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钤印的类型与意蕴

2017-04-13 10:05蔡云峰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藏书家钤印刻本

蔡云峰

(韶关学院 图书馆, 广东 韶关 512005)

古籍钤印的类型与意蕴

蔡云峰

(韶关学院 图书馆, 广东 韶关 512005)

钤印是我国古籍文献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类型各异。梳理、归类和辑录古籍钤印,有助于人们了解古籍的递藏流传过程、版本鉴别功能以及藏书者的思想情感,以明确古籍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

古籍;钤印;印章

钤印,中国古代官方文件或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是书籍在流传过程中由藏书者钤盖的印记、印章,用以表明书籍的所有权及表达收藏者个性情趣的一种印记。清末著名学者、藏书家叶德辉在《藏书十约·印记》中是这样描述藏书钤印的:“藏书必有印记”。藏书印记是研究我国历史文献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一、古籍钤印的类型

梳理、归类、辑录藏书章,应该参考《金石大字典》、《中国印鉴赏手册》、《古印章》、《中国藏书家印鉴》等文献资料,逐字辨认每方钤印的内容。就印文内容而言,古籍钤印可归纳为名章印和闲章印两大类。

(一)名章印

名章印是藏书章中最常见的一种,它表示书籍的归属。按照不同的所有者,此类藏书章又可分为公章和私章两类:

其一,公章。指官方机构的印章。从古代的官府藏书机构到近现代各种类型的图书馆,大都拥有藏书章,内容往往是“某某馆图书”、“某某馆藏书”[1]。此类藏书章不多,如馆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岭东使署刻本《后汉书》(一百卷)一书,钤有“广东省立总三师□学校图书馆”及“北江书馆藏书”。

其二,私章。指个人的印章。又可以细分为姓名章、字号章、别号章、斋名章等;有些还可以是籍贯、姓名、字号合刻;籍贯、姓氏和堂号合刻。

姓名章:是私印中最常见、常用的,而且往往在比较正式的场合下使用,表示个人的信用符记。如钤在清康熙六年(1667)汇贤斋刻本《山海经》(广注十八卷 图五卷)的“卢文弨印”;清光绪七年(1881)浙江书局刻本《御选唐宋诗醇》(四十七卷 目录二卷)的“叶浩章印”。

字号章:古代对于个人的取名比较讲究,除有姓有名外,还产生了与名相应的字、号。平时直呼其名为不恭敬,可以称呼他的字、号[2]。如钤在明刻本《世说新语》(六卷)的“蒨士”。

别号章:藏书者姓名以外的名号为别号,表述个人的志趣情操或某一方面的特点,藏书者只要喜欢某些词、思想、志向、地名等都可以作号[2]。如某人士、某道人、某居士、某逸士、西阳、青云等,一个人可以有几个号。王龙文(1864-1923)号平养居士,如钤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枕谥书塾刻本《六朝文絜笺注》(十二卷)的“平养居士”。

斋号章:以自家藏书的斋、室、楼等名称入印,也有称为斋馆印或藏书处名印。如馆藏清嘉庆八年虞山张氏照旷阁刻本《宋季三朝政要》(六卷)所钤的“瓶花斋童氏印”。

籍贯、姓名、字号合刻章:如钤在清光绪五年(1879)据明毛氏汲古阁本摹写刻本《陶渊明文集》(十卷)的“南海黄氏秩南任恒”。

籍贯、姓氏和堂号合刻章:如馆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善化章经济堂刻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钤的“吴江敬恕堂陈”。

(二)闲章印

闲章印是指镌刻姓名、斋室、职官、藏书印等以外的印章,用以表达其藏书观、惜书情、旨趣欲求、处世态度等。其印文常以某某家藏、秘籍、鉴藏、珍藏、藏真、鉴赏等出现,以反映藏书家意愿[3]。包括以下三种:

其一,箴言印,以格言、警句作为印章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表达藏书者的治学态度或者是对书籍的情感,以规劝、告诫后人为目的。如馆藏清光绪十八年(1892)善化章经济堂刻本《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钤的“正阳藏书子孙法守”,表达要求后世子孙谨守法度的期望,以达到箴规后人的目的。

