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探析

2017-04-11 11:34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林 秒

(中共永安市委党校, 福建 永安 366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探析

林 秒

(中共永安市委党校, 福建 永安 366000)

“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迅速获得国际广泛认同,“一带一路”也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智慧、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智慧、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智慧、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智慧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习近平;“一带一路”

2013年的金秋时节,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4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特别是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自2015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目前已有80个成员国,超过了由日本主导的已成立51年的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数。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更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位代表参加,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倡举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国际共识,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根本原因在于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和光辉典范。文章谨选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四个辩证统一的原理,对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进行探析。

一、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蕴含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中强调:“这项倡议源于我对世界形势的观察和思考。”可见,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形成和提出,正是源于对现阶段社会存在的全面观察和深刻思考。

首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一蹶不振、增长乏力、持续低迷,政治动乱、地区冲突、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环境问题也伴随着此起彼伏。为了走出危机、摆脱困境,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应对,但收效都不明显,甚至出现反复和倒退。实践证明,当今国际社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济天下,唯有合作才能共生共赢。世界各国期待一个开放包容、互利互助、合作共赢的发展新平台。

其次,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一些西方国家把原因归结于经济全球化的“苦果”,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抬头之势。这给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环境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是近年来全球遭受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2016年就遭遇来自27个国家(地区)发起的119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91起,反补贴19起。可见,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谋求独立发展、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需要一个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需要一个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平台。

再次,中国经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没有真正成为世界强国。要实现由大国到强国的升级,就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需要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以全球的视野看中国、谋发展。

正是基于对这些客观存在的综合观察和思考,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并发挥着先进社会意识的积极反作用。

二、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蕴含着继承与创新的辩证智慧

作为辩证法的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上升或螺旋式变化的过程,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过程,体现了继承扬弃与发展创新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开幕词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源于历史、继承历史,但又不是毫无批判地全盘照搬,而是立足当今时代深刻变化、面向未来发展大势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

两千多年前,中国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架起了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六百多年前,中国明朝的郑和七下西洋,穿越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到访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就了海上丝绸之路的鼎盛。正如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所说:“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正是从这一宝贵遗产中汲取的智慧,获得的灵感。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历史的延续,有助于打消一些国家对于“陌生事物”的怀疑和顾虑,更好地凝聚起古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共识和认同。这也是为什么“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就很快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不管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郑和下西洋,经济合作、贸易交流都不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目的,至少不是主观而为,只是客观产生的“意外惊喜”。张骞出使西域主要目的是军事、政治联盟,共同抗击匈奴;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是展示明朝强盛国力,宣扬明成祖的恩威,招徕各国称臣纳贡。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应该批判否定的封建糟粕,我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扬弃。一方面,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不是对外扩张的“马歇尔计划”。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宣示的,中国“结伴而不结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另一方面,新时代的“一带一路”也不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对此,过去四年习近平反复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的事,建设成果也不能中国一家独享,而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理念。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习近平在“五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五路”目标,进一步发展丰富了“一带一路”建设思想。

深刻领会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中蕴含的否定之否定的智慧,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历史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带一路”建设才能行稳致远,再创新时代的辉煌。

三、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蕴含着对立与统一的辩证智慧

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揭示了万事万物的本质联系和事物变化发展的内部动因,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在辩证法三大规律中居于核心地位。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深刻把握了辩证思维的实质,创造性地运用了对立统一规律,闪烁着辩证法的最高智慧。

一是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2016年9月,习近平在杭州G20峰会上指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百花园”的比喻形象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始终秉承的“和而不同”传统文化理念和“求同存异”的对外交往原则。引领世界经济走出低迷困境的药方,并非中国独家开出,“一带一路”不是唯一选择。比如,仅美国主导的就有TPP(跨大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2011年就提出的“新丝绸之路战略”等。这些设计至今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TPP协定更以2017年1月美国的宣布退出而“开倒车”。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坚持“美国第一”的战略思维,在“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不是“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不搞生搬硬套的“推销”,也不搞一家独大的“垄断”,强调在尊重各国国情和发展道路特殊性的基础上,实现与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包容对接,寻找各国利益的“最大公约数”,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努力。

