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设策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应用

2017-04-10 01:40李中峰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园应用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区域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幼儿园日常活动教学具有贯穿性的教学作用。区域性活动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相对灵活、宽松的活动氛围,同时也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让幼儿在自我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中得到成长,然而目前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以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区域活动;应用

区域活动是一项符合幼儿发展特征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顺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体现,是幼儿园活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可以有效体现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并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促使幼儿在不断的自我探索中得到成长。当前,很多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由于对区域活动的理解不够深入,使得活动流于形式,不能达到真正启发幼儿、锻炼幼儿、提升幼儿的教学目的。所以,在幼儿园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积极思考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问题,从区域环境创设到区域活动开展途径进行积极探索,实现幼儿园育儿目的。笔者将分别从: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环境创设策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应用,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本身就属于“隐性课程”,幼儿与教师作为环境创设者。据笔者研究,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大部分幼儿园对于环境的规划不够,仅仅是对教室区域进行创设,以此来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因此在环境创设中缺乏精神文化的引导与激励。很多幼儿园对于活动室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大,从而导致,“重形式、轻教育”倾向的出现,对于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缺乏认识。

再者,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通常观赏性相对较多,例如:科学室,有些幼儿园会引进许多科学器材,试图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意识。但实际上,很少会有幼儿园会将这些科学器材供幼儿探索,主要是怕损坏的现象出现。并且,这些活动课程的设置通常是一周两节,或者更少,久而久之,幼儿园环境成为一种摆设。此外,环境创设中所用材料相对贫乏和单调,美观、豪华的现成材料用得多,自制材料用得少,而且自制材料显得简陋、粗糙,缺少教师对材料的再创造。

总之,目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或多或少会对幼儿的发展造成阻碍,幼儿园教师应引起注意。

二.环境创设策略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应用

综上,笔者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诸多问题,为了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教学环境,教师应将环境创设策略应用其中,以此激发幼儿兴趣、有效实施师生角色转换,另外,还应注重区域材料的投放,教师及时指导,从各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笔者将从以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充分遵循幼儿兴趣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幼儿园老师应该依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幼儿园教学目标等实际因素,对区域环境的种类进行确认和调整。通常,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会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做出改变,所以,幼儿园教师所创设的区域活动环境及所投放的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特征,实现阶段性的育儿目的。同时,幼儿园教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要注意每个孩子都有各不相同的智力结构及优势领域,所以教师应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在围绕一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量多设置几个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材料,让幼儿能够在这种丰富多彩的区域环境中,得到学习和提高。当然,区域环境也要依据各区域特色加以布置,其主体的创设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

(二)有效实施角色转换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通常扮演着引导幼儿,指挥幼儿的重要角色。尤其是在传统幼儿教学中,教师更需要对一切教学活动、课程安排进行设置,是幼儿的全权代表,因而致使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一直得不到体现。而区域活动中,活动创设与课程安排需要结合幼儿的动态发展、兴趣爱好、价值所在进行灵活调整,并非一成不变。因此,这种活动教学的灵活性很大,需要幼儿教师全面掌握幼儿的实际情况,并在教学引导中自然的完成角色转变,更好的开发幼儿、培养幼儿。如在区域主题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实际活动情况、学习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观察过程中决定是否对幼儿加以适当引导;在實践性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幼儿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发现问题、思考和解决问题,做一个引导者、观察者,让孩子去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三)注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区域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便是活动材料。因此,在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中,幼儿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材料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对于旧材料的使用应该做好清洁工作,并在投放过程中考虑材料的层次结构。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教师要结合其发展差异进行不同的材料投放,并注意材料投放的适量性、启发性、引导性,以免重要材料投放不足使得区域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或因材料没有结合幼儿兴趣致使教学活动的主旨没有得到体现。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操作的工具,探索的学具,是幼儿学习的物质基础。《指南》在说明部分明确提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性差异,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应该做到材料的多层性。什么样的材料就可引发什么样的活动,达到相应的目标。所以区域活动的材料一定要有层次性。材料的有效投放,关系着区域活动开展的成效,所以,在投放材料中幼儿教师要注意材料的探究性,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己动手、自己动脑,在多层次、多样性的材料中,得到兴趣的提高、脑力的开发和动手能力的锻炼,将区域活动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四)教师进行适时指导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己探索时,幼儿教师要准确把握好介入时机,对幼儿活动提供适当的指导。若发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遭受失败,这时教师要对幼儿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并加以适当的活动引导;若发现幼儿间有材料争抢、打斗等攻击行为,教师要立即予以制止进行直接干预;在区域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要让幼儿对活动材料进行整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都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活动的自主探究性。在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中,幼儿教师要对活动进行记录、反思,不断发现活动的价值所在,对不适当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对幼儿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激励幼儿,使其在区域活动中完成与区域环境的互动,进一步促使幼儿得到智力、脑力、探索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笔者对幼儿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措施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始,应结合幼儿园教学改革目标,根据幼儿的实际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兴趣特征、智力特征等,对区域环境进行合理创建。同时,在活动材料的投放中,应该注意材料的安全性、启发性、层次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综合发展。要实现区域活动目标,还需要幼儿教师对活动宗旨进行深入思考,全身心的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当然必须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而且要能够掌握一定的区域活动理论知识。只有在活动创建中不断的思考、总结、改进,才能使区域活动开展更加的有效,以达到更好的幼儿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程冷淇.浅谈幼儿园活动区创设的实践策略[J].学周刊,2014(02):198-199.

[2]庄宏玲.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 学前教育研究,2011,05:70-72.

[3]李萌欣.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策略探究[J]. 亚太教育,2016,12:9.

[4]陈中兰.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的策略[J]. 亚太教育,2015,27:202+165.

作者简介:李中峰,女,汉族,1969-05,宁夏银川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五幼儿园,大学学历,一级职称。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幼儿园应用
爱“上”幼儿园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