其二,鉴赏印,表示藏书者鉴赏过了的。多含有“珍藏”、“曾藏”、“阅过”、“过眼”、“过目”、“经眼”、“眼福”等字眼,表达了藏书者对图书的珍爱之情。如馆藏清末刻本《湘军志》(十六卷)所钤的“焯琛珍藏”、清乾隆四十年(1775)凌云亭刻本《吴诗集览》(二十卷 谈薮二卷)所钤的“梦园观过”、清刻本《曝书亭集》(八十卷 附录一卷)所钤的“修贤读过”等,都洋溢着浓郁的爱书之情。

其三,记事印,用与藏书有关的事作为印章的内容。如馆藏清同治十二年(1873)岭东使署刻本《后汉书》(一百卷)一书钤有“南韶连道林贺峒捐置”;明东吴徐氏东雅堂刻本《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遗文一卷 集传一卷)钤有“会稽徐树兰捐”。说明了这两种书的来源情况。又如馆藏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广雅书局刻本《唐会要》(一百卷)钤有“粤东双门底文英阁督造”;清光緒十年(1884)行素草堂刻本《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钤有“扫叶山房督造书籍”,说明这两种书是由粤东文英阁、扫叶山房监督刻造的;再比如,馆藏清同治十三年(1874)辅德书局刻朱墨套印本《御批历代通鉴辑览》(一百二十卷)所钤的“不学浒中湾巷口曾三余堂支取”。

二、古籍钤印的意蕴

古籍上的钤印数量多,内容繁杂。以类型区分,有比较全面的条理性认识。笔者拟从古籍的递藏流传、版本鉴别功能、藏书者思想情感、古籍的文物价值及史料价值等五个方面阐述古籍钤印的意蕴。

(一)揭示古籍印记蕴含的古籍递藏、流传历程

藏书印的钤盖是有一定规律的。一书若是经过多人所藏,通常是最先藏书者钤印于首卷卷端最下方,后藏者则依次往上钤盖,以至于天头、栏外。据此便可知晓这一图书的递藏、流传过程。如馆藏《谢康乐集》(四卷)一书,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刻本,其序跋1首叶从下而上钤盖了“钦训堂珍藏印”、“苐氏少山收藏”。“钦训堂珍藏印”为爱新觉罗·永璥的藏书印。爱新觉罗·永璥,号益斋,别号素菊道人,又号钦训堂主人[4],是理密亲王允礽的孙子,清代书画家。他擅长书籍字画的鉴别,收藏甚为丰富。今世流传的书籍、字画,其上钤有“钦训堂藏印”的,都是经过他品定的。可见,该书不仅为爱新觉罗·永璥所藏,也后曾为苐氏少山的架上之物。又如《吴诗集览》(二十卷 谈薮二卷)一书,钤有“顺德黎骚畼九据梧寻梦室所藏经籍书画印记”、“南海区梦园藏”、“梦园观过”、“梦园匧衍”、“据梧寻梦室”、“畼九藏书画记”等7枚钤印,可见此书先是流入南海,为区梦良收藏,后又为顺德黎畼九据梧寻梦室所有。

(二)揭示古籍印记蕴含的版本鉴别功能

不同时代的藏书家,有很多是知名学者。他们学识渊博,经由他们鉴定或者钤印的书籍,大多为精刻本。在得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时,他们往往会在卷首或者卷尾,或者是扉叶上书写题跋、识语,叙述其内容的正误、版刻年代、流传情况、收藏源流以及个人得书经过等等[5]。又如馆藏《山海经》(广注十八卷 图五卷)一书,为清康熙六年(1667)汇贤斋刻本。书内有清代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教育家卢文弨(1717-1795)“抱经堂印”、“卢文弨阅正”、“卢文弨印”等4方藏书印,由此可见收藏者对该书的重视程度。因此,通过名家的藏书印,可以帮助后人识别书籍的版刻时代。凭借藏书印资以考证、勘验书籍真伪、价值、藏书流派、书目著录等。因此,藏书印具有识别与标识的作用,被认为是鉴别版本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揭示古籍印记蕴含的藏书者思想情感

