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

2017-04-10 04:16李爱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花期故事教育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是中考、高考失败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趣,没有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难教、难管是其教育的一大难题,家长头疼、老师头疼。本文读起来平淡无味,必须走心、用心细度才能读出作者本稿的意义。建议教师、家长明确学生都有花期,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花期较晚,思想意识、教育观念都应有所转变。本文通过一个小故事、一段哲理,告诉家长和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针对我院学生花期特点,通过四个方面加强培养教育,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健康、快乐、阳光的成长。

关键词:故事 花期 教育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很多家长及老师意识不到孩子有花期,更看不到孩子花期不同,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結果多种多样,有时大相径庭。家长和老师不寻找自身教育原因,往往把责任都推到了孩子身上,久而久之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出现忧郁、压抑、心理扭曲,对人生迷茫,对梦想失去信心,对未来充满恐惧。

一个小故事:一天下班回家的路上,一位穿着校服的男同学蹲在路边抱头痛哭,硕大的书包压在背上,随着他的哭泣一颤一颤的,路边骑车的、走路的、做小买卖的时不时停下来,用可怜的眼神望着他,天色渐渐暗下来,我询问路边的人这孩子哭了多久,他说有半个时辰了,可能是打架了亦或是挨老师批评了,我看到有人劝说孩子早点回家,孩子的哭声更大了,我琢磨着该怎样交流才能让他平静下来?我在他身边蹲下,静静地等他跟我说话……

他好像意识到了有人在他身边,渐渐停止了哭泣,抬起头来看看我又抱住头,这样反复了几次后,可能觉得不安全了,下意识的离我远了一点问我有事吗?我说没事,你好点了吗?他点点头,我说快回家吧,回去晚了父母会担心,他一听摇了摇头,哭红的双眼抽泣着说不想回家,回家又要挨揍,又抱住了头不语……

我腿蹲麻了,拿了本书放在地上坐下来,静静的看着他。他清秀的脸看了我十几秒后慢慢的说出了心里话:在学校学习跟不上,妈妈给报了辅导班成绩还是上不去,但我确实努力了,父母天天唠叨,老师天天斥责,同学看不起,渐渐的对学习没有了兴趣,没有了自信,觉得很痛苦,这次考试成绩下来了,父母说如果成绩不能上升10名,就不要回家了,他想离家出走,又觉得自己不够成熟,不知怎么办才好,所以才会痛苦……

这样的学生不是个例,他们往往感觉不到父母的疼爱、老师的表扬、同学的温暖,会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压抑、迷茫、孤独、脆弱,又处于青春期,很多想法比较极端。我问他信任我吗?他无助的点点头,他说没有人理解他,没人愿听他说话,没人相信他的努力,他看着我用急切的眼神询问我是否以后还能听他说话,我郑重的点点头,约好每天的一个时间点我等他。我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大器晚成”四个字,留下了名字和电话号码,并告诉他我是老师。从那以后我每天会在路上等他,耐心听他说话,解答他的问题,时光匆匆的过了两个月,期末考试他考到了班级20名,脸上写满了自信和骄傲,泛着欢快的表情,告诉我喜欢上了很多学科……当他拿着实验中学的录取书很阳光帅气的站在我面前时,激动地、感恩地拥抱了我,在我耳边傻傻的笑着说谢谢我!

这段时间我所能做的就是鼓励他,稳定他心态,渐渐改变他心态,只要他有进步、有喜悦都与他分享;我做了他耐心的、忠实的听众,只要他有困难、有忧虑都与他分担,我成了他的知心朋友。这个学生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人渴望被理解,渴望被信任,渴望平等交流,渴望尊重。但是他们的父母很着急,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他们出类拔萃;他们的老师很着急,他们要评先进、讲升学率,他们不能忍受学生有很多不足、屡教不改、成绩上不去;家长失去了耐心、疼爱,便是天天唠叨、偶尔暴力;老师失去了耐心、关注,便是经常性的批评指责,这些足以彻底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而断送学生的前程。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明白一点: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不同的,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花期。

一段有哲理的话: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会很灿烂的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的花光彩夺目了,自己的还是花种就暗自着急,相信是花就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慢慢地看着长大,陪同着他(她)一起沐浴风雨、阳光,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种子不会开花,那是因为他(她)是一颗参天大树!

