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变差的原因及对策

2017-04-10 12:30裘园园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自身素质沟通交流成因分析

裘园园

摘要:很多高中学生曾经是初中时的数学尖子,到了高中却渐渐的成了数学的慢生甚至差生,究其原因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种,以前我们习惯上从内因上、从学生身上找原因,但作为外因中的重要因素的数学老师,是不是也应该找找自己的原因?本文就是从数学教师自身出发浅谈一下高中学生数学成绩变差的原因及对策。

关键词:成因分析、沟通交流、自身素质

期中考试一过就是家长会,高一的数学教师听到家长问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家小孩初中时候数学成绩很好的,为什么到了高中就变差了?

笔者结合十几年的教学经历,从教师的层面就学生数学成绩变差的成因作一次肤浅的分析,同时也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建议。

1、 成因分析:

1.1由于缺少必要的师生沟通,教师的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工作具有很大盲目性。

根據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从外到内”的输入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吸纳和储存,使原有知识结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获得新知识。但是这个过程并非总是一次性成功的,由于每个学生数学思维具有差异性,他们的数学基础不尽相同,其思维方式也各有特点,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数学问题的认识、感受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按自己的思路或知识逻辑进行灌输式教学,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造成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在国外的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了解和沟通。教师通过学生的日记、师生聚会、游戏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兴趣及个人思维风格等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而我国教师过分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师生交流少,自然而然地形成隔膜,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情感、动机、兴趣难以了解,无法得到反馈,学生的焦虑、交际需要等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导致教师的教学具有很大盲目性,这种没有因材施教合理分层的教学必将使部分同学掉队。

1.2教学内容研究不透,对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点”不够重视。

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这些知识块难度大、方法新、灵活性强、分析能力要求高,往往就成了客观上的分化点,象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们的教师对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没有统盘的了解,对这些易分化的地方估计不足,不加强辅导,不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提供必要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一如既往地、一厢情愿地传道,怎能不出现“上得高兴,听得开心,一到考试,统统伤心”的局面呢?

1.3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信奉题海战术,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

学生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更快捷地获取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知识,并能终身受益。如果我们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只讲究解题的技巧,一唯采用题海战术,只能让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很难达到知识的内化,更谈不上知识的深化,有的学生面对数学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套那个公式,模仿那道做过的题目求解,对没见过或背景稍微陌生一点的题型便无从下手,这是数学意识落后的表现。数学教学中,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准确性、规范性、熟练程度的同时,我们应该加强数学意识教学,指导学生以意识带动双基,将数学意识渗透到具体问题之中。

1.4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看不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影响学习的积极性。

“学以致用”,这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重视知识的应用,尽讲一些毫无生气的公理、定理、公式,做一些枯燥的数字游戏,怎能令人不厌倦,这种看不到实用价值的学习,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在现今的高中数学教材中,虽然增加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性课题、实习作业等内容,但又有几位教师按照大纲的要求,开足课时,在真正地开展研究实习呢?大多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可惜了编者的一片良苦用心,剥夺了学生一次大好的应用知识,体验生活的机会。

2、几点建议:

2.1要爱生如子,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交流。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数学教学中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地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教学气氛也有明显的差异。发达国家,老师和学生基本上是朋友关系,可以互相自由地交往、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导提示的作用,这种柔和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增加对学习数学的快乐,减轻学习压力,造成欢快的教学气氛,但中国在严重“尊师”思想的影响下造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分严肃,学生过分紧张,再加上数学不同于文科,故事性的内容少,更加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很容易感到疲惫懈怠,致使一部分学生把学习数学当成是服“苦役”,久而久至成了差生。我们教师应该放下“严父”的架子, 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信任你,把你当成他们的朋友,帮助他们愉快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2.2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以生为本,帮助建构。

皮亚杰的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不是一种数量上简单累积的过程,而是通过同化和顺化,不断重新建构发展的过程。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把对象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同化),若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已有的认知结构无法容纳新的对象,个体就必须对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调整,以便顺化,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同化与顺化之间的平衡过程,即认识上的“适应”是人类思维的本质所在。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讲授知识,用“题海战术”提高考试成绩,忽略了学习需要主体的建构,把学习变为重复某些规定的题型解法,取消了结论产生的建构过程,取消了思想方法的建构过程,突出了模仿,强化了记忆,教师成了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成了录音机和受压迫的受气洞。试想:假如学生真的只是录音机,你有没有检查过这机子会扎带吗?需要加油修理吗?假如学生真的只是一种无奈的容器,你有没有检查过这容器有漏洞吗?里面有杂物需要清理吗?何况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呢!我们的教学——我们这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怎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呢?我们必须以生为本,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走出“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的怪圈,让出教学中的中心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接受每个学生做数学的不同想法,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解决的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归纳、作出猜想、发现模式、得出结论并证明推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主动建构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最终真正学好数学。

2.3重视数学应用,积极开展数学建模,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人的数学素质的优劣不仅在于其掌握数学理论的多少,也不在于其能解决多少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数学思想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数学运用能力是目前数学教学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从这样两个方面努力:①重视数學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数学概念来源于实践,是对实际问题高度抽象的结果,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本质,具有普遍意义。但正是这种概括和抽象的结果,使数学学习和数学应用之间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致使学生们虽学了很多知识却不知如何运用。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②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提倡做中学,通过问题学,着重从学生今后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能适应变化发展的世界,引导他们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2.4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

一个数学教师的素质,既包括数学素养还应包括道德素养以及正确的数学观、教育观,不能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育人于教书中,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思想,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成为数学化的教育。力争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学高为师”——人们常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先有一桶水”。单一的知识结构已远不能胜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时刻了解数学发展的最新动向、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对数学的要求等。丰富自己的知识贮备,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咨询者、质疑者、鼓励者。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观、育人评价观,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时刻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深刻领悟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并科学地传授给学生。第二“身正为范”——这是因为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他们学会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审美、创造,最终实现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学生成绩有高有低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教书当作一项事业,视生如子,因材施教,力求减小差生的队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适合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伟雄. 关注教法、学法和学生心理[J]. 上海教育. 2008(23)

[2] 倪美娜. 初探高中数学课堂影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因素[J]. 学周刊. 2011(31)

[3] 孙丹曦.影响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因素分析[J]. 上海教育科研. 2005(07)

猜你喜欢
自身素质沟通交流成因分析
试论科研档案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要求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
谈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留守儿童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高中学生家庭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