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方,向北方

2017-04-05 00:31王明义彬生好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玉山中医院医院

王明义+彬生好

2017年2月17日,祖国北方春寒料峭,斯琴高洁乘坐在北京至怀化的绿皮车上,透过车窗玻璃,一路向外张望,她看到的是一派比一派渐绿渐浓的景象,大地微微暖气吹,满眼生机秀气。当她一路颠簸二十几个小时走出常德火车站的时候,身上的棉衣已成为包袱;当她辗转车程,来到临澧县中医院门前的时候,她惊喜的发现,这里的栀子花芳香袭人,山茶树热情似火。啊,春天来了。

几乎与斯琴高洁同一个时辰,临澧县中医院又来了一位北方汉子。他是坐飞机来的,他是河北保定人。与斯琴高洁所不同的是,前者求诊而来,后者是咨询,是求证。主治医生周岁华从北方汉子那深邃的目光里,看出了几许疑虑。是啊,你周岁华有什么理由不允许人家狐疑呢?你的学历你的头衔,即使你的年龄——还不到50岁,与额纹纵横银髯飘逸的中医形象相差甚远!你毕竟是一家县级医院的科室主任,你就坐在一张木头椅子上把脉问诊,那北方汉子见多识广,又是踏遍京城杏林的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这位北方汉子是一个55岁的成功人士,他一年经手几个亿的流水工程,他就有一个女儿,女儿在财政局当会计,也是天天和人民币打交道的人。女儿才30岁,女儿刚刚结婚,女婿是一位现役军官,就是这么一个家庭,降下了十恶不赦万夫痛指的灾星——胶质脑膜瘤。

为了延续女儿的幸福和健康,这位55岁的父亲呀,简直成了半个医生,他手头拥有天坛医院专家院士的花名册,他熟悉友谊医院的朝向和楼层,他熟悉304医院和二炮医院周边的风物。

为了延续女儿的青春和梦想,这个55岁的父亲呀,把几个亿的流水工程搁置一旁,把万水千山视为通途,把黑夜当作白日,——昨天刚从网上捕捉到信息,他把网上的信息当作一缕希望之光,极速之光,必须抓紧套牢,生怕它逃之夭夭。当她在常德桃花源飞机场落地的时候,有谁知道,他5个小时前还在保定一个拥有狼牙山名胜风景的小县城施工工地上,他的安全帽和工装就装在旅行袋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临澧县中医院有一个治疗肿瘤病的世家传人,有一支攻克疑难杂症的专家团队,这里是中国抗癌协会湘北肿瘤治疗中心。

1971年出生的脑肿瘤专家周岁华貌不惊人,从他身上看不出有多少学究派头或气质,用土生土长四个字形容倒恰如其分,而且他本人也乐意接受。他是已故肿瘤专家周昌安的儿子,是消瘤丸和昆藻汤药的传承人。

1932年出生的周昌安在66岁的时候就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坊间有人把他的死归咎于积劳成疾,也有人归咎是尝遍百草。总之,他是为人民而死的,他死在攻克顽症的荆棘路上。在周岁华的印象中,父亲那一间诊室简直就是草木世界,如果有一点空隙,也被旧杂志和书报填塞的密不透风,在漫长的行医过程中,赢得了全县无人能及的尊敬和名望。

虎父无犬子,多少个手不释卷的白昼,多少个孤灯长明的夜晚,周岁华跟随父亲研习中医,少年早成。周昌安临终的时候对周岁华说:么儿,我没有什么传给你,只有两本家传医书。希望能成为你生活的钥匙,希望你像爸爸一样当一个人民的医生造福百姓。父亲的医德,父亲的医术,父亲救死扶伤的献身精神,像岳母刺字一样镌刻在周岁华的心中。

周岁华知道,北方有父亲未了的心愿。有父亲历经沧海桑田的故事——父亲18岁的时候,曾作为一名特高科通讯组的军人一路向北,跨过长江黄河,趟着鸭绿江的冰水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左腿致残后返回湖南临澧县,在柏枝乡做起了赤脚医生。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周昌安用偏方用草药拯救过无数人的疾病。乡间有“周华佗之称”。从1976年开始,周昌安就向脑肿瘤发起专攻,他自学了《本草纲目》、《医宗金典》、《灵枢经》、《一盘珠》等中醫古籍,访遍名师,搜集了上千个偏方,正是靠着这种一丝不苟,卧薪尝胆,经年累月的实践,使他走上了专攻疑难杂症的崎岖之路,最终成为临澧中医界的神奇人物。

临澧中医院因为周昌安而声名鹊起。1977年,陕西西安仪表厂某工人患了“脑干肿瘤”,抱着回家等死的念头回归临澧,也正是命不该绝,这个工人回家的时候正好赶上周昌安的脑肿瘤研究所挂牌,经周医生妙手诊治,这个工人又回西安上班了,《西安日报》、《湖南日报》、《文汇报》发表了“小医院也能治大病”的报道。一时间,从东海之滨,从西藏高原,从祖国的方方面面寄来一封封求医问药的信函。

