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传统文化基因

2017-04-11 08:01时玉柱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正义一带一带一路

时玉柱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一带一路”倡议的传统文化基因

时玉柱

(同济大学,上海200092)

“一带一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时代发展的精准判断,是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发展环境基础上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维品格;“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逻辑;“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和合思想;“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大同思想;“秉持公道、义利并重”的正义思想。挖掘“一带一路”的传统文化基因,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均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传统文化;基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资源。历经中国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不同发展时期所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1]。“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全球治理新形势和民族发展新任务所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探讨“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基因对于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推进“一带一路”实施,激发“一带一路”价值,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一、“一带一路”体现了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维品格

当今世界,和平与非和平、机遇与风险、确定与不确定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图景”。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逆全球化、英国脱欧、欧洲难民危机、欧美右翼崛起、“伊斯兰国”猖獗、朝鲜半岛核危机等问题考验着人类全球治理的智慧。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并没有完全消除意识形态的对立与隔阂。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为了维护“世界霸主和警察”的地位大力鼓噪“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抹黑中国形象的论调,实施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新贸易保护主义”,伙同周边国家制造所谓的“岛链”,妄图“绞杀”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机器、3D打印技术、工业4.0、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悄然来临并对中国的工业、商业、政治、社会、文化和国家治理模式等产生颠覆性影响。国内经济发展进入稳定增长的新常态,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的压力,各种风险挑战逐渐凸显(如贫富差距问题、阶层固化问题、腐败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

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西方的围追堵截和战略遏制,立足中国发展的时代方位审时度势、“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提出了“一带一路”这一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治国理政新倡议,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维品格。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中国人“求变”“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肌体、文化记忆和文化血脉中,涵盖治国理政、治军、修身等方面。《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原意指改朝换代,泛指要除去旧的,建立新的。《论语》有云,“温故而知新”,不忘过去,把握现在,才能开拓未来;《老子》(第二十二章)也指出,“洼则盈、敝(陈旧)则新”,强调新旧之间的相承转换。《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要求人们用动态的眼光看待世界,不断革新思想。明代兵书《阵纪·因势》指出:“善兵者,必因敌而用变也,因人而异施也,因地而作势也,因情而措形也,因制而立法也。”意思是在用兵和作战时,应根据战场环境,因人、因时、因地、因势调整战略部署。《易传·彖卦》:“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赞颂汤、武革命能顺势而为,继往开来。这些“求新、求变”的思想文化资源构成了“一带一路”的文化底色,必将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

二、“一带一路”表达了中华民族“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逻辑

“以民为本”“立君为民”“政在养民”“安民富民乐民”的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权治国安邦的基本执政伦理和政治哲学,也是处理君主、政权与民关系的固有思想逻辑。《尚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意思是人民是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发展之要,只有以人为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意思是人民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意在教化后人尤其是统治者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资治通鉴》第二百二十九卷载陆贽语,“臣闻立国之本,在乎得众,得众之要,在乎见情……舟即君道,水即人情。舟顺水之道乃浮,违则没;君得人之情乃固,失则危。是以古先圣王必以其欲从天下之心,而不敢天下之人从其欲”,大意是凡是古圣先王都体察民情、顺应民心,只有赢得了民心,才能稳固国基,才不会人亡政息。“宗庙之本在于民”(《吕氏春秋·务本》)“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毛泽东)都强调了坚持民本原则的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政权更迭的“历史周期律”怪圈,莫不是与失去了民心有直接的关系。

实施“一带一路”的思想原旨和根本价值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群众观和人民主体性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习近平同志曾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当前,中国进入改革深水区,也是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关键时期,各种固有矛盾和由改革所引发的新矛盾(贫富差距、阶层固化、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等)叠加出现,国内供给侧改革面临不小压力,经济发展面临转型(传统资源驱动型转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民本逻辑是“一带一路”生成的基本逻辑,它的战略构想蕴含了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权利、消除区域发展差距、实现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使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仅如此,通过“一带一路”,中国为世界提供公共产品(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基础设施),将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际利益。目前,中国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共建“一带一路”签署了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底,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合作区56家,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10.7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7.7万个[3]。

