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仙配》为例谈黄梅戏的研究

2017-04-13 22:54王鹏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黄梅戏传承现状

王鹏

内容摘要:戏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代表,从古至今都发挥着难以替代和积极的作用,而其中黄梅戏从地方戏剧发展成为被全国人民熟知的戏剧,其代表作《天仙配》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黄梅戏的发展现状,结合《天仙配》的改编,传承与发展,对黄梅戏未来的发展构思进行具体和系统阐述。

关键词:黄梅戏 《天仙配》 现状 传承 发展

虽然黄梅戏开始时在地方的影响力比较大,但是《天仙配》的问世为黄梅戏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创作方式和音乐形态上仍然保持着黄梅戏传统音乐和浓郁的地方风格,该剧在黄梅戏艺术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从《天仙配》的改编,对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入手,对黄梅戏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探讨,才能根据其中出现的问题和有着不足与缺陷的地方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使得黄梅戏未来的发展构思能够在当前条件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文化中的审美要求。

1.黄梅戏发展的现状

为了符合黄梅戏的发展要求和当前社会的审美标准,就需要研究一下黄梅戏发展的现状,再根据已有的研究和进行的实践做出调整和改进,才能在满足黄梅戏发展的需要和弥补其中的不足的基础上对黄梅戏的现状进行全面和具体的了解,把黄梅戏的传承和发展的进程掌握在研究人员手中。

1.1人才的匮乏

黃梅戏作为我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正是黄梅戏能够有今天在全国的影响力的原因。而在当前阶段,黄梅戏的后备人才十分匮乏,主要原因是在专业人员老龄化严重的同时许多黄梅戏专业学校和剧团难以吸收优秀生源,这就造成了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戏曲大师的后备者都出现不足的情况。

1.2观众的减少

科技的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视艺术和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年轻人相比戏曲对电影,KTV,电脑游戏等快餐式娱乐方式更加青睐,而音乐形式也更偏向流行,摇滚和电音等。这种现象无疑使得黄梅戏的观众在不断减少,没有观众意味着黄梅戏得不到实质的发展和共同的认可,归根结底不利于艺术价值的提升。

1.3 缺少高质量的剧本

基于上面两点的变现和作用,黄梅戏的发展之路更加难走,受众范围和发展空间都会越来越窄,高质量的剧本变得十分稀少,使得黄梅戏未来创新和发展被限制住了。一旦缺少优秀的黄梅戏剧本,戏曲的创作活动缺乏活力和动力,有着新鲜题材和优秀剧本的黄梅戏更加缺少,使得对黄梅戏有深入研究的专业人士难以创造和编制。

2.黄梅戏《天仙配》的改编

《天仙配》作为黄梅戏这一戏剧中的经典,随着时间的流逝做出了相应的改编,这种现象和变化其实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的,只有一种文化在不同时期都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和社会的精神文明,才能继续传承和发展这种文化。所以,笔者从《天仙配》剧本的改编,拓宽受众空间,深化民间情意,雅化民间曲调与古典声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

2.1 对原有剧本进行审美发现与提升

黄梅戏《天仙配》在剧本的改编中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变动。一方面,对原有剧本的审美提升。改编主要以“特征化”为重点,在运用了古典艺术意境的审美优势的基础上,把整个故事中极具特征性的细节进行强调以引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在无形之中提升了审美水平。另一方面,《天仙配》的审美领域被作为戏曲美学的典范文本,从而赢得广泛的赞誉和受众,其实是在价值选择中强化了对人的取向和美学意蕴,进行审美的升华。

2.2 拓宽受众空间与深化民间情意

偏向文人化的《天仙配》利用了中国诗词曲通用的因简去繁,以简约的话语或话语结构构建起生动的故事世界,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以使受众感受艺术境界时的体验空间得以扩展。故事内容空间的拓展,表演形式中动作意蕴的丰富等都是拓宽受众空间和深化民间情意的有效措施,在改编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3 民间曲调与古典声律的雅化

改编的《天仙配》在曲调方面将民间唱腔朝着文雅的方向改进,用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意绪。一方面运用民间曲调表达动人的恩爱情感,并使这一情感增添令人怅惘凄迷的色调;另一方面,舞台布景把古典艺术的意境创造方式融合到戏曲表演和演员动作上,情景化的叙事唱词也是雅化的表现方式之一。

