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7-04-07 06:29高道安
山东水利 2017年5期
关键词:莒南县村居水源

高道安,付 元

(莒南县水利局,山东 莒南 276600)

莒南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问题与对策

高道安,付 元

(莒南县水利局,山东 莒南 276600)

结合莒南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统筹,建设高标准水厂,规模发展,注重水质,强化监管等对策。

莒南县;农村供水;饮水安全

莒南县地处鲁东南鲁苏交界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 388 km2,辖12个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42个行政村居 (社区),747个自然村,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9万。

近年来,莒南县采取了多种供水方式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针对水库众多、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水库集中供水工程;对无法接上集中供水而吃水困难的山丘区村居,使用精密仪器进行测水找水;对地处偏僻高山、无地下水源、难以进行集中供水的 “远高难”村居,修建塘坝、闸谷坊拦截地表水,铺设净水设施和输水管道,让当地群众用上自来水。截至目前,莒南县现有规模集中供水工程7处,覆盖540个村庄,另有单村集中供水工程179处。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供水覆盖面不足

莒南县现有千吨万人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共7处、覆盖人口37.38万,覆盖面较小,仅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52%,其余村居大多采用单村独立供水的模式,供水能力低下。

1.2 工程建设标准低、管理困难

县域内现存单村供水模式,由受益村负责管理,当管理者与用水户发生矛盾,没有完善的制度,致使供水不及时或停止供水。部分有专人负责运行管理的村居,也存在水费征收难的问题,村集体只有垫资或只收取运行电费或成本费,致使供水工程缺乏维修保养,减少了工程使用年限。

1.3 污染、干旱引起的饮水困难

近年来,莒南县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导致河道断流、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使大部分机井等人畜饮水水源工程供水不足或没水可供,致使原来已经解决了的吃水困难的部分村居重新又吃水困难,部分原本吃水不困难的村居也成了新的吃水困难村居。水质污染更使原本饮水安全村居也成了不安全村居,加剧了饮水困难的状况。随着农村的发展,化肥、农药、养殖业带来的地面污染日渐严重,尤其在枯水季节,河道径流量小,水的自净能力低,使大量的废水储存于河床之中,局部地段成为臭水沟,严重影响沿岸人民生活及农田灌溉用水,鱼类及各种水生物已基本灭绝,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1.4 工程老化严重

莒南县从最初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早建设的自来水工程经过多年的运行,已有部分工程老化,不能正常运行。尽管有的工程经过多次维修,但由于主体工程老化严重,已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1.5 水源水质受到污染

随着县城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大,由于治污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致使已建工程的水源受到污染,使沿岸群众主要饮用水源因受到污染而不能饮用,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条件。

2 对策措施

2.1 科学规划,实现规模化供水

坚持因地制宜与科学饮水相结合,确保规模建设和分水入户到位。注重水源、水质、水量的可靠程度,注重工程效益的长期性与最大化,大力推进规模化连片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而且规模化供水能够使充足的资金用于管网维护,有利于工程的良性运行。

2.2 积极筹措,合理使用资金

自筹资金是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关键,通过调动群众和用水大户的积极性,通过灵活融资,保证了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为工程顺利竣工提供有力的保证。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管理使用规定,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对专项补助资金的兑现实行先干后补、以奖代补政策,工程验收合格后按补助标准兑现。各级监察、审计等部门对工程建设实施过程进行了监督监察,保障了资金安全。

2.3 因地制宜,提高供水工程建设标准

按照省、市下达的投资计划,组织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村与干部群众反复论证,认真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建设项目。结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选择解困工程模式,以水源定方案,聘请省内有关专家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审查、设备检测、抽测、工程验收、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服务等技术性工作,做到水源明确、建设地点明确、配套资金明确。

2.4 合理确定水价,允许投资和管理者合理受益

采用三表制收取水费,针对各水厂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水价,农民既能用得起,又保证了工程的良性循环。针对已建成的大管网,为保证国有资金的保值、增值、成立净水厂,各村成立自来水供应站,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有偿服务,商品化供水,以巩固和提高工程效益。

2.5 成立供水公司,实现管理专业化

积极探索农村供水工程市场化运营模式,培育农村供水市场,使农村供水工程走向以水养水、自我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按照“精品工程、放心工程、廉政工程”的要求,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对工程实行“四制”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2.6 坚持把水源水质放在首位,加强水源保护

充分做好水源承载力分析、水质监测化验等工作,保证农民群众用上充裕丰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加大执法力度,查处水源地擅自设立的排污口,工业污水超标排放等影响水源地水质的违法行为。与此同时,不断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的检测和监督,及时掌握水质情况,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

2.7 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为切入点,加大了宣传力度,与电视台、报社合作,制作一些宣传片、专题片来宣传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报道工程的进展情况,激励先进,督促后进。激发群众的热情,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

2.8 建立健全基层服务组织,加强基层监管

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管理”的原则,明确产权,确定管理和经营单位。2010年以来建设的集中供水工程,全部由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组建供水公司,再由供水公司进行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在每村设一名水管员,协助巡查检修供水工程,配合征收水费。设立热线电话,实行24小时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有请必到,以优良的水质、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为全县农村饮水提供有力保障。坚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公益性,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用水户协会议定、物价部门核定的水价形成机制,在保证工程良性运行的同时兼顾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供水价格。近年来,莒南县对每一项水价的确定都采取公示制,召开听证会,让受益群众参与,使群众喝上“干净水”,交上“明白钱”。

3 结语

莒南县以安全供水和供安全水为目标,以维持工程长效运行为核心,城乡统筹,突出重点,规模发展,注重水质,完善机制,强化监管,技术创新,信息带动,建设城乡一体、标准较高、运营有力、监管到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础和长效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赵其芬)

S277.7

B

1009-6159(2017)-05-0056-02

2016-11-04

高道安(1987—),男,科员

猜你喜欢
莒南县村居水源
保护水源
村居
《村居》高鼎
村居
星空下的我们
闲散生活
南水源头清如许
村居
2016年莒南县城镇化发展状况简析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