg,自由采食7~10 d。

[1]宣长和.猪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440-443.

[2]吴增坚.养猪场猪病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21-24.

[3]费恩阁.动物传染病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98-199.

B

1003-4331(2017)01-0019-03

猜你喜欢
疥螨病患猪患部
防控家兔疥癣病验方20例
绵羊疥螨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措施
猪疝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浅谈高热性猪病诊疗和防制对策
夏天热卖
山羊疥螨病的诊治
一例犬疥螨病的诊疗报告
猪疥螨病的流行与防治
猪增生性肠炎的症状与诊治
大黄治疗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