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7-04-10 18:40徐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徐铁

摘要:近年来,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高技能人才荒不仅凸显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知识、轻技术等人才价值评判的错位,也暴露出我国现有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训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针对创新性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 技能大师工作站 劳模创新工作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更加强劲,高技能工人队伍建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1年7月6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这是中国第一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模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企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模式,而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对员工进行人才培训、在职培训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一、企业自身培养

目前,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企业内培训机构培养。中国多数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职工培训中心,有的还有自己的技工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企业培训基地2万多个,如仅广东省企业培训机构就有30多个,年培训能力约80万人次。

2、在企业内举办短期培训班。这种方式是高技能人才培训中最常见的形式,班级可大可小,大的班级达40-50人,小的班级10人以内。

3、开展技术比武与技能竞赛、组织技能月等活动,为高技能人才选拔和展示技能成果搭建舞台。并通过对优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奖励,调动职工学习技术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技能人才通过自学不断成长壮大。

4、以师带徒。通过师徒“结对子”或“拜师学艺”等形式,在工作中安排中级技术工人与高技能人员、技术专家或技术带头人组成工作组,形成技术上的传、帮、带。

5、课题攻关。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生产和科技攻关过程中,将其中的某些难点问题确定为课题,并形成若干攻关研究组,通过攻关研究,培养高技能人才。

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优点是培养目标针对性强、企业内训师的现场经验丰富、注重岗位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缺点是企业内训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足、培训质量因人而异。

二、职业院校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学制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招收相关专业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三年,培养高级技工,即三年制高级工班;二是招收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培养技师,即五年制预备技师班;三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培养高级工,即五年一贯制高级工班;四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六年,培养预备技师,即六年制预备技师班。

高等职业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具体学制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三年,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招收中职相关专业毕业生,在校学习三年,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在校学习五年,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

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优点是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标准统一、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注重专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缺点是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不足、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时间较长。

三、校企合作培养

校企合作培养,目前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简单合作,主要是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进行相应的课程开发,学校以企业为实习基地,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学校按协议为企业培养合格的人才。二是中层次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建立由知名专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学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提供咨询服务,共同研究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三是深层次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科研攻关、课程开发和专业设置,经企业认可后实施教学,或企业提供培训课题或课程计划,委托学校具体实施。企业可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四、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是充分利用企业办学的优势,实施 “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学校既是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又是承担社会责任的职业院校。企业既是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又是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相互依存、共建共享职业教育教学资源。

1、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企业新型学徒制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即由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等模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职业素养等。

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负责指导指导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帮助学徒逐步掌握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

培训机构要选择优秀一体化教师做为学徒的专职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徒在培训机构的学习。

2、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技能人才

(1)“以赛促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技能竞赛为推手,探索并实践了“两加强两巩固一提高”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岗对接及课赛对接;巩固课内、课外双轨制实践教学体系,课内实践以“学期任务为主”,课外实践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提高“课岗证赛”深度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全面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以赛促教”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坚持以赛促教,寓教于赛的教学改革理念,专业教师或指导学生参赛,或作为选手参赛,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规律,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作为新技能的实践者、新知识的传授者,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赛促建”服务专业发展

通过承办国家、省市和企业的各种职业技能大赛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既为参赛选手提供全封闭训练基地,又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实训装备平台。

3、技能大师工作站培养高技能人才

技能大师工作站是技能领军人才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技术创新与高技能人才成长互相融合的场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技能大师工作站的成立,兼备了整合人才资源、新技术攻关、教学培训等多项技能。

在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工作基础上,企业和职业院校联手打造公司级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站的孵化示范和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的效果,成为企业和职业院校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有力抓手。

4、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高技能人才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劳模的名字命名,由劳模“担纲领衔”,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工“唱主角”,以生产经营活动、技能人才培养和攻克工作中重点、难点问题为主的创新工作团队,对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有着“加速器”的作用。

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建设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具有更广阔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空间。通过各层级劳动模范,展示新时代劳模风采,让劳模精神在企业和职业院校发扬光大。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基地,引导职工从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入手,大胆进行改进,使更多的职工在学与思中接触创新、习惯创新、实践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总之,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建设,需要学校与企业深度融合、共建共享、互利共贏。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学校的主导作用,把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好企业新型学徒制、职业技能大赛、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初探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共赢的高职校企合作项目式教学探究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辅导员工作创新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浅谈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