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儒家文化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

2017-04-11 10:35孔志国罗建波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周边国家儒家文化外交

孔志国,罗建波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0)

试论儒家文化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

孔志国,罗建波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00)

儒家文化深刻地塑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今世界格局正在发生巨大改变,新的世界秩序正在构建,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走向世界,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走向世界必须高度重视周边环境,中国与周边国家深厚的儒家文化基础正是处理周边外交的着力点。儒家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包涵中国人处事的哲理和思维逻辑,传播到周边国家也产生了相同或相近的处事哲理和思维逻辑。鉴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把儒家文化运用到中国周边外交中,将有利于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展开,对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周边外交;儒家文化;文化外交;和平崛起

大国的崛起是一个渐进过程,一个大国要崛起为世界性强国,首先要成为地区强国,得到本地区国家的认同和支持。在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当今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1]。但是目前中国周边情况复杂,工作艰巨。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纠纷和争议,特别是近年来这些问题集中爆发,造成中国周边的困局,并严重影响着中国的和平发展。因此,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国周边外交来解决周边问题困局是我国必须面临的和平发展问题。我们看到当今国际社会相互交织,通过经济、军事等传统硬实力来对抗解决,伤彼亦伤己,也不符合中国和平发展理念。只有发挥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沟通交流,互相谅解,增加互信,解决周边问题才能符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

发挥文化在外交中的作用是大国外交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中国外交充分汲取中国文化之精华。比如阎学通借鉴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的政治决定论解释道义现实主义,提出“中国要特别重视中国周边外交的敌友划分和战略信誉”[2];时殷弘从秦汉以来的中国历史中总结出“中国的悠久政治经验包括一种哲理性和现实感兼备的、集中致力于中国自身稳定和繁荣的‘战略保守主义’……也大大促进了中国的关于对外政策的审慎的战略文化”[3];王庆新认为“儒家道义原则以及由此推衍出来的儒家国际正义原则仍然非常有用,仍然可以指导当今国际关系的具体实践,也可以为完善现代国际秩序作出自身的贡献”[4]。这些论述借鉴中国文化、总结中国经验、符合中国实际。本文正是在结合中国经验与实际的基础上,着重对中国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和中国周边现状进行分析,具体讨论当今中国周边外交中如何发挥儒家文化的作用,破解中国崛起过程中周边问题困局,构建良好的中国周边环境。

一、中国周边现状及存在的困局

中国及中国周边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地区,涉及众多利益攸关方。伴随中国的崛起,中国周边国家不同程度地作出反应,主要是担心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对其造成威胁,落实在行动上即制造矛盾、遏制中国,形成了目前中国周边问题诸多困局。

(一)中国周边地区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美国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认为,世界上最具权力潜质的场所是亚太大陆的边缘地带,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亚太大陆的边缘地带主要是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对中国来说“无论从地理方位、自然环境还是相互关系看,周边对我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1]“在政治上,周边是中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在经济上,周边是中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在安全上,周边是中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条件。”[5]历史也证明,一个大国崛起为世界性强国,首先要得到本地区国家的认同和支持,这就需要中国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高度重视周边地区。王毅外长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到,“中国能否继续与邻居和睦相处、守望相助,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走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对世界来说,这一区域明显的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优势必成为大国争相角逐之地。与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相比,亚太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地区,在地理位置、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也具有巨大潜力。美国从2011年就开始战略调整转向亚太地区,认为美国在亚太地区具有重要的利益诉求;俄罗斯自2012年以来也加大转向这一地区,认为“亚太地区国家将吸引更多国家的投资,包括俄罗斯的投资”。[7]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地位造成了复杂的亚太局势,引起了中国周边诸多困局。

