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教材中的情境图创设“情境串”

2017-04-10 09:04何建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积极主动

何建余

【摘要】 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存在着“学生前半节课兴致高昂,后半节课死气沉沉”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后半节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一题接一题做着练习题,缺乏能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境创设。本文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从“情境串”的角度提出了改变这一现象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情境串 情境图 积极主动

教学案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第一次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问题: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你知道边框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厘米吗?你知道怎么求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修改后的教学过程:

1,师:人们常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健康康一辈子。老师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要去跑步,请看大屏幕,这是老师常去的两个场地(课件出示照片:一个圆形操场、一个正方形操场,两者周长比较接近),现在,我把这两个操场缩小相同的倍数,变成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课件演示,同时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硬纸片和一张圆形硬纸片)。今天老师是在那个一圈长度较大的操场上跑步的,你知道是哪个操场吗?

2,认识圆的周长。指名3位同学猜测,并要求他们用手摸出正方形和圆的周长分别是哪里?

3,引出课题。

师:到底哪个操场的周长更大一些,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算出这张正方形硬纸片和这张圆形硬纸片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还不知道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周长的计算方法。

【反思】:

一、“情境串”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第一次的执教,虽然笔者也创设了多个情境,但这些情境都是相互独立的,情境之间的过渡是突然的,莫名巧妙的。今年的这次执教,我以“早锻炼”为开场情境,与给圆镜镶框相比,“早锻炼”的情境显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更能引起他们的思考,抓住了小学生好奇、爱动,对猜想感兴趣的特点,巧妙地把把新课知识与旧知结合在一起,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讓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数学思考的方法,之后的课后习题,也都很巧妙地融入到了“早锻炼”后所见所闻的情境中。

利用“情境串”促进学生积极地情感体验,要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创设趣味性较强的情景串,比如故事情景串、动画情景串等,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会逐渐消失,学生会转向对数学本身的魅力感兴趣,所以,针对高年级学生创设的情景串,要努力挖掘数学本身的魅力。上述环节中,学生通过情境串,在猜想、验证、操作、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得到了体验,感受到了数学独特的内在美。

二、“情境串”创设针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及掌握

由于新课程特别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这两目标的实现,导致我们很多数学教师过分关注了过程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却忽略了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所以今年笔者执教“圆的周长”这一课时,首先通过对话形式的情境,使学生在猜测“哪个操场的一圈更长”这一过程中,自然引入圆周长的概念以及思考如何计算圆的周长,使“生活化”中的问题逐步“数学化”,抽象成数学问题,进入圆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究阶段,得出方法后,在应用环节中又创设了“运动场边上圆形凳面的周长”(根据半径或直径求圆的周长)、“老师的自行车轮胎”(多次圆周长的计算),虽然情境较多,但均是以三言两语过渡到下一个情境,简洁利落,没有给人繁乱的感觉,也没有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并且各个情境紧扣教学内容,步步深入。学生在这些“情景串”中紧紧围绕“圆的周长”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的猜想、验证、动手操作以及抽象概括,成功探索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多个情境中及时应用,这对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情景串”创设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

数学是“思维的王国”,解决数学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笔者今年执教“圆的周长”这一课时,创设了“如何判断哪个操场的周长大”这个关键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要判断哪个操场的周长大,就是要计算出两个操场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已经会了,关键是要算出圆的周长,而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所以圆的周长可能与它的直径也存在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猜测之后,需要去计算。如何计算呢,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以要先想办法动手量出圆的周长,成功理解圆周率后,最终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虽然不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思考过程,学生通过识记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正确求出圆的周长,但是那样的数学学习,将是枯燥乏味的,而这样的思考过程,将能深深吸引着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研究,进行“数学的思考”。

四、借助教材上的情境图创设“情境串”的小窍门

创设情境是一门艺术,不是凭空瞎造的。它要考虑的方面是多方位的,如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目标、情境创设难度等。为了准确把握“情境串”的正确性,我们可以按照教材提供的主题情境图以及课后练习来创设。笔者在《圆的周长》这一课中,创设的大量情境都是来自教材,只不过是用语言稍加衔接,如把课后习题中第一题(根据圆的半径或直径求周长)改成了计算运动场的周长和运动场边上的石凳凳面的周长;把书上第二题汽车车轮一圈和1000圈的长度改成了笔者去运动场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一圈的长度和需要几圈;把书上第三题根据花坛周长求直径用言语描述成了笔者家门口的花坛。这样的“情境串”创设过程,只是把教材上的各个情境图稍作语言描述上的修改,使各情境连成一体,给人以真实的感觉,简单易行,实用性较强。

“情境串”虽是由各个不同的“情境”所组成,但并不是任意几个情境组合在一起就是“情景串”。构成“情境串”的各个不同的情境,必需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这样的“情境串”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而且,构成“情境串”的各个情境,可以从教材中直接获取,也可以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进行形式上的转变,这样的“情境串”创设,既方便又准确。

参考文献:

[1]斯苗儿.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合德.创设情景串,促进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1,1.

猜你喜欢
积极主动
关于小学英语快乐教学的实践
如何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数学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打造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
操作实践:呈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生命活力
创设情景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浅谈诵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浅谈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素质的培养
放飞学生灵性的翅膀
让历史课充满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