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忽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2017-04-14 03:35李积鹏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0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教育

李积鹏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儿童忽视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析

李积鹏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曲阜 273165)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家庭教育中的儿童忽视问题突出,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和社会忽视等现象易发多发。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忽视问题,文章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开展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合作等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忽视问题的有效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儿童忽视;家庭教育

一、引言

全国妇联于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达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1]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发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社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大群体。留守儿童的相关研究肇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研究成果日趋丰富和完善,留守儿童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教育、学习、心理、安全等,大多得到了系统研究。虽然学界普遍认为留守儿童并不等同于问题儿童,但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难以回避,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尤为突出。

家庭教育指的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具体而言,其主要指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和培养。[2]一般来说,家庭教育主要实施者为父母,但与之不同的是,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实施者大多为祖父母或留守在家的父母一方,也有部分为亲戚朋友。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由此划分为多种形式,如单亲教育、祖辈隔代教育、亲属教育以及同辈或自我监管等。家庭结构的拆分以及家庭教育功能的逐步弱化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不断恶化,家庭教育环境亟需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及家庭教育主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严厉管教、过分干涉、忽视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以及情感温暖等积极的教养方式在留守儿童身上较为常见。

基于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以及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从儿童忽视的视角出发,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探求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儿童忽视问题并提出一定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儿童忽视问题的具体表现及成因分析

儿童忽视(child neglect)指的是家长或照看者未能及时提供儿童各方面发展所需要的支持,如健康、教育、情绪发展、养育、居所以及安全生活等,以致危害或损害了儿童的健康、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和社会发展,这包括没有尽可能地监管和保护儿童使其远离伤害。儿童忽视是四类常见的儿童伤害(child maltreatment)形式之一,相比于儿童虐待等“有形”的儿童伤害形式而言,儿童忽视这种“无形”的方式发生率更高、波及面更广、隐匿性更强、影响更大,而且不良影响有可能贯穿整个儿童期和成年期。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忽视率和忽视度均处于较高水平。[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儿童忽视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身体忽视。儿童身体忽视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忽视经历有可能会损害儿童的生长发育,农村留守儿童易于遭受身体忽视,多出现饮食不规律、营养摄取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据赵秀峰等人的研究,相比于非留守儿童来说,由单亲照顾的各年龄段男童及低年龄段的女童生长发育状况较差。[4]潘池梅等人的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率、消瘦率以及超重率等方面差异显著。母亲外的留守儿童在生长迟缓率以及超重率等方面均为最高水平。在膳食结构上,农村留守儿童摄入较少的奶类、鱼类、蛋类等。[5]

对儿童进行哺育和照料,通过满足、训练和引导儿童的一系列生理需要,使其具备一定的生活能力是家庭教育的首要目的和做法,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前提。身体忽视的发生表明,留守儿童照看者缺乏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是身体忽视发生的一大原因。此外,由于祖辈或其他照看者忙于农活,也使得儿童的饮食变得不规律。总体来说,父母及照料人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其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令人担忧。

(二)情感忽视。农村留守儿童所处的留守处境对其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的父母或照看者常常忽略了与留守儿童感情、精神和心理交流,儿童易于遭受情感忽视。相关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远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有着较低的自我意识水平、较强的孤独感以及较高的焦虑水平[6]。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或者不愉快时,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倾诉对象,得不到来自家人的支持和引导,对问题的认识极易产生偏差,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家庭的感受过于消极。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认知偏差、孤独、抑郁、焦虑等认知及情感问题,更有甚者出现欺凌他人、违法犯罪等偏差行为。

究其原因:其一,因父母外出打工,家长无暇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临时照看者只注重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忽略了对儿童的情感教育,造成家庭教育中情感教育缺乏。其二,父母或照看者的情感教育意识淡薄,“重养不重教”现象依旧较为突出,留守儿童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满足,但精神生活日趋匮乏。其三,学校和社会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持,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情感问题缺乏关注,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留守儿童情感忽视的发生。

(三)教育忽视。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始于21世纪初期,在国家一系列文件和政策的指导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所缓解,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不断扩大,当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然存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职能弱化十分突出,当面对生活中的难题时,留守儿童无法获得父母及时的指导,与父母少有的交流也多以父母的要求和训导为主,加之父母或照看者教育观念的偏差更是加剧了上述问题。学校教育方面,依据段成荣等人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入园率低,没有按规定完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的受教育机会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普遍存在进度滞后、超龄入学的现象。[7]

导致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父母与孩子的分离是教育缺失的首要原因,留守儿童缺少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其次,学校疏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家庭教育不足或缺失的情况下,未能积极承担起育人立人的责任。再次,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重视不够,乡村教师短缺、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经费投入不足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随迁入学问题尚缺乏有效的对策;最后,社会缺乏积极有效的支持系统,社区留守儿童照看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的数量仍有较大缺口,诸如心理咨询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亟需建立。

(四)安全忽视。据相关报道,农村留守儿童中约半数曾遭遇过意外伤害,自2010年后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增长,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中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其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具体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易于受到溺水、触电、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的威胁,易于成为同伴攻击、校园欺凌以及人身侵害的对象,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漠视生命、轻生事件也有发生。令人意外的是,依据相关研究,家庭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发生地,占比36.4%。[8]父母或照看者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忽视已成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注意,乡村及偏远地区假冒伪劣的食品用品以及校园周边的垃圾食品已成为留守儿童食品安全的重大威胁。