(二)中国周边存在的困局

近年来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崛起产生疑虑,展开了对中国的遏制,或充当域外大国马前卒直接对抗,或玩弄大国平衡术间接围堵,给中国周边环境带来巨大挑战,造成中国周边问题诸多困局。从中国周边总的格局来说,“在西部,俄罗斯和印度有充分的地缘政治理由结成联盟,来共同抵挡中国的挑战。俄印之间的合作可能会主要集中于他们的利益受中国威胁最大的中亚地区和巴基斯坦。在南部,最强烈的反对来自越南和印度尼西亚。在东部,对于中国一切想在朝鲜半岛占主导地位和用武力收复台湾的努力,美国都可能在日本的支持下作出针锋相对的反应。”[8]从单方面来看,在东北亚地区,有朝核危机及引发的萨德导弹部署等问题。2016年朝鲜不顾国际社会普遍反对进行核试验、发射导弹,使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美国作为“对朝鲜挑衅行为的回应”,随后派远程战略轰炸机飞越韩国领空,这无疑增加了战争的可能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韩国也进一步采取激化战争的措施,韩国国防部准备在半岛东南部的庆尚北道星州郡部署“萨德”(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范围覆盖东北亚地区,并涉及中、俄等国家安全,朝鲜局势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在东海方面,有中日钓鱼岛争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修改宪法,台海局势堪忧等问题。2012年日本政府挑起将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出现政冷经凉的局面。安倍政府以来,更是助长右翼势力的发展,围堵中国。日本2016版《防卫白皮书》“满篇充斥着对中国军队的恶意,对中国与邻国关系的挑拨,和对国际社会的欺骗……德国新闻电视台2日评论说,《防卫白皮书》展示新的强硬态度,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处于新的冷冻期。”[9]台湾方面随着蔡英文的就职,不明确承认“九二共识”,着手改善台湾与日本的关系,导致台独势力猖獗、分裂势力严重,进一步加剧了东海地区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在南海方面,多个国家非法占岛,拉拢域外势力参与南海问题。“菲律宾政府不顾中国政府不参与、不接受国际仲裁的立场,向国际仲裁庭单方面提交了所谓诉状。”[10]2016年7月12日,所谓的南海仲裁案出炉,一时间南海局势顿时紧张。另外越南、印度尼西亚在此期间动作不断增加紧张氛围,2016年6月,“印度尼西亚总统周三下令,要求扩大在纳土纳群岛附近水域的海上石油勘探以及商业捕鱼活动。”[11]这些方面的矛盾在近期随着中国的崛起几乎同时爆发,且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给中国周边外交带来极大困难。如何开展周边外交解决周边问题困局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内容和时代要求,这涉及到如何使周边国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中国崛起的问题。

二、儒家文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及作用

温特认为国际体系共有知识或文化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儒家文化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地区文化,在历史上形成的以汉字、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圈,必然会对当今中国与周边国家产生影响和作用。运用儒家文化于中国周边外交工作中,更能使周边国家理解和认同中国周边外交。

(一)儒家文化在中国和周边国家中的影响及认同

儒家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儒家文化强调的“仁”“义”“信”“和”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国人的头脑中,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仁”,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个人交往注重“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12]51,“仁者爱仁,有礼者敬人”[13]150;国家层面体现为“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13]221的仁政思想。“义”,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个人行为“君子义以为质”[12]13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2]55,“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3]190,从而构建了国家行为“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14]262。“信”,是道德修养,也是立国、治国之本。“与朋友交,言而有信”[12]9,对国家来说“民无信不立”;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12]1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2]8“和”,天下为公,和美与共的重要思想。儒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12]11,与人处不干涉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94,“君子和而不同”[12]110;与周边国家相处“德不孤,必有邻”[12]33,实行德政,对朋友热情相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不友善者亦不可轻启战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2]144。以德服人,和平相处。

这些思想传播和发展到周边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和深刻认同。“所有的东亚文明——中华文明、日本文明、佛教文明和穆斯林文明——都强调自己与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时也强调他们之间的共性,这些共性常常认同于儒教。”[15]并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中形成了以汉字、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及周边国家的行为方式和思考逻辑。埃德温·赖肖尔在《日本人》一书中写道,“几乎一亿日本人都是孔孟之徒”;朝鲜柳麟锡“吾之慕中国,非我独为也,吾之先师,吾东诸先贤为之已甚矣。先贤、先师为之已甚,吾不敢不为也”[16];韩国“从在唐朝求学为官的‘东国儒宗’崔致远,到东渡高丽、开创孔子后裔半岛一脉的孔绍”[17],亦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当今,儒家文化在各国国内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日本“多久圣庙1921年被指定为国家史迹,庙内恭安殿和孔子圣龛分别于1950年和1957年被收录为国家重要文化财产”[18];在韩国“孔子‘为国尽忠,敬信节用,爱民如子,人伦之中,忠孝为本’的思想被认为是韩国国家发展和人生道路的精神能源”[19];2015年越南地方政府斥资千万建孔庙,“永福省政府部门称,这座孔庙是‘宣传尊师重教和弘扬越南传统文化的标志’”[20];新加坡“从李光耀开始……并把亚洲成功的原因归于从根本上来讲是儒家文化的亚洲文化的优点”[21]。儒家文化在中国及周边国家中得到广泛认同并具有重要作用。

