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脾胃与情志病

2017-04-15 07:47黄文彬郑贤辉黄苏萍刘启鸿蔡华珠
福建中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化生五脏津液

黄文彬,郑贤辉,黄苏萍,刘启鸿,蔡华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探析脾胃与情志病

黄文彬,郑贤辉,黄苏萍,刘启鸿,蔡华珠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122)

脾胃;情志病;从脾胃论治

中医学理论认为情志是人体对于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正常反馈,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过大,思虑太过,情志不遂,情志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中医治疗独具特色,对情志病的辨治多从心、肝、肾入手,而对脾胃论述较少。脾具有主思、藏营、舍意的功能,脾与胃以膜相连,互为表里,是一身气机升降的通路,能够协调全身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又在调节情志活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故笔者认为情志病从脾胃论治尤为重要,兹将缘由述略如下,以飨同道。

1 脾胃与情志的生理

1.1 脾胃为情志化生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可见情志活动的产生是以五脏所化生的气血津液为生理基础,脏腑功能的正常表达需要气血津液的濡养[1]。脾胃属土,土为万物之母,化生万物,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脾胃所化生之气血津液,能为情志活动的正常表达提供物质基础,因此脾胃在情志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五脏各有所藏所主,而脾藏意主思。脾藏意,与人的思维与记忆有着密切的关系。《灵枢·本神》提出:“脾藏营,营舍意。”此句是脾主情志的高度总结,脾藏营体现了脾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以“营”养“意”的生理[2]。由此可见,脾胃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物质,是产生记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脾在志为思,前人又言“思出于心,而脾应之”,志为脾气所化,是脾正常的生理活动。脾胃为情志之本,若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则不能濡养神明,意无所存,思无所主,从而影响人体的正常情感活动[3]。

1.2 脾胃为情志调控之枢脾胃是一身气机升降的枢纽,脾为“至阴”,为人体阴阳转换的部位,上承心肺之阳,下启肝肾真阴,居中焦而安五脏,对调节情志活动具有枢纽的作用。唐容川《血证论·唾血》有云:“脾为阴中至阴,盖五脏具属阴经,而脾独名太阴……以其能统主五脏,而为阴之守也,其气上输心肺,下达肝肾,外灌溉四旁,充溢肌肉,所谓居中央,畅四旁者如是。”再有《素问·刺禁论》所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使”即驱使,而“市”则有集市、聚集之意,二者相参,则可以理解为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而脾为胃行津液,具有通调一身气血津液的作用。脾胃居中转气机,化水谷,灌四旁。一身气机的升降出入皆依赖于脾胃的转枢作用,因此脾胃转枢正常是维持人体气机升降出入有序的可靠保证,情志之气的升降出入,皆依赖于脾升胃降的枢纽作用,脾胃功能正常,则情志之气也调畅,情志表现正常,故而脾胃对情志活动的产生与作用的发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 脾胃与情志的病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不同的情志变化对脏腑有着不同的影响。又“脾具有藏营,舍意、在志为思”,更说明了脾与情志活动的关系。《素问·五运行论》曰:“思则伤脾。”说明了“思”能直接影响脾的生理功能而为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指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曰:“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情志虽先伤所藏之脏,但终必及脾胃。脾居中焦,是全身气化的枢纽,五脏六腑本于先天而充养于后天。五脏有疾,安脾胃则五脏安。脾失健运,水液转输障碍则见水湿困阻,脾气不升,气血津液皆留而不行,行而不畅,影响到五脏生理功能的表达,气机不畅,则五志七情不遂,过极或不及的情志表现易发情志病。另外,《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人的生命现象是综合协调各脏腑功能活动,继而表现于外的产物,而情志活动正是以脏腑之间协调和谐为前提条件,《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在九气致病之中,因情志不遂而致病占三分之二,其机理是由于脏腑的气机产生了病理变化。情志病多属气机阻滞,脾胃为气机之枢,情志为患,影响中焦脾胃斡旋气机的功能,出现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和,则百病由生,因此脾是受情志因素影响最大的脏器之一。思则气结最易伤脾,怒则气上伤肝,肝病又易犯脾,正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所言:“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3 情志病受长夏影响