这段话刺痛了我,相信也刺痛了很多家长和老师,我认为这段话有必要每个家长和教师都读读引起共勉。我曾经和一些老师分享过这段话,他们不认可这个结论,每个孩子怎么可能都有花期?举例一二反驳。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有人认为你的孩子没有花期,是颗不发芽的种子,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记得原来读过的一个故事:有位母亲非常了解她的孩子爱动,智力比一般孩子低下;每次开家长会后,他的妈妈总是说老师又表扬了他,夸他又进步了一点,她的孩子变得更乖巧一些,更努力一些……就在这样的鼓励下,他的孩子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把自己关在屋里放声大哭,对他母亲说,我知道这些年老师对我的评价,是母亲的鼓励、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试想,如果他的母亲把老师的话每次原样传递给孩子,或者母亲每次都很生气再严厉的批评呵斥他,这颗种子肯定不会发芽,不会开花……再试想,如果我们教师把每个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给予足够的爱,我们的学生也会心理健康茁壮成长……

我们总期望孩子快速发芽,开花,甚至拔苗助长,却忽视了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来到我院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或高考失利的,他们自尊心受创、自信心受阻,他们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来到了我们学院,他们多么需要爱的温暖和滋润。很多职教的老师普遍认为:职教的学生难教,他们身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爱玩手机、上课说话、睡觉,说脏话、比较懒惰等,每每如此,我们老师便缺乏了耐心,开始了轮番轰炸般的训斥,用父母的辛苦不厌其烦的说教……有些学生渐渐失去了在学校继续学习的兴趣,在未掌握理论和操作技巧的前提下选择离校去工作。目前学生离校的现状完全都是学生的责任吗?教师的看法普遍一致:孺子不可教也!自己不学习反而影响别人,离开更好等说法,看似这些说法很有道理,殊不知招生的不易,学生离开的无奈……很多学生带着梦想来到学校,为什么刚来不久便会陆陆续续的离开?我一直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我知道很多老师是尽了责任的,我知道学生离开有很多自身的原因,我也知道我们的学生确实很难教……但是,我还是认为如果老师找一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更多的理解、耐心和关爱,学校有足够多的业余爱好小组,有学生喜欢沟通的老师,哪怕有一点点他愿意留在学校的理由,他也不会选择离开。

教育是什么?很多教师回答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其实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教育是什么,是爱,博爱。细水长流的爱,平平淡淡的爱,润物无声的爱。凡能增强学生自尊心、自信心的,能增强学生主动性、开创性的,能改善学生心理现状,改变人际关系的,能激发学生斗志、敢于挑戰的……教师都要去做,一句话,只要是学生需要的都要去爱……

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诉求;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教育就是教师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诉求,即使不能满足,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温暖、重视与认可。事实上,改变学生目前的现状并不难,只要适时的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他、鼓励他,让他内心有触动、内心有变化;让他逐步调整内心感受、改变人生态度,继而形成一种和谐、认真、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我院的学生大多属于花期晚开型,需要教职工更多的呵护和关爱。针对这些学生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培育: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做法是用校规、校纪给学生洗脑——必须洗脑,充分洗脑,认真洗脑,经常洗脑。要求每个学生熟练背诵校纪校规,严格按照校纪校规去做,教师做表率,以身作则。师生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学生由被动洗脑变为主动按照校规校纪去做,形成良好的校园风貌。

二、重视劳动教育,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却忽视了劳动课的教育。我建议(1)全院应该树立劳动价值观;(2)以制度、具体措施安排师生劳动量,养成自检、全院监督的方式;(3)形成校园劳动文化,倡导劳动美德。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育活动,根据学生的爱好形成不同的爱好兴趣小组。我建议(1)师生共同参与,每个老师至少参加一个爱好兴趣小组;(2)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声乐、烹饪、科技、女工等多种形式;(3)参加相关比赛,提高兴趣小组团队合作能力。

四、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读书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读书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读书能让人思考,提高综合素养。我建议(1)师生共建读书小组,制定读书计划;(2)养成记录、写读书心得习惯;(3)学生每晚30分钟读书时间,每周一次读书心得会;(4)倡导放下手机、离开电脑,多读书、读好书,形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李爱华 1970.07.27 女,汉族,山东阳谷,山东冶金技师学院 副科 教学方法创新及应用

猜你喜欢
花期故事教育
娇艳花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在高原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艳阳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