北京钢铁学院工程师王自华,1980年7月经北京宣武医院诊断出“右额顶纤维脑膜瘤(8x5x4)”,8月28日手术切除。四个月后又开始出现阵发性抽搐,在北京诊断为癫痫。服用镇静抗癫痫药鲁米那、苯妥因钠一年,同年12月又经天坛医院CT扫描,诊断为“脑肿瘤复发”,医院建议第二次手术,患者惧怕,故于83年12月来到临澧求诊。真乃东方不亮西方亮,旱路不通水路通,5年以后,王自华近似常人,他家人、同事口口相传,把周昌安说得神乎其神。

正当周昌安艰难精进的时候,正当周昌安灵光乍现的时候,他倒下了。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常悬捧日心。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实习期间,23岁的庞紫玉不幸检查出脑胶质瘤,这对于一个正无限憬景着未来沉浸在热恋中的如花似玉的姑娘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庞紫玉的父母发誓砸锅卖铁也要把女儿的病疼连根拔掉,可是长在左额叶上的胶质瘤像春天的韭菜,——韭菜可以一茬接着一茬乂割,人的脑瓜怎能一次接着一次开瓢?经过权衡,家长选择了临澧中医院。我们见到紫玉姑娘的时候,她正亭亭玉立在周岁华医生面前接受复查,如果不去扒开她的头发探究针口,你怎么敢相信三年前这是一个三级肿瘤兼肝硬化和脾大患者?如今,庞紫玉已经不再把周岁华当作一个遥不可及的菩萨,而是一个完全可以托付一生的深信无疑的救星。

安徽铜陵一个13岁的小女孩,宛若杜牧诗中描写的那样: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可惜命运不济,得了脑干胶质瘤四级。她对菩萨和救星的概念还比较朦胧,她对四级胶质瘤的认识度也比较肤浅,但从她眼眶里饱含的感激的泪水,从她父母用错别字和拼音字母书写的感谢信里,人们读出了对生命的渴望。

2012年11月,湖南岳阳市岳阳县特殊学校63岁的老教师彭海民在医院检查出垂体瘤,家人考虑到彭老年龄和其他疾病,想保守治疗以观后效,便慕名来到临澧中医院。周岁华用昆藻二陈汤加减配合自拟消瘤丸治疗半月,老人头痛头晕呕吐消失,持续治疗三个月后,视力好转,言语清晰。一年后在中南大学附三医院核磁共振复查所见:垂体柄居中,未见明显增粗。一家人喜气洋洋夸临澧中医院名不虚传,草头木根治大病,老树新枝又逢春。

2014年4月19日,湖北武汉市43岁的父亲许雪松和18岁的女儿许琳,不幸双双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确诊为脑胶质瘤和脑星形细胞瘤,术后父女二人转临澧中医院坚持用药四个月,三年来未见复发。

81岁的江小姑老太太从望城乡下来求诊,周岁华让老人把手腕搭在脉枕上,又让老人把舌头伸出来看舌苔,用一片铝制压舌板为老人检查了喉咙,还翻开眼皮看了老人家的内眼睑,每检查一项,他都十分认真,万分用心。周医生与老太太所建立的那种医患关系,不知用鱼水还是水乳来形容,老人但凡有个头痛脑热伤风感冒,哪都不去,谁都不找,每次都让孙男嫡女陪伴着奔周岁华而来,老人一生生育了6个儿子三个女儿,她竖着拇指嗫噜着嘴唇逢人就说:每次吃周医生的药,就像开锁锁一样。难道,周医生开给老太太的草药胜过蜜糖?

那个不远千里坐飞机来咨询求证的保定老板当天晚上就把周岁华“劫持”到北京了,他介绍了两个与女儿同病相怜的北京患者。其中一个病人已经双目失明,病入膏肓;另一个女病人才23岁,手术后不来例假已经6年了。当着病人和患者家属的面,周岁华都做出了比较乐观的表态和预见。

那个病入膏肓的双目失明者,当场就同意周岁华“死马当活马医”。可是拿不出高额的药费,保定老板愿意替他买单。——保定老板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与患者有朋友关系,是爱心使然;另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求证周岁华的医术和消瘤丸的效能。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保定老板呀,直到把天南海北十个中医专家的药方做了反复比较,直到那天在临澧中医院邂逅相遇的斯琴高洁发信息说吃了周医生的药有显效,才下定决心把女儿托付给周岁华医治。

临澧中医院的宗旨是特色立院、人才兴院。从肿瘤专科到湖南临澧中医治疗脑肿瘤研究所,30年来这个专科几经发展,成为品牌。

品牌来之不易,临澧中医院藏龙卧虎。周昌安的论文《自拟消瘤丸治疗脑肿瘤23例临床探讨》1979年在河南郑州市举行的全国中医药学会研讨会上获一等奖。除了肿瘤科品牌,在针灸、骨科等领域也都有带头人——“得了妇科病去找丁时文、结石不开刀就找王吉耀、治疗肝硬硬(化)只有吴家清”等民间口头惮在南方广为流传。常德名医乔玉山在国家级医学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12篇,独著《吴家清医案精选》、《王吉耀医案精选》、《岐黄传奇》,参与省中医药管理局编著《中医药典故精选》。