五脏应四时,脾与四时之外的“长夏”相应,长夏正是由阳转阴的季节,阳阴交接之时。从脾脏生理机能及特性方面讲,脾属土,主运化,化生精气血津液,以奉生身,与阴密切相关,不仅生阴,而且运阴[4]。《春秋繁露·治水五行》曰:“七十二日,土用事,其气湿浊而黄。”脾主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与长夏相应。脾为“至阴”之脏,居中央承阳启阴,实为一身气机之枢。长夏为脾所主,为夏至秋的过渡阶段,阴气微上,阳气微下,湿浊易生,湿易困脾,长夏又为多湿之候,湿性极易阻滞气机,中焦转枢失衡,气机不畅,思虑不解,致使情志不遂而为病。《灵枢·岁露论》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体的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人以天地之气生”,人的精神状态与所处季节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情志亦会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天气潮湿闷热往往会使人的情绪也躁扰不安,而出现心烦,皮肤湿疹,食纳减少,便溏等兼见症状。

4 情志病从脾胃论治

情志与脾胃关系十分密切,故在临证治疗情志病时,当以调理脾胃为綮要。临证中重视脾胃乃正本清源之举,一方面脾胃健运可促进因五脏失调所致情志病的恢复,另一方面又可防止五脏失调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从而加重病情[5]。由于情志病与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古代医家亦有认识到脾胃在情志病中的重要地位,而从脾胃论治情志病。例如始载于宋代严用和归脾汤,李欣欣等[6]将其应用于情志伤脾证的治疗,效如桴鼓。正如《济生方》所云:“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脾使神志清宁,思则得之矣。”又如张仲景《金匮要略》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病多情志不遂或思虑过度,从而导致气机阻滞,郁而化火,伤阴耗液,脏失濡养而出现烦躁无常之症。方中小麦、甘草、大枣皆味甘,入脾经,甘乃脾之本味,全方甘缓补脾气,甘润养脾精,脾精充足,居中央灌四旁,滋养一身之阴精,阴精盛而郁火散,诸脏不躁,而神有主宰,则悉证皆平矣。

5 小结

脾胃位居中焦,连通上下,灌溉四旁,为气血生化之源,情志调控之枢纽。一方面脾胃化生水谷精微,为五神脏产生情志活动提供化生之本,另一方面又具有协调一身气机的作用,对情志活动的产生与表达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只有对脾胃与情志病内在的联系熟知于胸,方能扩宽临床思辨思路,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1]赵艺,王垂杰.情志因素与脾胃病关系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12):66-67.

[2]邓月娥,纪立金.情志与脾胃的相关性探析[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3,13(3):29-31.

[3]梁海凌.从脾脑相关理论探讨脾胃与情志的关系[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3(5):50-51.

[4]杨丹.脾胃为五脏藏神关键及针刺足三里干预抑郁症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47.

[5]刘伟锋,蒋玉萍,黄波贞.情志因素与脾胃病相关性辨治探析[J].河北中医,2014,36(12):1810-1814.

[6]李欣欣,曲怡,张立德.论归脾汤在情志伤脾证中的应用[J].江苏中医药,2015,47(10):63-64.

R256.3

A

1000-338X(2017)03-0049-02

2017-03-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2613);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510393056)

黄文彬(1994—),男,2013级五年制中医学专业本科生。

蔡华珠(1978—),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研究,E-mail:999huazhu@163.com

猜你喜欢
化生五脏津液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补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浅谈从气血津液理论辨治干燥综合征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失眠与五脏
嚼服枸杞子缓解口干
幽门螺杆菌对肠化生胃黏膜Cdx2和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美蓝染色联合放大胃镜技术对不同类型胃黏膜肠化生的诊断作用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