(二)儒家文化在处理周边外交中成功的历史经验

儒家文化在中国作为官方文化近千年的历史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影响着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习近平指出,“要了解今天的中国、预测明天的中国,必须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当代中国人的思维,中国政府的治国方略,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22]儒家文化在东亚诸国中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并在处理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儒家思想发挥外交优势、维护世界和平也取得了许多成功的历史经验。

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把儒家文化中“和”的思想运用到中国周边外交中。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总理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0年代后期,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于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7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80年代,中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普遍准则,受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认可。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23]

第二,中国周边外交结合儒家文化树立正确义利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体现为反对帝国主义,支持民族独立。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新中国百废待兴,毅然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越南民族独立战争期间,“从1950年到1954年,中国共无偿给予越南17573万元物质援助”[24],在越南抗法斗争中,中国是惟一向越南提供援助的国家。70年代以来体现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上。中国为维护地区和平和正义,坚决制止越南70年代末推行的地区霸权主义;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予以谴责并同世界上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25]

第三,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在处理周边关系时将儒家文化中的“仁”运用到周边外交中“亲仁善邻”[26]。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与越南、老挝、蒙古以及印度等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恢复了与这些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90年代,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并向泰国、印尼等国伸出援手。21世纪以来,在解决朝核问题方面中国促成六方会谈;与东盟倡议并建立自贸区,举办APEC会议。新时期,党中央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成立亚投行,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

(三)儒家文化在当今周边外交工作中的运用

外交是以和平的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实现,中国外交是和平外交,“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论,中国人的血脉中没有称王称霸、穷兵黩武的基因”[27]。儒家文化中“仁”“义”“信”“和”等优秀文化传统,在中国周边和平外交中得到充分运用。今天将儒家文化运用到周边外交中,可以化解周边邻国对中国强大崛起的恐惧,争取理解认同,解决周边问题困局。因此,在这过程中要突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点,坚决避免与时代发展、与周边理念不相符的部分,不能有以偏概全、儒家文化“包打天下”的认识。一方面要认识到儒家文化是历史上形成的,必然带有历史局限性。要特别注意对儒家文化中糟粕的甄别,要批判地运用儒家文化,比如儒家文化中的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和天下共主的封建陈旧思想就不符合当今民主国家主权平等的国际观念,在周边外交中应该坚决避免。另一方面要认识到随着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必然会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并呈现当地特色,在运用儒家文化作为沟通交流的手段时,应该避免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儒家文化进行解释或定义,否则会产生文化霸权主义色彩,引起反感情绪。儒家文化圈是发挥儒家文化的平台和基础,对其中的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大研究力度,结合各自的国情和特点,使儒家文化真正发挥作用,破解周边问题困局,做好周边外交工作。

三、周边外交中发挥儒家文化的路径

中国周边问题困局,要得到解决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伟大,不需要与小国发展关系”,“历史上充斥着由小国之间冲突引发、最终导致大国之间战争的案例”[28]。约瑟夫·奈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采访时说:“如果能在提升硬实力的同时,也提升自己软实力的话,就能让别人心悦诚服。”“在软实力方面,中国在目前最强的应该是文化层面。”[29]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中国需要将文化因素融入到外交中来,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仁”“义”“信”“和”的思想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中具有深厚的基础,当今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格局,运用儒家文化于中国周边外交,是形势所趋、时代要求。

