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2017-04-09 19:10胡丹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胡丹莹

摘 要: 传统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日益丰富多样和复杂多变的需求,构建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根据多年实践,提出了“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内涵、途径,并根据实践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大学生; 高校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7)05-0033-03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导致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和文化的多元化,使“95后”大学生兼具睿智与轻狂、成熟与盲目、理性与躁动等矛盾的心理状态[1],且心理问题更加复杂多样。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能应对这些新现象、解决新问题。因此,构建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自2005年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后,一直着力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准则、目标、内涵、过程和方法等解析和探究,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断总结和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的“123456”,具体是指1个中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种课堂(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3个平台(电话、网站、QQ和微信公众平台)、4层监管(总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训师、分院心理辅导员和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5支队伍(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委员、宿管人员),6个结合(心育与德育结合、发展与干预结合、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个别咨询与团体辅导结合、教育渗透与专门训练结合、自助与互助结合)。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学生校园生活全覆盖,针对共性问题,以发展与预防为主。

(一)抓好1个中心

一个中心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中心纳入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由学院党委直接监管,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学工领导、分院书记和中心专职老师为组员,规划、部署、组织和检查全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为了契合我院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中心机构下属于创业学院的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中心,积极寻求和促成心理健康素质与其他素质的融合化教学。这是我院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

(二)设计2种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相应的载体,而课堂教学则是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具有更宽泛的意义和内涵,具体指理论课堂(面授课堂)和实践课堂。理论课堂是指纳入到学院人才培训方案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在调研了本校大学生主要的心理困惑与心理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心理测试、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和压力管理等内容的教育。普及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历了项目化教学、翻转课堂和有效课堂的改革历程,目前正在进行各类教学改革理念的整合,以更为有效和积极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此外,我院针对学生的一些共性问题,开设了“人际沟通”、“自信心训练”、“职场沟通”、“幸福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一系列的选修课和团辅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

实践课堂是指依据“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积极开展一些学生参与度高、心理健康教育意义较大的实践活动,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逐步形成在实践活动和校园氛围中塑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中心層面会开展一些常规性的心理活动覆盖整个学校;同时分院层面依据相应主题开展分院专业特色的各项心理活动。这也有利于提升分院学生干部心理活动组织能力。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心理过程的发生,而教书育人也是对人的心理过程发生作用的活动。因此,我校也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渗透,设计更为广义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大教育的理念下,激发潜能,提升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这两种课堂形式的不断融合以及学科渗透教学,浓厚校园心理文化氛围,把心理素质优化训练活动引进课堂,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共同发挥作用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一种校园处处是课堂,学校人人是教师,共同关注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的育人氛围。同时,使学生在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优化个性中的良好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三)利用3大媒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讯设备和信息技术的革新,网络和电话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中心充分利用电话热线、心理网站及QQ、心灵驿站微信公众号等三大媒介,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心理咨询预约访谈提供便利。尤其心灵驿站微信公众号的创建给学生提供了了解心理健康知识、获取心理健康活动讯息、预约心理咨询等服务,探索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心理普测等。这一平台的创建,让学生能更便利地了解中心的相关资讯和服务。而QQ咨询平台则为学生心理咨询提供了更加隐蔽和便利的途径,让一些怯于面询的学生,可以有更为私密的空间,或者说,为学生与咨询师之间建立心理信任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对这个咨询平台接纳程度更高,利用率更高。

