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觉醒

2017-04-06 18:00恩盖尔·伍兹
中国新闻周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行政命令里根主义

恩盖尔·伍兹

过去几个星期,在全球治理层面出现了一个惊人的角色逆转。一方面,身为全球国际合作长期领导者的美国,开始释放出某种单边主义的行动纲领,并在世界许多国家引发了恐惧。另一方面,对多边主义长期保持沉默的中国,却承诺要维护甚至领导国际合作。

自从今年1月份就职以来,特朗普总统“成功”地对美国的全球角色造成了重大破坏。他让美国撤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并重新设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谈判的参数。在对华关系上,他不仅威胁要征收关税,而且还可能动摇他的前任共和黨和民主党总统几十年来一贯秉承的“一个中国”政策。

特朗普还签署了多项行政命令,其中包括禁止7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的国民进入美国以及在美墨边界修建隔离墙。他的团队还起草了另外一些行政命令,要减少甚至终止对国际组织的资助并退出各项多边条约。

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的言行则与特朗普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上个月的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他指出多边主义对全球共同的未来至关重要。在一个声明中他继续表示:“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他甚至还更进一步挑明这一指向,批评各国可能抛弃巴黎气候协议的举措——正如特朗普威胁要做的那样。

尽管如此,认为在过去几十年中占主导地位的美式世界秩序正让位于中国,还言之过早。因为事实上双方的立场目前都还算不上特别明确。

在美国方面,特朗普的行政命令草案其实并不像其标题所显示的那般严厉。比如“审计和减少国际组织的资金”,其实只是提出要建立一个审查资助多边组织款项的委员会。该命令草案针对的首要目标,是那些给予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或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正式成员身份的组织。这可不是什么新闻:美国联邦立法机构一直都要求美国完全停止向给予任何巴勒斯坦正式成员身份的联合国机构提供资金。该命令草案最后还要求评估向那些反对美国重要政策的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

正如里根总统35年前所做的那样,特朗普还有足够的时间去转换不同的理念。里根在大选时承诺要重建已大幅削弱的美国全球实力。他当选后拒绝接受国际《海洋法公约》;反对世界银行推进节能减排;命令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与特朗普一样发誓要减少美国对国际组织的贡献。但就在一两年内,里根意识到美国对国际机构的依赖有多严重,并随之缓和了自身立场。

随着中国银行体系的日益壮大,它将需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兑现其国际权利。更宏观地说,中国的经济依赖于经济全球化,而全球化则需要全球规则和执行机制。中国对规则的强调可能是个好消息,但其他国家对此还持观望态度。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通过贸易、援助和投资三者相结合的方式已经在世界上各个地区晋身为主要参与者,特别是通过在发展中国家的战略要地进行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作为其“一带一路”战略的组成部分。

中国所做的一切不可能都是无私的,当然,美国的全球领导角色也从来不是免费的,但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开明的自利。因此,问题的关键可能就在于,在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觉醒的过程中,中美双方对全球化所持的立场演变到什么程度。

正如里根所经历的那样,觉醒必定需要时间。目前特朗普似乎要把他谈生意的手法用到所有国家身上,甚至如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这样的长期合作伙伴和盟国都不例外。这不是双边主义,因为双边主义至少要尊重现有条约;这种把每个国家都区别对待的外交政策是行不通的。

美国不是独裁国家,外交也不是房地产生意。总统任期4年或8年内的个人交易没法维护一个民主国家的利益。历任总统之间必须保持连续性,新领导人应尊重其前任签署的条约。“约定必须遵守”是国际法上的一项重要原则。特朗普的交易机器很快就会碰到硬钉子。这或许会促使他觉醒,或许他因此而停滞不前。无论如何,目前我们应该期望大多数国家继续参加现有的国际协定和机构。但是,我们还应该对任何尝试利用这些协议以扩大自身优势的大国保持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

猜你喜欢
行政命令里根主义
新经典主义
爱溜冰的凯丽猫(下)
爱溜冰的凯丽猫(上)
都是主义
乐观的小里根
南希·里根:爱与唯一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