(一)周边外交中运用文化外交的模式和经验

21世纪以来,中国高度重视文化外交,“加强文化外交,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我国独特的文化优势,有针对性地深入进行各种外宣和做好各国人民的工作,对于展示我国公正、民主、进步的形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0]在周边外交中,中国积极发挥文化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第一,通过文化交流年搭建交流平台。2007年确定为“中日韩文化交流年”,推动三国文化部长会议,大力发展东亚文化交流。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双方在文化交流框架下,组织文艺演出,宣扬中国文化,举办了近120项活动,覆盖十余个领域。第二,互派留学生,加深交流。“截至2012年底,东盟在华留学生总数已突破6万人,而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已超过11万人;积极推动国别和区域研究,重视语言学习,深化相互了解”[31],2013年韩国在华留学生和中国在韩留学生分别约6.3万人。2015年教育部颁布新的通知,为增进相互了解,设立特别奖学金“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卓越奖学金”,2016年着手实施“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第三,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中国文化传播。目前在亚洲32个国家设有110所孔子学院,18个国家设有90个孔子学堂。孔子学院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重要场所。这些交流途径无疑推动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在促进中国外交的成功开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周边外交中发挥儒家文化的路径创新

中国文化外交自兴起以来得到很大重视,取得了显著成果和经验,但是仍然存在指导理论欠缺、方式单一、国家为主、针对性弱等不足。通过梳理发现,中国在文化外交方面仍然大有可为,特别是在周边外交中,基于儒家文化圈存在的历史基础,创新文化外交路径,发挥儒家文化在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作用,是当今周边外交的重要工作。

路径一:结合儒家文化传统,逐步建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话语体系。中国开展周边外交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不能人云亦云、削足适履。建构中国周边外交话语体系应立足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实际,充分考虑历史传承和现实情况,重视思想、文化、情感等软实力的加强与交流。我们应该看到,中国与周边国家同属于儒家文化圈,有几千年的相互交往历史,有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沟通,有相同或相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有经久不息、彼此交织的情感共鸣。这是任何西方国家无法比拟的,也是用西方思维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必须逐步建构中国特色周边外交话语体系,用本地区人民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发展本地区的国家间关系。把周边国家对儒家文化的认同和共识转化为外交话语,用儒家文化的思维讲述中国故事,这样更能够为周边国家所理解。争取周边国家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以正确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强大,强大后的中国是本地区和平力量的坚定维护者,而不是中国威胁论。

路径二:中国周边外交要突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是中国面对周边国家新形势对外交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既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亲,亲切、重感情;诚,真诚待人、讲诚信;惠,实惠、惠及周边;容,包容互鉴、美美与共。“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正是儒家文化中“仁”“义”“信”“和”等文化的时代内涵。新时期,在周边外交中发挥儒家文化的作用,就是要突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切实在周边外交工作中贯彻实践,有助于相互间的交流沟通,更有助于周边和平外交取得成功。

路径三:探索多途径、大范围、有针对性的交流途径。以中国官方、半官方组织为主,公益、文化基金,民间组织等多方参与的形式,来推动新时期儒家文化走出去,建立周边国家儒家文化圈,加强和推动圈内的文化交流。官方、半官方组织起到引导作用,在向外推广中国文化时有所侧重,着重在儒家文化圈内发展儒家文化;公益、文化基金,民间组织等要运用其独有的特点,结合当地民俗文化,有针对性地在不同国家开展不同形式的特色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对儒家文化进行内涵提炼,促进周边国家儒家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丰富儒家文化的内涵;对周边国家学生设立“儒学研究”基金、留学奖学金,激发外国学生学习、传播儒家文化的兴趣。儒家文化融入到周边外交中,符合本地区人民的利益,有利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路径四:运用经济手段,形成以文带经,以经促文的良性发展思路。在周边外交中发挥儒家文化作用不能单纯靠理论概念的生搬硬套,应该利用新媒体、新形式活灵活现地表现。运用大众传播,可以将双方都能理解、认同的儒家文化运用到电影、电视等影视题材中,既能吸引观众、增加收入,又能潜移默化地传播儒家文化。像东亚地区在家庭、责任、社会公德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周边国家对这些概念能够形成共识,具有相同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我们可以在这些方面沟通对话,把儒家文化运用到影视作品中,发挥儒家文化的交流基础作用,用儒家文化激起双方的情感共鸣,争取对方的理解,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本地区故事,通过艺术手段普及人民大众,繁荣文化市场。另外,可以借鉴迪士尼、方特等模式,打造儒家文化学习城,利用历史经典故事讲述儒家文化的传承,在潜移默化中运用儒家文化讲述中国故事。