3.《天仙配》对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既然《天仙配》是黄梅戏发展历程中非常关键的部分,又可以代表黄梅戏对原有文化继承与发展,所以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对《天仙配》进行分析。关于传承方面的语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唱腔特点等,发展方面的唱腔,表演艺术,艺术传播方式等是研究的重点,在本文的分析中也有所体现,需要研究人员和传承者在实践中把握分寸和掌握进度。

3.1《天仙配》对黄梅戏的传承

第一,《天仙配》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天仙配》是从民间小戏发展而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着最普通的人民生活。特定的地域,特定文化背景,特定人群的艺术审美是黄梅戏产生的背景,兼容了南北特点的黄梅戏音乐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也是造就了独特唱腔的原因。第二,传承了传统黄梅戏的唱腔特点。五声徴调式及窄声韵与单四声框架的宽声韵结合的旋律音调结构类型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

3.2 《天仙配》对黄梅戏的发展

第一,唱腔的发展。不拘泥于黄梅戏旧有曲牌和固有的唱腔模式,根据需要融入了藏族音调,西北音调,淮剧音调等音乐成分。第二,表演艺术发展。没有严格表演体系的特性使得吸收和融合性更高,打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性。第三,艺术传播方式的发展。电影与戏剧的结合使得《天仙配》在保留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将生活画面舞台化。

4.黄梅戏未来发展的构想

黄梅戏作为一种艺术,自然也有通过进化而繁荣和发展的过程,这不仅是对历史积淀的继承,还是迎合时代发展趋势的表现。如果想要黄梅戏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好的规划和创新,就需要通过政府重视以增加财政投入,专业教育以培养接触人才,走进课堂以弘扬民族文化,网络宣传以呼吁群众参与进来,使得黄梅戏能在有效措施的实施中发挥艺术文化中独特的魅力。

4.1 政府重视,增加财政投入

对黄梅戏的发展最有助益的就是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只有依靠政府的财政收入才能更好地促进黄梅戏的研究,宣传和创新,使得黄梅戏得到有效的发展并提升该剧种的地位。政府的支持和赞同既是黄梅戏发展的基础,又是黄梅戏提升自身地位的关键,所以增加财政收入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黄梅戏受到资金阻碍的问题和难处。

4.2 专业教育,培养杰出人才

专业的教育是黄梅戏长远发展的重要措施,就如安徽省戏校和省艺校黄梅班都大力培养黄梅戏编剧和演员等专业人才,为传承黄梅戏奠定了人才基礎。杰出的黄梅戏人才是其能够长远的发展的基础,这离不开专业教育提高人才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帮助,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和研究人员需要注重专业教育对黄梅戏每个阶段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4.3 走进课堂,弘扬民族文化

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无论对于哪一个行业都是非常特别的,需要受到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黄梅戏作为音乐教育走入课堂是戏剧发展的很好的途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实现弘扬民族文化,把黄梅戏的文化语境融入到学生和老师的学习和工作中,才是黄梅戏走进课堂的最终目的。

4.4 网络宣传,呼吁多多参与

如今网络化的时代走进人们的生活,完全可以利用多种媒体对黄梅戏进行宣传。举例来说,建立功能强大的黄梅戏专业网站,让更多的黄梅戏爱好者参与近来,使得当前面对的黄梅戏传承与发展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是利用媒体途径扩大宣传的实例,无形之中也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和经济的发展。

5.总结

总而言之,研究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并结合《天仙配》的改编历程,既有助于发现黄梅戏与现代审美的差别,又对黄梅戏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构思。正是因为现代化的思维和审美需求对黄梅戏产生了影响,《天仙配》才会随着时间和实践的发展产生变化,这正是研究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和通过经典反作用于戏剧的关键之处。本文从黄梅戏的现状,《天仙配》的改编,传承与发展,黄梅戏未来发展的构想等进行研究,为同行业工作人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研究黄梅戏,以《天仙配》为例不仅能够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还为黄梅戏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邢康.浅析黄梅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黄梅戏《天仙配》为例[J].北方音乐,2015,(12):91-91.

[2] 王丽.黄梅戏声腔艺术的审美与教学[J].黄梅戏艺术,2014,(2):22-23.

[3] 邵敏.黄梅戏的生成繁衍与文化生态[J].江淮论坛,2013,(1):179-183.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猜你喜欢
黄梅戏传承现状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