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多维化发展

2017-04-10 04:12陈梅丽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学会多媒体教育

陈梅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刘禹锡如是说。

在这里,我却要说:不管是否名校,是否名师,只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学习的真谛,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便是一位好老师。一个是否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是显现这一效果的重要条件之一。同时在社会不断变迁的背景下,要融入学生日常教学、生活等环境,让学习真的快乐,更要求教师需要多维化发展。

一、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

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一语道出了教育是关注人类灵魂的事业。这就告诉我们,教师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乐事而不是负担,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宽容学生,才能够保持健康的心理。教师还要学会放松,会休息才会工作。当自己的工作压力过大时,不妨到户外运动一下,跟朋友爬爬山、喝喝茶、KK歌等等,自己的身心得到了有效的放松,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二、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师教学本身相当于一门艺术,它需要教师的刻苦教研,精心的设计,这样每次在课堂上的“演出”,才能将自己的点点滴滴传递给学生。作为一名教師,首先本身就应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教育行家陶行知曾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进而了解学生、探索教学办法、研究教学规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了本身的素质,其次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找水的技能,甚至要教学生如何辨别水质。在这信息技术高速更新发展的时代,学生的这一杯水根本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突破自己。

三、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在教育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已经在现代教育中凸显优势,也对站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们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很多还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技术操作上。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比如利用学生乐于上网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提高其自身素质,扩展其兴趣范围,增强其学习自主性。而多媒体的介入也是对教学方法的一种丰富,更能充分利用科技提高学生的教学条件,提供更匹配、生动的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生动性,加深学生对课程的印象。比如通常的备课,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了解本学科的特点,利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和新型的CAI课件,恰当的选择教学媒体,精心设计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这样,在备课、上课、课后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使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后,通过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交流,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点,取长补短,这样可使教师对自己从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而高兴,提高了师生彼此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四、教师要能够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既要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和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这样可以促进自己尽快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反思型的教师应该要对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态度,并及时地把思想变为行动。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一样,教师也要能够在反思中“学会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做到对每一个活动后,对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否活跃等进行自我反思,并通过反思找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思考如何能在活动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能够在反思中成长、反思中学习的教师。

一个好老师体现在多个方面,未来和实践将不断验证一个老师的“好坏”,除了我个人认为的四点,我觉得还有一些其它自己没能挖掘到的,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生涯中不断的发现和优化,这就要求我需不断的学习和感悟,教师和学生、教师和课堂、教师和生活、教师和未来等等,教师作为其中关键的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更应当多维化发展,才能适应未来学生教育、教学融合等各类要求,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猜你喜欢
学会多媒体教育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会分享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学会分享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