文化是影响外交的重要因素,“哈德逊1999年曾试图通过分析在某个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维定式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她发现多数情况下每一种文化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思维模式。”[32]“民众对‘我们是谁?’的定义影响着‘我们应该怎样做’。”[33]中国周边国家很大程度上受儒家文化影响,人们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产生影响,因此发挥本地区历史传承的儒家文化,能够激起本地区的人们在外交行为中形成共识,起到凝聚人心,协调行动的作用。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难免会引起周边国家的疑虑和心态变化,我们应直面这些问题,恰当处理。在政治、军事、经济可能形成对抗、制衡的方面,坚持文化先行,民心相通。要高度重视儒家文化圈这一平台,多走动、勤沟通,加强区域内儒家文化发展,建立政治、经济联系,互通有无、民心相同,构建起一个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地区合作模式。注重用儒家文化的方式沟通交流,避免西方的思维逻辑,抵消西方文化霸权主义,主张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合作共赢、美美与共,使周边国家能以从容心态面对中国的发展,欢迎中国的发展,有助于解决周边问题困局,构建良好周边环境,营造“万花齐放春满园”的周边关系。

[1]习近平.为我国争取良好周边环境推动我国发展更多惠及周边国家[N].人民日报,2013-10-26.

[2]阎学通.道义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J].国际问题研究,2014(05).

[3]时殷弘.传统中国经验与当今中国实践:战略调整、战略透支和伟大复兴问题[J].外交评论,2015(06).

[4]王庆新.儒家王道理想、天下主义与现代国际秩序的未来[J].外交评论,2016(03).

[5]国纪平.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周边外交的实践与成果[N].人民日报,2006-12-11.

[6]王毅.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J].国际问题研究,2013(04).

[7]商务部.俄外长认为俄投资重点将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 201208/20120808314025.html,2012-08-31.

[8][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37.

[9]中国强硬回击日本白皮书批东京“意在修改宪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8/03/c_12 9200366.htm,2016-08-03.

[10]社评:滥用国际法律程序的图谋不可能得逞[N].人民日报,2014-04-01.

[11]印尼总统下令加紧南海石油勘探武装南海岛礁[EB/OL].http://mil.huanqiu.com/world/2016-06/9104112. html,2016-06-30.

[12]何宴.宋刊论语[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13]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

[14]戴圣.礼记[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1.

[15][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3.

[16]《毅庵集》卷三十《杂著》[M].汉城:景仁文化社,1973:72.

[17]孔子与孔庙在日本的特殊地位[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2/10/c_125834108_2.htm,2013-12-10.

[18]中国外交官眼中的韩国首尔孔庙[EB/OL].http:// culture.people.com.cn/GB/87423/8860293.html,2009-02-24.

[19]大马怡保孔子庙成新旅游景点每日众多民众朝拜[EB/OL].http://www.chinanews.com/hr/2012/06-28/ 3992527.shtml,2012-06-28.

[20]越南投千万建孔庙历史上越南受中国的文化影响很深[N].春城晚报,2015-06-11.

[21][美]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88.

[22]刘华.习近平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强调要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N].人民日报,2014-11-12.

[2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96.

[24]中国外交部解密档案,“1960年4月对外贸易部一局编《越南对外经济和贸易关系情况(周恩来总理访越参考资料之七)》”档案号:203-00147-07(1).

[25]社评:以正确的义利观指导对外合作——五论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N].人民日报,2013-08-28.

[26]左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01.

[27]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N].人民日报,2014-06-29.

[28]Monsieur de Callieres,On the Manner of Negotiation with Princes,p.11.

[29]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中国领导人是讲故事高手[EB/OL].http://renwu.people.com.cn/n/2013/1226/c357069-23950694-3.html,2013-12-26.

[30]唐家璇.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J].求是,2004(23):05.

[31]]教育部.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开幕[EB/OL].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3/09/17/219338 38.html,2013-09-17.

[32]王鸣鸣.外交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37.

[33]V.M.Hudson.Culture Expectations of One’s Own andOtherNations’ForeignPolicyActionTemplates:Political Psychology Vol.20[M].1999:767-802.

编辑:鹿风芍

D822

A

2095-7238(2017)01-0116-07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1.020

2016-09-08

孔志国(1992-),男,中共中央党校外交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外交、周边外交;罗建波(1975-),男,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外交室主任、非洲研究部主任,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周边外交、非洲研究、中美战略。

猜你喜欢
周边国家儒家文化外交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将惠及周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