特色立院是临澧中医院一道亮丽风景,很多在其他大医院看不到的传统疗法在这里竞技亮相:针灸、推拿、刮痧、拔罐、敷熨、熏洗。科室与科室之间,医生与医生之间,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院办老主任王明义为这种治疗归结出四个字:简、便、验、廉。“如果你还大惑不解,我可以帮你再做赘述”——年轻的何晓明主任说:尤其是对患者而言,手续简单,开门见山,疗效灵验,省钱省工夫。

守护岐黄,践行大医精诚,全面传承中医疗法。临澧中医院的掌门人乔玉山也曾经是周昌安的徒弟,不过他走的路径更宽泛,这一方面与他的志趣有关,更多的原因是他后来走上了领导岗位。

数字是枯燥的,但有时候列出一组数字,胜似巧嘴八哥。乔玉山是2009年出任院长职务的,上任那年全员业务收入2408万,2016年达到9319万,上任前该医院年门诊人次是五位数,而2015年门诊人次的统计数字是196590。2010年7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一切为了患者利益”的新闻报道。近十年间收到患者1980多件感谢信和锦旗牌匾。

在乔玉山的书橱里,你能找到中国最古老的中医著作,也能翻出最古老的兵书。听他讲矛和盾,听他讲人体平衡,什么五脏六腑以毒攻毒,都有与众不同处。假如你在他面前说:“手术刀是所有药物黔驴技穷的明证,”他会笑着告诉你,手术之前千万不要忘记麻醉。

为了不与西医脱节,乔玉山院长坚持中西医并重,优化中医医疗资源配置。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改善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加重医疗技术科室和中药加工制剂的设施配置,构建治疗和预防、养生、保健、康复五位一体的医药综合服务模式。

置身临澧中医院,你既能感受到党中央的部署在这里落地生根,又可以看到他們创造性执行国家法令政策的累累硕果。结合“三严三实”、“三会一课”,医院开展“三爱一满意”活动,爱医院爱岗位爱病人,检验一个好医生的唯一标准就是患者和社会的满意。为此,他们全面推行手机微信健康咨询,常年送医送药回访和义诊,发放医患连心卡、建立空中视频中医院等等,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医疗服务范围。

该院将中医药公共服务工作与医疗工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争取最大幅度地满足患者需求。这些年,乔玉山为医院的硬件建设奔走呼告,几年来争取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近千万的财政支持和投入。

乔玉山的点睛之笔是投资5000万元新建的住院楼。乔玉山说,打造一个康复区,收治全国各地的肿瘤患者。让病人与病人住在一起,他们可以互相切磋,相互安慰。病人与家人们在特定时段的隔离,可以隔离分歧隔离纠结和怪癖,病人在病人中间,很多时候就显得没什么病患了。

一切为患者着想,不能把患者当成摇钱树,不能把患者视为唐僧肉。医务人员的收入既与处方挂钩与医疗服务的数量成本挂钩,更与医德医风联系,与社会效果联系。有人说乔玉山木匠斧子一面砍,患者是上帝,医生总不对,那受了委屈怎么办?不要着急,关起门来诉说一下你的苦衷,你是白衣天使,是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保护神,你有荷花品格梅花精神,医院每年设立3万元的“医疗服务委屈奖”,职代会还掌握着一大笔“特困医护员工专项救助资金”。总之,不能让好人吃亏,不能让尖酸刻薄偷奸耍滑者占便宜。中医院首先是仁义医院,道德医院。

随着周岁华父子的发明和临澧中医院的科研成果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认知,周岁华成为一个分身无术的忙人。

周岁华每周五从桃花源飞机场起飞到北京,北京那里的患者家属提前就把宾馆预订好了。星期六在几个病人家穿梭行医。星期日晚上坐飞机回来。如此往复已近三个月了。

北方,有周岁华的病人,北方也有乔玉山的打算,他的打算是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逐步成行的,临澧中医院有必要在北京开一扇窗户,哪怕与一家北方的医院合作共建;一方面对北方市场是个开拓,北方的患者有这个需求;一方面也是临澧中医院自身走出来接纳新元素强身健骨的必有之路。为此,他给周岁华一路绿灯,周岁华不但自己可以独往独来,也可以带同事,带学生。必要时,他一院之长也可以带着团队到北上广搭建平台。

北方,南方,周岁华来来往往,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独树一帜的中医理论和信义为先的施治实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局中人和旁观者。

南方,北方,祖国的四面八方,岐黄精神有传承,中医之花放光芒。周氏父子和临澧中医院的消瘤丸,在很多人的眼里已经幻化成王母娘娘的寿桃,太上老君的仙丹,临澧中医院的口碑和业绩在业界和社会人看来,多像承载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杏林之船,让我们双手合十,祝福它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责任编辑/彭中玉

猜你喜欢
玉山中医院医院
“板凳硬汉”溆浦木工胡玉山
局长入错行
浅析中医院财务预算管理
汝州市中医院好护士拾金不昧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
玉山冲刺“新七大”令岛内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