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宪法教育

2017-04-10 19:34隋淑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结合思想政治

隋淑华

摘要:学校是进行宪法教育的最佳场所,宪法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思想政治课又是主渠道中的主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包含大量宪法和法律的知识。在必修课2《政治生活》中,整本书几乎都是在介绍与宪法相关的内容,对中学生而言,要求掌握宪法知识,建立宪法信仰,为最终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公民的宪法意识,这是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一步,对于国家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所以如何将宪法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宪法教育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依宪治国、宪法教育、思想政治,结合

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这是因为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基,是依法治国的总章程。

要依法治国,依宪治国,首先要知法懂法,知宪尊宪。但是在我国现实生活中,宪法知识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还不高,全国人大设立了国家宪法日,强化了公民的宪法意识,大力推动了宪法的学习、宣传和教育,但是共和国的公民中,知宪懂宪的却是极少数,而作为一个公民,如果不知宪法、不懂宪法,是不合适的,也不是合格的公民,宪法执行也就无基础。学习宪法仅停留在12月4日这一天是远远不够,普及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任重而道远。因此,宪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育部通知要求将中小学课程制定开展宪法教育,将宪法郑重请进课堂,这对于普法尊宪无疑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生进行宪法教育的主渠道,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当中包含大量宪法和法律的知识,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增强宪法意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宪法教育融汇其中。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就政治课堂与宪法教育的结合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思想政治课程与宪法的结合点

(一)、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1、两个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制度)的讲解和宪法第6条、第7条、第11条、第18条的结合。在讲解这两个制度时教师要从宪法的高度强调它的重要性。

2、新时代的劳动者的讲解和宪法第42条、第43条的结合。从宪法的高度强调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宪法对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对学生将来就业后,学会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遵守宪法做一个合格的经营者都有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讲解和宪法第15条的结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宪法地位。

4、除宪法外和其它经济法的结合

在学习第一单元的商品时,学生经常问到假冒伪劣的东西是不是商品,偷来的东西能不能是商品?要告诉学生商品经济是法制经济,商品经营者要遵守法律,商品首先要合法 。学习纸币时结合中国人民银行法第16、19、20、42、43、44条,以及刑法第170条,加强学生对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的正确使用。

第二单元企业经营,结合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三单元征税和纳税,结合税法,认识依法征税,依法纳税及违反税法的法律责任。

(二)、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政治生活》几乎整本书都是在介绍与宪法相关的内容。

第一单元:国家性质结合宪法第一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结合宪法第28、29条;公民政治权利结合宪法第33、34、35、41条,公民政治义务结合宪法第51、52、53、54、55条;民主管理结合宪法第111条。

第二单元:政府性质结合宪法第85条;政府的责任结合宪法第27条;政府职能结合宪法第89、105、107条。

第三单元:人民代表大会性质结合宪法第2、57条;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活动原则结合宪法第3条;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合宪法第58、62、63、64、67条;中国共产党执政结合宪法序言;我国的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结合宪法第4、95条及宪法第六章第112-122条;我国的宗教政策结合宪法36条。

第四单元:我国的外交政策结合宪法序言。

(三)、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宪法20、22、24条。

二、結合宪法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要求教师首先要学好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理解宪法每一条涵义,在备课时下足功夫,把宪法精神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明白宪法在我们国家生活、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知道哪些行为是宪法提倡和鼓励的,哪些行为是宪法所禁止的,明白宪法不仅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也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从而增强宪法观念,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运用宪法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要深入浅出。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创新教学方式,开展以案说法的讨论会等,让学生广泛参与其中,而不要单纯去说教。最好就身边的一些小事,深入浅出地阐述。可以问学生“厕所里安装摄像头行不行?”“上课时发短信,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能不能看短信内容?”“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不让读书行不行?”现在是信息时代,中学生网络参与度很高,他们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要注意什么?要用这样的一些具体生动的事例,去教给学生相关的知识。

(三)、将宪法教育融入社会实践。采取课前时政演讲、编写法律和时政小报、知识竞赛、主题班会、黑板报、道德法庭、模拟法庭等形式开展宪法知识教育主题活动,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观念。

宪法的权威源自民众内心的真正拥护和真诚信仰。脑中有法,心中明法,才不会逾法犯法。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他们的法治素养必将对未来的社会形态与整体国民素质带来莫大的影响。宪法观念的树立,法治精神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学校要坚持从细微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贴近生活实际,以丰富的途径与形式,逐步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努力把每一个青少年都培养成合格的小公民。

参考文献:

【1】思想政治必修1、2、3 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杨树街70号育明高中 116023

电话:15694111019

邮箱:364388621@qq.com

猜你喜欢
结合思想政治
浅谈刑事现场勘查与图侦相结合的新模式
舞蹈元素在杂技艺术发展中的作用浅析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