宋人姜夔曾说:“一家之说,自有一家之风味,如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藏书印文正是如此,每位藏书人就有一种藏书印文的风格。藏书印是读书人情思的宣泄,细细品味,可以明了古人的思想,探寻古人的幽思,解开古人的情怀。宋代藏书家尤袤言读书“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从钤印的内容上可探视藏书家的精神理念,每位藏书家的爱书、痴书、护书、读书、校书、编书、刻书的情怀都倾注在钤印中[6]。如馆藏清道光十二年(1832)眉州三苏祠刻本《三苏全集》(二百零八卷)一书中所钤的“开卷有益”,反映了藏书者勉励后人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的这么一个思想。

(四)揭示古籍印记蕴含的文物价值

文物价值是凝结在历史遗迹、遗物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藏书钤印正是存留于历史遗物中的历史遗迹,是藏书者、篆刻者思想智慧的再现,其文物价值不言而喻。年代越久远,文物价值就相对越高。如馆藏《山海经》为清康熙六年(1667)汇贤斋刻本,有“抱经堂印”、“卢文弨阅正”两方阳文朱印。“抱经堂印”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藏书家卢文弨(1717-1795)的藏书印章。卢文弨于乾隆三十年(1765)担任广东乡试主考官。这些名家所钤之印记留存至今,无论该书的价值如何,仅凭这些钤印就已是价值不菲。随着年代的久远,愈显珍贵,其文物价值也必然随之提升。

(五)揭示了古籍印记蕴含的史料价值

史料价值就是历史材料(一般地说,以文字材料为主,也包括实物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7]。小小藏书钤印,字数不多,但方寸之间却凝聚了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正如文献目录学家郑佛章先生所说的,它“本身就是重要文献资料”。藏书钤印一般包括藏主的姓氏字号、生年行第、乡里籍贯、官职履历、书斋雅号、鉴赏品记、志趣爱好、警语箴言等等,可谓“图书府中赏朱痕,从中既可以看出各藏书家的癖好志趣,更有助于判断一书的收藏和流传[8]。通过藏书钤印,可以考查藏书家的姓名、别号、藏书楼乃至籍贯、官职里居、年龄甚至形迹、交往,窥见藏书家的个人修养、处世态度及藏书观念,是研究我国历史文献发展变化的重要依据。

三、结语

古籍钤印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藏书家(出版)收藏书籍的标记。通过整理这些钤印,有助于人们了解古籍的递藏流传历程、版本鉴别以及藏书者的思想情感,明确古籍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归类、辑录古籍钤印不仅是古籍整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工程。

[1]王延红.论古籍藏书章整理的意义[J].图书馆论坛,2005(5):214-215.

[2]白淑春.藏书印章初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2):61-64.

[3]熊焰.试论藏书印的源流、类型及功能[J].东南文化,2003(8):36-39.

[4]高兴璠.爱新觉罗·永撇[J].满族研究,1997(3):58-59.

[5]刘伟.冀淑英版本目录学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9:25-26.

[6]李烨.雅玩藏书印:中国文人的典雅情怀[J].东方收藏,2010(5):70-71.

[7]皮明勇.谈谈如何分析史料价值[J].历史教学,1986(11):45-46.

[8]林申清.明清著名藏书家藏书印[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

On the Type and Meaning of Ancient Seals

CAI Yun-feng
(Library of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The sea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ancient book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rough sorting,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of ancient seals, can help people understand the ancient Tibetan history, spread recursive version identification function and the collection of thoughts and feelings, clear ancient cultural relic value, historical value.

Ancient books; seal; seal; finishing

G256.1

A

1007-5348(2017)01-0071-03

(责任编辑:明 远)

2016-12-29

2014年韶关学院校级课题“粤北韶关古籍现状调查及其保护研究”(SY2014SK191)

蔡云峰(1972-),女,广东清远人,韶关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文献资源组织与利用。

猜你喜欢
藏书家钤印刻本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本期拉页
夏昶作品欣赏
担当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水墨名家
清藏书家袁廷梼枉生平发覆[1]——一个苏州家族的兴衰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