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2017-04-11 00:08王书旺于宝明张照锋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13期
关键词:实训平台电子信息产教融合

王书旺+于宝明+张照锋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针对产教融合的发展和职业教育中实验实训需求,文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线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行为例,分析了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基础、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信息;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35-03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领域。《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有关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各职业院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的探索。

近年来,各地职业院校主动寻求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努力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基于不同的地区分布、不同的发展阶段与不同的制度设计,各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实践较为多样。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无线科技服务平台”为例,探讨高职电子信息类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建设和管理。

一、建设基础

1.产业需求。(1)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苏省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江苏省国民经济体系中最具活力的产业,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万亿元的历史性突破,继轻工、纺织、冶金、机械等产业之后,成为江苏省的支柱产业。截止2014年,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24亿元,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位,约占全国的30%。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依然呈现高位运行的态势,它已经成为推动江苏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引擎。(2)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型升级。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质量为先”的基本方针。2015年6月3日,《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指出,不但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江苏制造核心竞争力”,而且要通过“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来“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扩大江苏产品国际影响力”。加强无线产品的检测,加强无线产品的研发创新能力,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于江苏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一环。(3)无线电检测、研发制造人才需求旺盛。电子信息产业是江苏省支柱产业之一,无线产品检测认证和无线产品研发制造是电子信息产品向高端制造发展的核心。近年来,伴随着“5G”移动通信技术、雷达技术、无人机遥控、无线傳感网和无线接入技术的大量应用,带动了相关企业对无线检测、无线产品研发制造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高速增长。

2.校企合作基础。2011年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合作共建“泰之联实训基地”,主要从事无线电屏蔽设备的生产,并承担了《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课程的生产性实训教学。近3年来共投入各类资金150余万元,累计生产“全频段智能型考试屏蔽器”6000多台套,完成生产性实训54200人时。

2015年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与学院合作,建设了无线电监测站,用于监测伪基站、非法电台;同时双方合作建设了3米法微波暗室,用于学生实训教学和社会服务,同年双方签署协议,成立了江苏省无线电协同创新中心。中心还得到了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在技术上的有力支持。合作各方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承担教学、培训、科普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

3.平台运行经验。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于2012年合资共建了“中认南信实验室”,总投资1000万元,与我院的中认新能源学院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中认南信实验室”作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对外开展技术服务,2015年实现服务收入1300万元,净利润180万元;实验室还获得了国际电工组织CB实验室等一系列资质。新能源学院现已成为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教育培训基地、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并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办检验检测本科专业。以“中认南信实验室”为平台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中认南信实验室”的成功运行为本项目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其全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可以借鉴和利用。

二、建设思路

《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指出,要依托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推进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在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依据《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提出的“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扩大江苏产品国际影响力”的要求,为服务江苏省电子信息产业的提质增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接江苏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聚焦无线电产品研发制造和质量检测产业链,建设了技术服务与职业教育双功能的、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平台,为全省从事射频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代加工、质量检测以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同时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学生提供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环境。

“无线科技服务平台”为无线电产品研发制造和检测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合作交流的平台,并借助这一平台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合格人才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使实训平台具有自我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设内容

1.机制建设。无线科技服务平台本着互惠双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平台管理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制定、优化平台各项运行机制并实施监督,建立的主要机制如下。

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建立校企共建共管共享机制,使实训平台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过程中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平台运行采用“企业主导、学校主体、师生参与、校内实施”的模式,依托企业的真实项目,将企业管理和学院管理结合起来,形成双方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参与各方共同成立无线科技服务平台,开展教学和技术服务工作,共享技术资源,共同推进平台的健康运行和持续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育人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沟通与协调机制和保障与约束机制,解决目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中的问题。

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对内,充分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师资优势,结合合作单位先进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优势,共建师资团队;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依托合作单位的技术积累,把先进的行业技术和案例引入课堂,安排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工程师开展实训课程,提高学生技术能力;同时,引入企业的职业评估体系,对学生的职业定位与发展进行评估与全程跟踪。

