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

2017-04-10 21:10覃超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审美教育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覃超勇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对于教育的过程有了不断的突破,对于教育的内核也有了深入的理解。教育的功能也逐渐由知识的传递转为“人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美育继体育之后成为关注的对象,受到教育者的关注。语文教学本就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的写作教学中加强美育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方向,不仅在理论上做出了探究,也在实践中做出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审美教育

前言: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在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写作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审美教育在其中的渗透是毋庸质疑的,加之写作过程中学生个性化、创新性的充分展现,使写作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承担者。然而,事实上,高中阶段审美教育工作整体面临着一些问题,审美教育的推行并非是一帆风顺的。针对当前教育现状,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理论与实践上的策略性探索,本文通过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推进审美教育进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对日后的语文写作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

美育作为与智育、体育并行的教育目标近年来逐渐被深入的挖掘出来,这既体现在教育部指定的教学大纲中的明确规定,也体现在新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逐渐重视。审美教育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育,在教学过程中,美育的特殊性在于没有明确的载体,众所周知的智育分别由各学科承担,在传统意义上受到教师与家长的重视,体育由专门的体育课程承载,并随着中、高考将体育列入考试项目,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而美育并无专门的课程承担,只能通过渗透在各个学科中得以体现。审美教育的渗透性使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受传统教学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本身就忽视了其中的人文性,包括审美教育;另一方面,即使教师能够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到审美教育,在实践中如何做到不留痕迹的操作也成为一个难点。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包括审美教育。其中的高中写作教学因其固有的一些特性,更是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承载处与效果展现处。高中写作教学之所以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基于如下的特点,其一是个性化,写作能够通过文字反映出学生的内心,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重要阶段,对于事物学生不仅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且有了独立的见解,而通过写作刚好能够反映出学生的价值观念等方面;其二是创造性,写作在充分展示学生内心个性的同时也是学生的一种创造,展现学生的审美与创造,是学生审美的直接体现,如果说语文阅读教学等是知识、人文素养的输入环节,那么写作则是学生在理解之后的输出,体现着学生的审美。基于以上的特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是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

经过前文的分析,客观來看当前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可以做出如下总结:其一,在应试教育下,写作教学更多的关注到模式、技巧,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具有严重的功利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会教学生一些应试技巧,如排篇布段、引用名言等,却对其中情感的抒发、价值观念的渗透等不做重点教学,尤其是对于将文章作为自身感情的载体都不做重点讲解,使高中作文成为一种“模式化”的东西,与文章有所差距;其二,浮躁的环境未能给予审美教育足够的环境设定,主要表现在课堂外社会中浮躁、奢靡的氛围,课堂内考试至上的氛围,这些环境因素都使得学生的审美发生一定的偏差,教师不加以正确引导,则会导致学生审美观念混乱,以新奇为美甚至以丑为美的现象时有发生,表现在作文中,经常会有一些“故事新编”等现象。

二、如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的渗透

(一)充分发掘教材中的美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输出环节,在作文中反应出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审美水平等,因此,写作教学是日常教学积累的体现,写作教学不可一蹴而就,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的积累。高中阶段教学工作相对紧张,大量的课程与课业压力,导致学生在现阶段很难有较多的时间进行课外的阅读积累,因此,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挖掘对象。另外,因教材内容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中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化整为零”随时练习

语文学习的媒介就是通过对篇章的阅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美进行感悟,发挥“微作文”的作用,用简单的句子写出对文章的感悟、对某一景物、事物的感悟等,或者直接自身的情感。微作文能够在不增加学生学习压力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且微写作的形式符合当前信息时代信息传递特点,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使教师能通过句子随时关注到学生内心的动态,“化整为零”的进行作文教学。

(三)教学中营造美的学习氛围

写作的最佳状态是用文字反应内心,产生感动。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审美渗透,首先就要营造出美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美的感受,并付诸笔端体现出来。美的环境营造,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一方面,写作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师与其在写作教学中过多的进行概念、技巧的传授,不如引导学生多欣赏美的内容,如推荐一些优秀的文章、书籍,使学生阅读过后谈出自己的感悟;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片、文字、音乐等营造环境,或者吸引学生欣赏一些影视作品的片段。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引导

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到学生,落实到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在高中阶段,学生面对高考等的压力,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在这样的压力与环境下,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下,学生的心理会发生较大的波动,在审美方面很容易走向偏颇,如以丑为美、价值观念变得现实等方面,或者对于美的发现不足,需要引起教师注意。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责任,学生作文“模板化”是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要弊端,这实际上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要在实践中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45.

[2]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29.

[3]美学向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225—293.

作者简介:谭朝勇(1964-9) 男 本科 职称:副高 主要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审美教育写作教学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