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思考

2017-04-11 11:34王克群史书铄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人民政协协商

王克群 史书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关于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思考

王克群 史书铄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 山东 济南 250014)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用,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要重视发挥人民政协的重要渠道作用,聚集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人民政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无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还是国家机关施政,都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必须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通过在人民内部各方面进行广泛的商量,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力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事好商量”,特别是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在人民内部进行广泛且充分的商量。涉及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全体人民和全社会中广泛商量;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一部分群众利益、特定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部分群众中广泛商量;涉及基层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基层群众中广泛商量。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在各个层级、各个方面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同群众进行商量,才能使我们的决策和工作更好地顺乎民意、合乎实际。

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意义

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除了具备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外,还具有不同于其他协商民主的特殊规定性,也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社会各个政党、阶层、团体、群众等就共同关心或利益相关的问题,以适当方式进行协商,形成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作出决策或决定,以实现整体的发展。

第一,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能够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有利于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体现广泛性。中国协商民主的主体涵盖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和各方面人士,围绕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广开言路、广求良策、广谋善举,使个别的、分散的意见、愿望通过协商渠道得到系统、综合的反映,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包容和吸纳各种诉求,体现包容性。协商民主坚持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原则,蕴含了合作、参与、协商的精神,既反映多数人的普遍愿望,又吸纳少数人的合理主张,既听取支持的、一致的意见,又听取批评的、不同的声音,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顺应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协商民主概念简洁、清晰、柔和,充满了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理念。协商民主强调协调、商量、和谐,比西方民主那种只讲竞争性、对抗性、排他性要好。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具有协商民主的一般含义,但与国外倡导的协商民主有着明显的不同,甚至本质的差别。协商民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和思想开明,不仅是中国对人类民主追求和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借鉴当代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置身当代世界民主潮流搭建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第三,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凝聚中国梦共识的重要条件。协商民主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中心开展协商、讨论,协商过程本身就在体现实现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它有助于促进社会群体的利益协调。协商民主更加侧重民主的实质,以承认利益多元为前提,主张协调各方利益,谋求社会和谐,适应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结构的多元化特点和政治参与的迫切需要,在建立健全社会公共协商机制、平衡整合各阶层、各方面利益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形成各方都容易接受的方案,最充分地调动社会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汇集智慧,凝聚力量。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利于实现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的目标越伟大,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继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就一定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

二、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2]中国的协商民主,除了在基层具有社会自治的功能外,其主要功能是为权力机关决策服务,是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所以,我们强调要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广泛协商。由此决定了在中国的协商民主体系中,七大协商渠道实际上是两类:一类是权力机关主持的协商民主,比如人大协商、政府协商;另一类是非权力机关主持的协商民主,比如政党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基层协商是这两类协商兼而有之。由于我们的协商民主主要是为权力机关决策服务的,非权力机关的协商民主和权力机关的协商民主有一个相互配合的问题。比如人大进行立法协商、政府进行行政协商时,会视情况和需要通过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社会组织协商集思广益,以确保科学民主决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在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过程中要加强同权力机关的有效衔接。

在中国,中国共产党是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党委也承担着领导责任,包括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协商计划,解决协商民主建设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党派团体、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章程开展协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协商活动,等等。因此,在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同权力机关的有效衔接,还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和党委工作进行有效对接。

三、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形成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3]

完善政党协商制度。政党协商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突出特点是政治协商。完善政党协商制度,首先要规范协商基本形式,主要是规范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直接政治协商和通过人民政协实现政治协商。这两种形式特点各异,不能相互代替。要进一步明确两种形式各自的协商计划、内容、程序,同时建立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直接向中共中央和地方党组织提出建议制度。其次要保持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中国共产党是政党协商的主导者,既要对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引领,又要充分听取其意见建议。民主党派要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批评意见。再次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主党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政党性质和政治定位,为他们履行职能创造条件。

健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重点是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落实好“各级党委和政府、政协制定并组织实施协商年度工作计划,就一些重要决策听取政协意见”的要求。要提升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我国现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确保各级党委、政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安排和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在决策前与社会各界代表人士广泛协商。要着力就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的主体、内容、程序、协商成果的应用反馈等,形成明确规范。