校企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作为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成为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从动力协同、路径协同、知识管理协同三个方面构建。

依托无线科技服务平台,承接无线产品生产企业的设备生产、研发、产品检测和性能诊断业务。合作各方共同组建团队完成各种任务,并在任务的实施过程中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与完善。

实训设备持续更新机制:保持实训平台实训设备和企业同步更新,是保证平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质量的一个提前,也是保持平台持续创新的前提。

根据无线电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为无线科技服务平台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保障三米法全电波暗室、无线检测室和无线电监测室的设备正常运行;南京泰之联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则承担无线产品装配室和产品质量检验室的设备更新,有效保障设备与行业企业主流技术同步。

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建立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机制,不仅有机整合了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资源,而且实现了“1+1>2”的教学效果。

企业人员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对行业技术的未来发展非常敏感,学院的专任教师则具备相对系统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依托平台的教学任务和技术服务业务,实现校企人员的互兼互聘,充分发挥双方人员的各自优势,并在各项任务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人员管理机制。

依托以上良好的运营机制,使相关企业“有兴趣加入平台,有途径管理平台,有动力建设平台”,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2.实训环境建设。针对电子信息行业技术发展迅速、设备更新快的特点,与企业紧密联系,实现实训内容与主流技术同步、实训设备与实际应用设备相同,并保持设备的持续更新。主要建设内容如图1所示。

3.实训資源建设。无线科技服务平台在实训资源建设上,坚持七个对接,即: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人才标准对接、教学活动和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和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实训项目和企业工作典型岗位对接、实训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对接、课程评价和企业作业规范及质量标准对接、实训基地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

无线科技服务平台在实施实训资源建设时,依据中心五个模块,将实训资源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应用层、创新层,分别对接无线检测、无线产品研发制造最新标准和岗位规范,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训资源的建设主要通过修订、新编实训讲义,开发、优化实训项目来实现。另外,紧跟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结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建设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实训资源。与此同时,紧跟无线电检测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相关实训项目与内容。

4.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专任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重视学科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建立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②有计划地安排专任教师脱产到企业挂职顶岗,提高教师实践能力;③支持专任教师以半脱产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④支持专任教师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到相关企业兼职;⑤鼓励专任教师在企业获得行业资格证书;⑥定期选派青年专任教师到企业参加相关培训工作。

对于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二是重视并加强对企业兼职老师的培训和管理;三是建立合理的兼职教师激励机制。

通过以上师资培养方案和灵活的用人机制,实现了企业和学校人才的自由流动,锻炼和培养了“三能型”(能授课、能操作、能科研)人才团队。

5.服务能力建设。无线科技服务平台积极为企业提供无线电产品研发、制造、技术服务和产品质量检测等相关服务,同时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项目转化提供服务。主要服务包括:电子信息产品的EMC检测、无线电发射产品的型号核准检测、电子信息产品仿真设计和制造、无线电发射产品型号核准指标改进、对非法电台和伪基站的监测、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同时,无线科技服务平台积极面向社会和院校开展技术培训、师资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主要服务包括:无线检测技术培训、实验室ISO17025管理培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训、青少年无线电科普知识培训和无线检测技术相关的技能鉴定等。

四、结束语

基于这个平台,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内唯一具有无线型号核准验证性检测和电磁兼容(EMC)检测能力的高职院校,有力支撑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在国内高职无线技术领域的品牌地位,同时也为我院的海军、空军和火箭军定向直招士官生提供电子对抗方面的体验和实训。借鉴我院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共建的“中认新能源技术检测基地”的成功经验,下一步将在江苏省无线电管理局的支持下与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下属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合作,争取成为该中心的南京检测基地。

参考文献:

[1]延成.产教协同计划:北京吉利学院对产教融合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90-92.

[2]夏新生,林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15):93-95.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C242)

作者简介:王书旺(1979-),男(汉族),河南人,硕士,讲师,2005年毕业后就职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实训平台电子信息产教融合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