二是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起步就能全面铺开,需要把握主要矛盾,先谋求重点突破。2013年9月,习近平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时就指出,“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对于这项“大事业”,习近平认为要先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突破,强调“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一些国家还是持有等待观望态度的,需要一些样板引领。2016年8月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聚焦重点地区、重点国家、重点项目”,要“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与巴基斯坦共建的“中巴经济走廊”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两国确定实施的39个项目中,目前已有18个建成或在建,为巴基斯坦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助推巴基斯坦GDP增长率由前些年的3%以下上升至2016年的4.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样板的示范引领下,“一带一路”建设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从倡议化为行动,走入现实。

三是对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简短的话语一针见血地点出过去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并开出了针对性药方。首先在“引进来和走出去”的问题上,过去我们主要是“引进来”,而更少“走出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国到强国的升级战略提上议程,需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出去”提高开放水平和层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其次在“陆海内外联动”的问题上,过去长期存在着海路与陆路“割据发展”的客观事实,没有形成海陆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而“一带一路”则将海上通道与陆上通道联结,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相辅相成的“两条腿”。再次在“东西双向互济”的问题上,过去我们深入实施了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系列战略,但都没能有效改善生产要素过分集聚东部,以及东、中、西部发展差距拉大的困境。“一带一路”则充分考虑和利用了东、中、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以沿边、沿海、沿河、沿路为大动脉,将东、中、西地区全国一盘棋地串在一起,并推向国际舞台分工共舞,使原先在对外开放中处于边缘地位的一些省区市跃升为前沿阵地,实现追赶发展、后发发展、协同发展。

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体现了一种高瞻远瞩的世界眼光,统筹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谋划东、中、西部全方位开放战略,必将开辟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四、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蕴含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智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合规律性”,也就是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人的活动又具有一定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所谓“合目的性”就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达成主观意愿,满足利益需求。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既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又符合沿线国家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在“合规律性”方面,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建设“一带一路”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要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要践行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要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共存等意见。这些意见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发展变化的深刻洞悉,符合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符合沿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谋求独立发展、加快发展的迫切需求,符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把握。2016年11月和2017年3月,联合国全体会员国和安理会先后通过决议,欢迎“一带一路”倡议,并呼吁国际社会支持和参与建设,足见习近平“一带一路”建设思想具有无可争辩的“合规律性”。

在“合目的性”方面,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的努力方向。其实,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我们面临两个非常现实且突出的挑战。一是国与国之间的差异冲突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众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在制度、道路、理念、民族、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甚至是激烈冲突。二是官方与民间的主体差异问题。共建“一带一路”,从战略对接、规划设计到项目落地等,更多都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执政党或中央政府在主导。如果广大民众只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旁观者,也没有发言权,那么分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将可能成为空谈,反过来他们也就不会支持和欢迎“一带一路”建设。对于这两个问题,习近平有着深刻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提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强调要把密切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摆在事关“一带一路”建设兴衰成败的高度来推进。过去四年,我们与沿线国家开拓了政党、地方政府、民众、民间团体、智库等交往渠道,加强了教育、文化、科技、旅游、卫生、扶贫等各领域的合作,营造了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共存、各国民众相知相交相亲的和谐氛围,巩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民意基础,真正“让广大民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受益者”。

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和最突出的成果,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一带一路”建设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体系完整,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引。

[1]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4]厉以宁等.读懂“一带一路”[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5]马克思主义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D616

A

1008-9012(2017)04-0011-04

2017-11-23

林秒(1978- ),男,福建古田人,中共永安市委党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党建、马克思主义哲学。

(责任编辑 白继英)

猜你喜欢
倡议一带一带一路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
发起携手共赢合作倡议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