规范立法协商和行政协商制度。开展立法协商是国家权力机关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要健全立法论证、听证、评估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派团体、社会组织等在立法协商中的重要作用。行政协商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决策协商,完善协商机制,及时充分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确定专门机构收集分析各方面意见建议,在决策时充分吸纳。对于各方意见分歧较大的决策事项,应扩大协商范围,充分协商,审慎决策。

建立社会协商民主制度。社会协商的主体是以基层党委、政府为重点的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者、各类社会组织和受政策影响的民意代表。新形势下,社会协商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社会协商已在政府涉及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价格调整、城乡社区自治组织的公共决策等范围内有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创造了很多有益经验。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协商主体、内容、程序和范围作出规范,特别是制定公共决策过程中,要扩大各类社会组织尤其是新社会组织参与协商的范围,将其纳入有序政治参与的轨道。

四、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4]政协章程在总纲部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这个定位明确了人民政协作为一个协商议政平台,它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主体力量是政协委员,制度基础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把握人民政协平台属性,核心要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人民政协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始终牢记人民政协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坚持围绕改革发展献计出力。

人民政协是政治色彩鲜明的协商平台。政治性是人民政协最鲜明的特点。准确理解人民政协的协商平台属性,首要的就是把握它的政治性。只有抓住了这个最大特点,政协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人民政协平台属性的认识,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五、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5]

政协工作只有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优势,才能有更大的作为,才能取得成效,才能创新发展。要把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作为政协工作的主线,找准党委、政府正在谋划的重大问题、正在实施的重大战略,抓住事关全局的大事,既议政又监督,既献计又出力。要在“准”字上下功夫,准确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准确领会党委的工作意图,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愿望;要在“精”字上下功夫,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要在“深”字上下功夫,深入基层,深入调研,深入思考;要在“实”字上下功夫,活动安排要实,工作措施要实,履职平台要实;要在“效”字上下功夫,把履职成效体现在党委政府满意上,体现在人民群众满意上,体现在政协参加单位和委员满意上。

政协必须始终以高度的思想自觉、鲜明的政治态度、有力的实际行动,经常主动地向中共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中共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充分发挥团结联谊功能,广泛增进和凝聚共识,切实把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

坚持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尊重多样性、寻求一致性。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政协大团结大联合的最大政治共识和最大公约数。坚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求同存异、合作包容,在坚持一致性中尊重多样性,在包容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

六、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

准确把握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定位,是做好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基石。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6]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上,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协组织的各种活动中,依据政协章程,以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协商式监督。协商式监督是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这是因为:第一,政协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开展监督不是靠强制约束力,而是靠政治影响力。第二,政协民主监督源自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它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别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第三,协商是政协民主监督的特点和优势。在政协民主监督工作中,协商是方式和原则,监督是手段和途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是目的。

抓住政协民主监督的重点。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人民政协要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必须聚焦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着力对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明确政协民主监督的重点,有利于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强化问题导向,找准存在的困难、短板和薄弱环节开展工作,使监督不流于现象表面,紧扣关键内容、精准聚焦发力,从而提高监督实效。广大政协委员要敢于讲真话、建诤言,及时反映真实情况,勇于提出建议和批评,帮助查找不足、解决问题,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举措落到实处。

丰富和完善民主监督形式。会议监督、视察监督、提案监督、专项监督、其他形式监督。人民政协要集成运用民主监督形式,坚持形式与内容相匹配,同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职能相结合,融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寓监督于协商会议、视察、提案、专题调研、大会发言、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活动之中。同时,鼓励各级政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民主监督的方式方法。

规范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程序。人民政协发挥作为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把协商民主贯穿于履行职能全过程,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需要不断提高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一是确定监督议题。重点监督议题纳入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征求政府意见后,报党委讨论确定。二是组织监督活动。重点监督议题安排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牵头负责。三是报送监督意见。重点监督意见根据需要由政协主席会议研究审议后报送。四是办理监督意见。对于政协会议监督意见等报告,党委和政府应专题研究,或交相关部门办理;党政督查部门要加强对办理情况的督查。

中共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民主不能缺席,协商民主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1][2][3][4][5][6]习近平十九大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3).

D613

A

1008-9012(2017)04-0037-05

2017-11-16

王克群(1955- ),男,山东枣庄人,济南市委党校马列所教授,主要研究党的方针政策;史书铄(1983- ),男,山东济南人,济南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党的方针政策。

(责任编辑 白继英)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人民政协协商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