三、“一带一路”传承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和合思想

中国传统向来推崇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的处世哲学,并把“和”文化作为处理个人之间、家庭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乃至人类与自然之间(如天人合一思想)的基本规则。有“中华第一图”之称的“太极图”暗含了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存在阴阳相生、刚柔并济的辩证法理念,它启示人们虽然种族、信仰、文化及地域不同,但相互之间可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周易·乾·象》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思是天地万物只有各正其位、各得其所、和平相处,才能天下太平。《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和合”思想,涉及儒、道、墨、禅各家,体现了国家的存亡之道,社会的运行规则,人的处世哲学,自然的运行法则,宗教的教义等方面。和合思想深深嵌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今天依然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理念(如“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一带一路”主张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主张无论国家大小、强弱,一律平等,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主张求同存异、和平发展,不靠穷兵黩武,不搞对外扩张,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集众智、汇众力,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目前,“一带一路”倡议主动对接了俄罗斯等国家成立的“欧亚经济联盟”(Eurasian Community)、土耳其提出的“中间走廊”、越南提出的“两廊一圈”、英国提出的“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波兰提出的“琥珀之路”等。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要解决全球经济合作难题,也要推动全球治理,需要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制定融资、标准、技术和规则。当前,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一带一路”倡议妖魔化、政治化,渲染“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把“一带一路”倡议比作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摈弃了零和博弈,主张互利共赢,它不是西方的利益同盟,不是会员俱乐部,不搞“大国沙文主义”,是平等互利、公平参与、以诚相待、和平共处的朋友圈,远非带有资本扩张逻辑、霸权实质和剥削本性的马歇尔计划可比。

四、“一带一路”彰显了中华民族“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大同思想

从古至今,无论中西方,人类都在追求一种合理的、普适的、公平公正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生存样式,西方有“理想国”“乌托邦”,中国有“大同世界”。在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中,追求“大同世界”的价值体系成为引领方向、凝聚力量的意识形态,如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表达的“均平”思想、明末李自成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清代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等所体现的“等富贵”“均贫富”的要求。关于大同世界,《礼记·礼运》中有这样的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社会的追求。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描述了一个“去国界,合大地去阶级,平民族去种界,同人类去形界,保独立去家界,为天民去产界,公生产去乱界,治太平去类界,爱众生去苦界,至极乐”的没有国家、没有阶级、没有苦难、完全平等的美好世界。

“一带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延续和拓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大同世界”的构想和智慧,它不是处在彼岸世界遥不可及的“理想国”和“乌托邦”。“一带一路”既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追求百花齐放而非一枝独秀,将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框架,能给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是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为了兑现承诺,中国先后设立丝路基金、倡导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建设,支持各国共同发展。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同志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表示,中国将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将分别提供2500亿元和13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产能、金融合作[4]。这些战略举措,对于弥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巨额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口,应对未来金融危机和其他外部冲击的能力,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破解全球治理困境均具有重要意义。

五、“一带一路”诠释了中华民族“秉持公道、义利并重”的正义思想

正义是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罗尔斯说:“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因此,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许多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地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5]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军事实力,以推行“普世价值”的名义进行“新殖民、新剥削”(表现为:能源掠夺、制造“剪刀差”、转移落后产能等),资本逻辑成为贫富差距、全球动乱(表现为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种族冲突、传染病蔓延、核危机等)的总根源,资本主义所宣扬的那种互惠互利、平等正义、自由仁爱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那样:“货币占有者作为资本家,昂首前行;劳动力占有者作为他的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像在市场上出卖了自己的皮一样,只有一个前途——让人家来揉。”[6]

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地位、有影响,靠的是“秉持公道、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中国传统文化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正义思想(含政治正义、生产正义、分配正义、交换正义、消费正义、实践正义等)。老子以宇宙、天道作为自己思想的根基,将天道与人道融通,从本体论的高度奠定了中国古代公平正义的哲学基础。《老子》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意思是除去多余的,弥补少的,使贫富达到均衡是自然规律。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正义思想还体现在“义”“利”之辩。《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人在交往实践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做坦荡君子,不能见利忘义。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7]“一带一路”“行大道、重大义”,通过推动构建普惠、互利、公平、合理、开放的国际关系格局,着力解决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失衡、分配差距等问题,是对西方唯利是图现实主义外交的超越,有助于推进全球公平正义环境的形成。

总之,“一带一路”是一个涉及诸多硬件与软件建设的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充满分歧、矛盾、风险和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多个国家克服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制度规则、利益诉求的差异通力合作。中国作为倡导者和发起人,必须重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从中汲取力量、探寻方法,拿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我们相信,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一带一路”必将在21世纪大放异彩,为促进中华民族复兴、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202.

[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02).

[3]商务部合作司负责人谈2016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EB/OL].(2017-01-16).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g/201701/20170102502097.shtml.

[4]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N].人民日报,2017-05-15(03).

[5]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4.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5.

[7]习近平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2014-07-05(01).

10.3969/J.ISSN.1672-0911.2017.06.017

F742

A

1672-0911(2017)06-0017-04

2017-06-26

时玉柱(1983-),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讲师。

刘颖)

猜你喜欢
正义一带一带一路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