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计算机课堂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2017-04-10 00:49刘晓珍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学生发展素质教育

刘晓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在目前的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回归,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加的关注学情和学生的习得情况。有效的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精心的准备课堂设计之外,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教学作为中学课程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计算机和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它的地位也逐渐的提升。计算机学科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用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首先分析了目前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然后针对性的提升了一些提升初中生实用能力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对初中计算机的课堂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计算机;学生发展;实用能力;教学策略

虽然我国新课改已经推进了几轮,素质教育的呼声从未停止过,但是应试教育的理念和思维已经困扰着一线的计算机教师和学生们,在对计算机的学科认知和学习态度上存在着一些紧迫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的纠正不合理的认知观,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目前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计算机学科在初中课堂的设置已经有了一些年头,但是收到的效果却是微乎其微。从总体上看,师生对学科的认识存在误区,重视程度不足;学习兴趣较为淡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重理论轻实践,学习效果不佳等等。

(一)师生对学科的认识存在误区,重视程度不足

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对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难发现计算机课程属于边缘学科,甚至被嫌弃。很多的学生认为计算机不参与考试,对自己没有什么影响,学不学都无所谓,教师也受到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怂恿了学生的这种想法。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班主任,都对计算机课程不够重视,甚至在复习紧张的时候会毫无理由的挤占计算机课堂,让计算机课堂成为自习课或者其他文化课。重视不足,认知上的误区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计算机学科的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进步。

(二)学习兴趣较为淡薄,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初中计算机学习的内容较为肤浅,很多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的接触中都掌握了一些,所以在課堂上他们也不再集中听讲。由于计算机不纳入中考,所以很多的学生就认为计算机不重要,学不学无所谓,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他们会把计算机学习的时间进行压缩或者干脆放弃,这样的想法在初中阶段极为普遍。即使计算机课能开足课时,很多的老师也懈怠自身的工作,课堂教学组织混乱,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很多的计算机课堂都成为了学生聊QQ、看电影、打游戏等活动,即使教师发现了学生没有听讲,也不能有效的制止和劝告。

(三)重理论轻实践,学习效果不佳

计算机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强化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往往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了学生的操作练习。造成这种现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之后,收到传统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采取讲授和灌输的模式开展授课;二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计算机设备不足,计算机的数量配备严重不足导致学生无计算机操作,教师也“难为无米之炊”;三是,学习时间有限,很多的计算机课堂被挤占,教师为了完成任务只能缩减实践课。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就是学生理论知识也不能很好的掌握,操作能力也不行。

二、新形势下计算机课堂培养学生实用能力的策略探究

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既然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科,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科教学的特点,有效的分析学情,创新教学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

要想提升学生的实用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计算机课,只有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学好这个课程。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上,不要墨守成规,一定要学会创新。 创新教学模式,比如巧用教学留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参与意识;开展情境教学,把实践课开足,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习得知识和能力;开展问题情境教学,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运用习得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了解学情,尊重学情,对于关系学生发展的知识要讲解透彻,同时设计好辅导练习。

(二)落实新课改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在操作,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从学情出发,针对学情巧妙的设计和整合教学内容,对于学生熟知的知识和操作,可以不讲;对于较难的知识点,一定要讲解全面。比如在讲到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 point的时候,对于具体的功能一定要反复演练和反复练习,同时布置相关的操作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让学生掌握全面的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再比如对于系统的更新或者安装,老师一定要讲授给学生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做到触类旁通,对于常见或者常用的软件操作也要得心应手,只有这样教师才实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的。对于教师来说,不要全包圆,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给学生留足时间和空间,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合作教学。

(三)做到学以致用,突出实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在计算机和网络逐渐普及的时代,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学生只有重视计算机学习才能从源头上提升他们的操作和实用能力。同时,作为计算机老师在授课的时候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给学生留足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对于课后作业或者实际生活中的计算机问题,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解决,让他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和活学活用。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计算机技能的训练上。教师应该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同时为了让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精讲巧问,善于设计,让能力训练着眼于普通的课堂提问、练习和实践操作。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社会实际,着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昌笔.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J].速读,2015(10)

[2]董金萍.浅谈如何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祖国,2014(02)

猜你喜欢
初中计算机学生发展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及实践分析
也谈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