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山西焦煤集团低碳技术研究中心规划设计

2017-04-06 13:59
山西建筑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实验楼山西绿化

董 晓 磊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谈山西焦煤集团低碳技术研究中心规划设计

董 晓 磊

(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1)

介绍了山西焦煤集团低碳技术研究中心的区位条件与用地现状,依据创造生态节能绿色办公建筑,凸现经济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总体布局、平面规划、单体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该研究中心的规划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科技创新城,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绿色建筑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家批复的山西综改试验总体方案中“启动建设太榆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的任务要求,山西省决定建设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科技创新城是响应国家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和新型城镇化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山西省综改试验区总体部署的重大行动计划,是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难题的综合试验平台。

1.2 地理位置及基地现状

本项目用地为山西科技创新城V区7-01地块,位于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东南角,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附近建设有太原武宿机场以及多个铁路客运枢纽,交通极为便利。该用地处于太原市和晋中市的交界处,距太原市中心约20 km,距晋中市中心约7 km。规划用地三面环路,交通便利,用地北起纬九路,南至科技环廊,西起东环西路,东至低碳谷路。整个用地较为平坦,地块南北长约215 m,东西长约260.58 m。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1.199 8亩(54 133.22 m2)。用地性质为商务型科研用地。

1.3 工程建设规模

地块内主要建筑单体有:1号精细煤焦化工实验楼,地上4层;2号高端日用化工实验楼,地上4层;3号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及利用实验楼,地上4层;4号低碳节能环保实验楼,地上4层;5号创新及转换中心大厦,地上9层;6号设计研发大厦,地上9层;7号智能矿山实验楼,地上5层;地下室、地下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下1层。

本地块拟建总建筑面积为122 153.02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99 227.86 m2,地下建筑面积为22 925.16 m2。

本项目按三星级绿色建筑等级设计。

2 规划设计

2.1 设计原则

1)树立科技前瞻、创新发展的研发中心典范形象。把握煤炭企业发展趋势,顺应煤企的供给侧改革,按照“创新驱动、低碳发展”的原则,建成满足科研、学术交流、办公、设备及展示空间和服务配套房间的现代科研中心。

2)创造生态节能绿色办公建筑,凸现经济型和可持续发展。地块内建筑不仅仅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共存融合,同时打造低能耗、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中心,创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环境友好性的绿色建筑群。

充分利用基地内外现有的自然环境要素,建设与地形完美结合,使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突出“阳光、空气、绿色”的生态主题。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开放空间和社区环境,强调绿化空间与活动空间的融合,形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天际轮廓线,构筑地域特色和现代气息并重的公共形象。

3)营造人性化、高效、舒适的研发办公、实验的空间场所。研发办公、实验的空间应当本着人性化设计原则,充分考虑人的行为能动和心理要素,进而设计出环境宜人、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的优质空间。不同围合界面室外共享空间(绿化广场),结合景观绿化,为员工在工作间隙提供生动的休憩空间,增进人与人的交流,激发企业的凝聚力,构建和谐、高效的工作环境。

4)构筑国际知名的企业名片,创造个性鲜明的建筑形象。山西焦煤集团低碳技术研究中心建筑形态与风格应具有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文化底蕴,融合山西省的地域文化特点,同时与山西科技创新城核心区域整体有机协调。建筑设计体现国家一流、国际前列煤炭能源公司的特点,表现出同焦煤集团低碳技术研发中心的特征能力,外观上把建构、功能和视觉效果完美结合,形成庄重大气、现代简洁、具有创新科技寓意的建筑群。

2.2 规划结构与功能

规划利用基地东西较长的优势,将南北方向引入公共空间,开放绿地设于地块中心,并与科技长廊开放连接,将整个绿地向城市界面打开,与城市产生对话。

精细煤焦化工实验楼、高端日用化工实验楼、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及利用实验楼布置于基地北侧,设计研发大厦与低碳节能环保实验楼,智能矿山实验楼及创新及转换中心大厦分别布置于基地的西南侧和东南侧。

各建筑单体既紧密联系,又各自独立。建筑高低错落,设计研发大厦与低碳节能环保实验楼,智能矿山实验楼及创新及转换中心大厦分别通过连廊连接,景观互相穿插。研究、设计与实验有机分隔,动静分离,形成良好的科研建筑群体。

2.3 空间布局

规划布局对内围合,对外开放,开合有度。根据地块内总建筑面积及建筑密度测算,将建筑体块高低错落布置,与周边建筑有机对话的同时,产生多个不同标高屋顶平台,建筑形成9层、5层、4层体量错动、架空的设计手法消除了建筑轮廓线的生硬感,两组建筑错动形成东西两个组团绿化空间,使得建筑与绿化广场的自然环境相互渗透,紧密融合一体,打破了板楼的体量感,天际线起伏有致。

2.4 绿化景观系统设计

1)考虑到建筑基地偏小,在满足建筑布局后,绿化面积零散分布,为了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利用入口广场及建筑内庭院作为集中绿化,内部通过建筑围合形成私密庭院,满足科研人员活动需求,各绿化空间井然有序,各行其职,绿化的视觉感受与使用效率都大大提高了。