(四)构建4层监管

根据目前高校的机构设置,我院组建了四层心理健康教育监管体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支持下,配备了两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二级学院成立心理辅导站,配备一位专职心理辅导员;每个班级择优选拔1~2位心理委员。为了及时高效地了解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推行了分院辅导员学生心理状况每月一报制度,心理委员班级心情风向标每两周一次,且心理委员有每周走访寝室访谈的要求,并做好详细的備案记录。社区办则以寝室为单位,由寝室长对每个寝室的学生心理情况进行监控,宿管人员及入住寝室的辅导员对每个寝室单元的学生进行情况的汇总和记录。同时,中心通过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测—心理回访—心理咨询筛查问题学生。通过这两种主动上报(由下而上)和普测(由上而下)的双向信息反馈机制来监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更为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动态。在这个四层心理健康教育监管体系的支持下,中心为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的同时,也建立了一个心理问题重点关注对象档案。中心对这个群体会定期与班主任、心理辅导员和心理委员建立联系,了解学生的实时近况。而且针对一些心理危机个案,我校正在逐步构建更为积极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流程。

(五)打造5支队伍

加强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监管体系,必须要有对应的专业队伍支持。提升这5支队伍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和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实行了督导机制,邀请行业专家为咨询师进行案例督导和咨询案例模拟训练;中心定期为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和访谈技能的培训;心理委员则实行分层培训。同时,为了强化四级网络体系,宿舍作为学生的第二个生活、學习空间(学生心理问题更可能在这里发生,而宿管人员和寝室辅导员则是与学生更直接的接触者)因此加强宿管人员和寝室辅导员的心理问题识别能力和沟通能力,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实时心理动态,有利于进一步浓厚校园心理教育氛围。如何更有效地提升这5支队伍的力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六)做好6个结合

1. 原则上,心育与德育结合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归在思政教育体系之下的,大德育的理念指引着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指引,政治教育是引领,道德教育是关键,只有这四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让心理健康教育走得更远,思政教育的整体效应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2. 目标上,发展与干预结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心应坚持教育发展性为主的原则。从全体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最优化、最有效的发展,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干预性目标主要是对一些危机事件和个案能及早识别和干预,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只有将发展性和干预性目标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内容上,理论教育与活动实践结合

人的心理过程是知、情、意、行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启发认知、激发情绪情感的过程,理论的教学能让学生对自我和他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认知;而要进一步落实到行为上,需要积极训练,通过各类活动和实践来改变学生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 方法上,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结合

个体咨询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单一的心理问题,但是效率很有限,耗时相对较长。在开展个体咨询的基础上,了解學生一些共性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就可以开展相应的团体辅导活动,这不仅可以更高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可以通过人际互动的方式,改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因此,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

5. 形式上,教育渗透和专业训练结合

通过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等形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专业化的训练方式,是教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和理念来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方式进行心理素质的优化训练。而教育渗透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心理活动贯穿在人的各项活动中,只要有人参与,心理活动就会发生,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6. 效果上,自助与互助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提升学生自我心理调适的自助能力。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大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互动,更好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一些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比较感兴趣、且有爱心和责任心的学生,则可以挑选出来,组建朋辈互助团队。通过各种心理课、心理讲座、心理团辅等形式,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素养,提高助人能力,最终成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助力量。

二、“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教学规划,实行校长负责制,并专门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受到校内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一切只能是纸上谈兵。

(二)多方合力,共促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内其他部门、校外社会咨询师资源、心理协会、高校之间等进行合作研究,解决现实问题,并能通力合作。如督导机制、朋辈互助支持、校内外兼职咨询师、校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家校合力支持等等都是通力合作的一些有效途径,能为构建积极有效的“123456”整合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经费支持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制度上的支持,也要有经费的大力投入。心理中心建设、教师专业团队的培养、专家聘请、活动的组织、教材编写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保障。因此,相应的财政支持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顺利实施的关键。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互联网+大背景下,利用好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一个不断改良和积累的过程,学生心理状况的发生和变化,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有力支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问题进行系统化分析和研究,并以更为有效的方式推行和实施,以实现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沈晓梅.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中国青年研究,2012(1):113-116.

[2] 阴国恩,曹瑞,徐丽.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6):819-823.

[3] 赵存河.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41):103-105.

[4] 田晓红. 分化与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4):82-84.

[5] 邱美玲,操海燕.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再探[J]. 教育学术月刊,2011(12):80-82.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