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思维的方法

2017-04-09 15:22王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周长长方形直观

王静

(榆林市第八小学 陕西榆林 719000)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工作的具体表现。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至关重要。教师应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精心设计问题,多运用一些直观操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导入时设疑,新授时释疑,读书时质疑等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是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一、导入时设疑,诱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因为出于对某一问题的好奇,想急于求得解决,进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在教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时采用了猜数法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开始要求学生画一个三角形,再量出这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由学生分别报出自己所量的这个三角形中任意两个角的度数,我猜第三个角的度数,结果我一一猜中,这时恰当设疑:“我是怎样猜出来的呢?你们也想掌握这个本领吗?”这样就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大家都迫切地想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所在,从而以高度的积极性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新授时直观释疑,引导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具体形象思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根据这一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利用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情趣,自我发现规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采用直观演示法进行释疑,先将用铁丝围成的长方形打开拉直让学生思考:拉直的这段铁丝的长是长方形的什么?长方形的周长是几条边长度的和?应怎样计算?然后,取出另一相同的长方形铁丝圈,从一组相对的顶点处剪开,并问大家:这时长方形的周长分成了几部分?每部分怎样求,周长怎样计算?然后请大家比较,这两种方法哪种在计算上更简便?第二种方法中括号里求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2?通过这样演示、议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难点,把学生的感性知识转化为了理性知识,增强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读书时质疑,促进思维

在教学中,通常在讲完新课后,引导学生去阅读课本,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提出质疑,从而养成学生多思善问的习惯。如: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后,让学生看书阅读其内容时,有个学生质疑:“老师,被除数和除数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行不行?为什么?”学生质疑后我并没有直接回答行不行,而是引导他们用“具体数字试试看”,这样通过试验、讨论,学生自己解决了疑问,从而对商不变性质的外延和内涵有了更准确的理解。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强化思维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精心设计多样化的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而且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注意做到了练习的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启发性,使学生能练一题,议一组、会一串。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有机的结合教材寻找合适的教学办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上,请为学生多创造思考的時间,还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猜你喜欢
周长长方形直观
我爱长方形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简单直观≠正确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巧算周长
长方形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