2)充分发掘适合在晋中地区生长良好,景观效果佳的树种,同时考虑谨慎引进一些经过培植成功的外来树种,对本地树种进行补充,丰富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种植以原乡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补充点缀的植物群落,成本低,效果好,易养护且能发挥最大的生态效应。

2.5 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对于园区的环境品质至关重要,本案根据现状自然地坪标高,本着减少工程土方量的原则,竖向设计解决了以下的问题:

1)场地和道路排水,通过竖向设计,园区设计标稍高于周边道路标高,从大趋势上求得合理的排水坡度;2)结合环境的营造,利用地势的高低变化组织高低起伏的园区道路创造“步移景异”的庭院景观。

基地内的道路纵坡约为0.3%,道路横坡为2%。

2.6 交通组织

为了提升园区环境的整体品质及保证科研办公人员活动的安全,规划在道路系统设置上贯彻了适度人车分流的原则——车行系统与人行系统既相对分离,又密切联系,以共同构成一个层次清晰,布局合理的园区交通系统网络。规划上遵循以下原则:

便捷性原则:机动车道就近停靠各出入口,而人流为主的道路则与广场、林荫步道相结合。

舒适性原则:道路与环境相结合,行人在园区中行走,与绿色景观相互融合。

安全性原则:园区按照人车相对分离方式,充分注意其使用安全。

1)基地出入口设置。地块基地出入口共3个,分别位于纬九路、东环西路、低碳谷路。

2)交通组织。人员流线:基地内均设有人行步道,步行人员经由基地出入口通过人行步道通往各栋建筑单体。地块中部设中心绿地,建筑入口处设绿化广场,为主要的人流集散场地。

车辆流线:设计上机动车经由基地出入口就近驶入附近的停车场内停靠,或通过临近基地出入口的汽车坡道就近驶入地下车库内停靠。

消防车道:基地内不小于4 m宽环道兼做消防车道,转弯半径为不小于12 m。

2.7 总平面无障碍设计

室外总体中人行道在路口、广场入口等处设置缘石坡道,方便轮椅通行,人行道及广场设置盲道,方便伤残人行走。车行道可以到达各建筑主要入口。

3 建筑单体设计

3.1 平面设计

山西太原市属于寒冷地区,同时建筑基地偏小,为了节约土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增加绿化面积,每栋建筑单体均采用双内廊式布局,增大房间的进深,将辅助用房、疏散楼梯等布置于中间,主要功能房间均可自然采光;这种设计还能减少体型系数,提高节能,同时还方便空调管线的布置。

3.2 立面风格及手法

根据山西省科技创新城总体城市设计规划要求,整体建筑采用清新简洁的现代化风格,本场区整个建筑在风格上追求简洁明快、精致典雅的视觉效果,立面造型高低错落,虚实有致,内部空间深邃大气,色调优雅明快。

建筑立面采用经典的竖向划分,根据内部功能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开窗比例,统一中不失变化,挺拔端庄的建筑体现研发建筑严谨理性的一面。竖向线条在垂直空间里向上拉升,充分表达了山西焦煤集团勃发进取的企业精神以及升腾向上的美好前景。企业员工透过玻璃,由内而外可以直观的欣赏到城市绿化景观,陶冶情操,使人心情愉悦。

3.3 建筑材料的应用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本项目按三星级绿色建筑等级设计。

外墙面采用外墙墙体为选用预制轻型骨料槽型板墙及岩棉保温装饰一体板,可以代替传统的干挂石材,节约资源。

外门窗均采用三玻两腔中空平开浇筑铝合金断热窗5+12A+5+12A+5LowE,外窗开启面积达到35%。

结构形式为地下1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上9层为带支撑的钢框架结构。

整个场地采用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路面铺装,面积达到80%。

种植屋面绿化面积达到了30.63%。

4 结语

本项目从方案设计到初设,几经与甲方、科技创新城办公室协调沟通,最终通过专家评审,并获好评。本人在此过程中跟专家们学习到不少知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本人也肩负重任,努力与自己团队协作,积极和甲方沟通协调,争取圆满的完成设计任务。为山西综改试验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同时希望能为今后类似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1] GB 50352—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2] 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3] GB 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

[4] 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5] 山西省科技创新城Ⅴ区控制性详细规划[Z].

[6] 山西科技创新城建设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报审文件要求[Z].

The planning design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Dong Xiaolei

(CoalIndustryTaiyuan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1,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location situation and land use status of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Shanxi Coking Coal Group, according to creation of ecological energy saving green office building, highlighting the economic typ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ept, from the overall layout, plant layout, monomer design and other aspects, elaborated the planning design scheme of the research center, for referen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ity, planning design, architectural design, green building

1009-6825(2017)15-0013-02

2017-03-15

董晓磊(1984- ),男,工程师

TU201.5

A

猜你喜欢
实验楼山西绿化
实验楼电气设计的特点研究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海尔布隆实验楼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某高校制药实验楼废气处理改造工艺应用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