(五)医疗忽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医疗忽视问题与身体忽视和安全忽视密切相关。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亟需改善,医疗需求或保健需求通常不能得到及时的满足。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是儿童的重要权益,但受困于农村基本的医疗条件以及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医状况很不理想。农村的医疗机构一般以村级卫生室为主,医疗设施较为简单,只能胜任一般的治疗与保健。此外,留守儿童的照看者大多为祖辈,缺乏基本的医疗认知和现代医疗观念,预防和保健意识薄弱,只有在儿童得了严重的病时,才送去医院就医。

(六)社会忽视。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机制不健全、法律法规和关爱服务体系不完善、儿童福利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这些都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遭受社会忽视的威胁。此外,全社会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意识淡薄,贫困导致的社会阶层固化,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都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对儿童进行社会性培育,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家庭教育的首要职责,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留守儿童社会忽视的发生。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反映着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基本需要的忽视。儿童忽视不仅会对儿童早期身心特征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也影响着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有着强化和熏陶作用,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道德品质养成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从另一方面来讲,家庭教育的缺失也会引起各种儿童忽视问题的出现,因此儿童忽视与家庭教育间的关系不容忽视。

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忽视问题的干预对策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留守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大多经济收入低、生活条件差,为了摆脱家庭困境,越来越多的父母离家外出打工,由于政府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现实条件的阻碍,农村儿童不得以与父母分离,农村留守儿童随之产生。因此,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民向新市民转变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减少留守现象的根本出路。政府要积极承担这一职责,要为农民工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积极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要积极制定并贯彻落实相关政策,通过组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此外,政府还应该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政策,为随迁儿童提供生活医疗、义务教育、监护照料等方面的帮助,促进随迁子女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坚持依法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视野是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时代要求和法制建设的必然趋势。现有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缺乏针对性,当留守儿童权益遭受侵害时,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难以提供有效的法律干预手段。因此,各级政府首先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立法,对家庭教育进行明确清晰地表述,对家长的监护责任和抚养义务进行明确要求。司法部门要严格执法,依法对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个体或单位以及不积极履行监护职责的家长进行处罚,此外,要加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援助力度,对侵害留守儿童权益的案件及时干预。

(三)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广泛参与,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参与、多管齐下。[9]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庞大、问题复杂,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各级各类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和企业爱心学校等社会力量是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社会力量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专业指导,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技能培训以及社会融入等方面有着完备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其能够深入家庭、学校、社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带头作用,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民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意识,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四)开展教育扶贫和精准扶贫,助力农村留守儿童精准脱贫。国务院于2016年底颁布《“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其中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等专项扶贫工程”,农村留守儿童无疑是专项扶贫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教育扶贫是有效扶贫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其在促进农村留守儿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就业能力、改善家庭条件等方面起着直接而有效的作用。教育支持下的精准扶贫要创新教育扶贫政策,完善教育扶贫机制,做到“扶智”与“扶志”并举,增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就业能力,减轻就业负担。此外,要不断丰富和扩大农村教育资源,完善乡村教师队伍培训,提高乡村教师整体水平,建设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成才保驾护航的乡村教师队伍。

(五)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合作,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立体保障。为了达成儿童健康成长的共同目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应当建立“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重要基础,家庭教育出现问题也必然会影响到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学校和家长要不断沟通,增强家校合作的意识,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朋辈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互帮互助。家庭是社区的构成单位,每一个家庭都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中,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息息相关,高质量的社区教育为家庭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亲职教育来提高家长自身素养,多开展服务性学习和社会支持活动,增强留守儿童道德水平和心理弹性。

四、总结

家庭教育是对个体影响最为深远、最为持久的教育形式,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坚实基础。本文基于儿童忽视视角,在以往研究及相关调查的基础上,从身体忽视、情感忽视、教育忽视、安全忽视、医疗忽视以及社会忽视等六个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总体来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儿童忽视问题十分突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父母或照看者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学校及政府未承担应尽职责,社会支持系统不完善等。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协力、多管齐下,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应当通力合作,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构建立体保障。

[1]全国妇联课题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J].中国妇运,2013(6):30-34.

[2]黄河清.家庭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7-10.

[3]杨文娟,潘建平,杨武悦,等.中国农村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忽视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2):169-171.

[4]赵秀峰,孙涛.山东省农村3~7岁留守儿童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6(1):145-148.

[5]潘池梅,陈心容.农村留守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6):708-711.

[6]赵苗苗,李慧,李军,等.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1):60-63.

[7]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3):13-29.

[8]刘梦,李莹,李祎瑶,等.儿童意外伤害与儿童忽视:问题与出路[J].社会建设,2016(2):4-17.

[9]王敬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0(2):141-143.

[责任编辑 杨贺]

本刊声明

为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加强知识信息推广力度,本刊已许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CNKI中国知网及其系列数据库产品中,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该著作权使用费及相关稿酬,本刊均作为作者文章发表、出版、推广交流(含信息网络)以及赠送样刊之用途,即不再另行向作者支付。凡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即视为同意我刊上述声明。

G459

A

2095-0438(2017)10-0148-04

2017-03-29

李积鹏(1992-),男,山东泰安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14JYJ12)。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