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4-10 00:46金鑫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课件利用信息技术

金鑫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不断的深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学教学已经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发展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营造出色的情景,帮助学生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开拓学生视野等”。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教数学”变为“学数学”

在没有利用信息技术前,我们教师讲课,往往是教师自己的课上表演,学生的的参与较少,当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后,我们的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将信息技术的融入利于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教学模式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在利用信息技术辅助的数学课堂上,就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丰富多彩的网上教学资源,更加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基础和空间。创造处一个色彩斑斕、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如在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时,我打破以往的学生说教师写的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先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把常用的统计与概率方法分类整理。然后引导学生把整理完后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清楚、又完整、还有特色。最后再组织学生集体进行交流。通过实践,感觉这种网络环境的互动性教学形式,既可以使教师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和方法,同时还把自主权也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更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真正的将“教数学”变为“学数学”。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学简洁的数学语言,严谨的逻辑体系,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都使得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理解数学.

例如:在讲《可能性》一章做“转盘游戏”时,学生一般制作的转盘做得比较粗糙,转动不灵活,这样就影响了游戏的公平性,而且我们有时候可能需要转动50次、100次、甚至更多,才能估计出结果,这样会带来很多不便。但是使用“Z十Z”智能教育平台,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Z+Z”智能教育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它制作一个转盘,模拟转盘的转动,并随机停止,在编辑框中显示转盘转动的次数,当电脑完成这些操作时,它会将在不同区域内的数据统计成表格,让学生真实感受转盘游戏的真实性,体验“做数学”的乐趣。

再比如,概率学习中的投硬币实验,课堂上不可能做大量重复实验,可以先让学生实际操作切实感受一下,再用电脑来模拟试验进一步验证:输入次数,电脑很快地抛掷硬币,得到正面朝上的频数和频率,并同时画出了频率随试验次数增大的曲线图。学生一方面惊叹于信息技术为数学研究带来的方便(像这样的抛掷硬币,省时省力、直观形象),另一方面认识到:尽管是随机试验,尽管每一次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但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曲线越来越平稳:即稳定于0.5。由两个频率稳定到的常数相等说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到这时,学生已经看到,大量重复试验下,任意抛掷硬币“正面朝上”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的常数。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传统的黑板教学方式只能由教师板书画图讲解,知识与思维过程的展示受黑板的局限,是以一种完全静态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一些动态的运动过程也只能靠教师语言上的描述,无法真正展现出来,学生难于理解与记忆。信息技术是处理复杂的画图、繁琐的计算和数据的强大工具,能极大提高作图、运算和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效果,在整合了信息技术的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动态地演示对象的发生和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从事物的运动变化中自主发现规律,探寻本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利用《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可制作出圆柱、圆锥、圆台等几何图形,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作函数图象、函数图象的变化等等,往往是由一个静止的状态到运动的状态,在这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的是静止的图象,对于动态的图像概念则不容易掌握。但是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则可以帮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四、在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要注意的问题

1、课件、题库良莠不齐,

有些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过多地追求课件的“外在美”,忽视课件的“内在美”。忽视对教学的干扰。甚至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再有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网上的试题库很多,但是在这部份试题中,有些试题过偏过难,还有的试题是以前老教材中应用的,我们师生在试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2、使课堂由“人灌”变成了“机灌。

有的老师在利用幻灯片讲课的过程中,在巩固提高环节,应用的幻灯片过多,练习题的种类过多。甚至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练习题的答案只是由学生一起回答,电脑出示,没有任何过程。表面上这种课信息量很多,学生反应也不错,实际上则出现“讲者手忙脚乱、看者眼花缭乱、听者心慌意乱”的情形。

3、学生网络利用的误区

有些学生在对网络的认识上存在错误的观念,对于不会解决的问题,就直接在网上找答案,甚至有些学生完全不自己思考,将所有的作业题目在网上进行搜索,将以前的抄同学间的作业转变为抄网络答案。所以我们教师在网络的利用问题上要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充满无限生机和动力。它不受时空限制,直接表现多种事物和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充分感知,更重要的是,它感染力强,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刺激记忆和应用。但是课程整合正处于初级阶段,要使整合成功还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阶段。随着课程整合探究的深入进行,必须要加强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意识,必须深化现代教育观念,学校要加强学科资源建设和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

猜你喜欢
课件利用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画与理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废物巧利用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