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液

  • 基于《伤寒论》从广所论“津液”探讨“津液载邪”的理论内涵
    乔《伤寒论》中“津液”与现代中医理论中“津液”的内涵有所不同,张仲景从广而论“津液”形成的独特理论内涵成为后世诸多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如存津液[1]、津液—胃气体系[2,3]等,“津液载邪”便是以《伤寒论》中由攻伐所出水液隶属“津液”的范畴为依据,详述了《伤寒论》最常用的“汗”、“吐”、“下”、“利小便”攻伐之法,凡邪出者必伴“津液”,且“津液”不出者邪不独出之论,由此而立“津液载邪”之说以小议之。1 《伤寒论》从广而论“津液”是“津液载邪”的理论基础“津

    环球中医药 2023年8期2023-10-05

  • 黄帝内经
    灵枢·五癃津液别原文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岐伯日: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

    家庭医学 2023年12期2023-07-13

  • 从“津液失调”论治勃起功能障碍
    度来诊治此病。 津液作为人体内的精微物质有滋养阴茎、载气生血、化神等重要作用,男性勃起有赖津液调和,“津液失调”将致ED,本文旨在揭示“津液失调”与ED 间的内在联系,兼谈从燮调津液的角度来诊治ED 的临证思路。1 勃起功能有赖津液运动的调和津液为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中,质地清者为津,质地稠者为液。 津与液常并称,二者均来源于中焦水谷,经三焦而周流全身。 在功用上,津液可滋润、濡养机体的脏腑、筋脉、官窍、骨节等,且津液不仅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期2023-04-05

  • 《伤寒论》第58 条汗吐下内涵探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1]。后世医家多从“汗、吐、下”三法误治的角度解释条文,如张锡驹《伤寒论直解》曰“此论汗吐下三法不可误用也。盖汗吐下三法,皆所以亡血亡津液者也,用之不当,不唯亡血亡津液,而且亡阴亡阳也。用之得宜,虽亡血亡津液而亦能和阴和阳也,故曰阴阳自和者必自愈”[2]。现代学者多焦距于“阴阳自和”四字对其进行引申发挥,如认为该条文论述的是“汗、吐、下,用之得当,是为治病祛邪之法,可以调阴和阳从而治愈疾病”[3],或有认为此处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0期2023-01-10

  • 《伤寒杂病论》“阳气”实质探析
    胡希恕:“阳气是津液”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对《伤寒杂病论》中的阳气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提出了“阳气是津液”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的巨大反响。胡希恕认为“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阳气”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其特殊含义,指津液而言,而非阳热之气[5-6]。笔者对此观点表示赞同,但是《伤寒杂病论》中阳气与津液两个名词并存,两者的含义是否完全一致,并无区别?对此,笔者将《伤寒杂病论》中与阳气、津液的相关条文进行整理和分析,以进一步探讨《伤寒杂病论》中阳气与津液之间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9期2022-12-06

  • 津液角度论治《伤寒论》太阳病
    治法、方药,但对津液的存亡鲜有论述,因此对误汗、误下、误吐等变证的论治中缺乏整体认识,从而对单个方证(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小青龙汤等)的解释存在争议,本文从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的角度阐明发汗法运用的规则,以及论治太阳病水饮变证,探讨津液与水饮在太阳病中的证治规律。1 津液概念溯源1.1 津液正常生理状态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同时也是气的载体,荣卫之气的功能也从津液上体现。《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

    中国医药导报 2022年6期2022-11-28

  • 喻嘉言“治伤寒当以救阴为主”理论探析❋
    ,所谓“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喻嘉言在对这类疾病的研究中认识到,发热对于人身的损伤重在阴分,而顾护阴液即为发热性疾病的重要治疗原则之一。随着研究与认识的不断深入,他对阴分的认识与关注已不限于温病的治疗,而成为其临床考虑的重要因素。伤寒传变可为寒邪化热传经,发热亦为伤寒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故伤寒治疗中亦需要重视固护阴液。如《医门法律·附申治伤寒不可犯六经之禁》云:“足阳明胃经禁发汗、禁利小便,犯之则重损津液,脉必代结。[1]44”《尚论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9期2022-11-25

  • 津液和气化诊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思路与方法
    代谢的过程,就是津液和气化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从津液和气化入手诊治各种排尿异常可以提纲挈领、驾简驭繁。孙洁主任系浙江省青年名中医,是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和男科学分会的常务委员。孙师从津液和气化入手,诊治以排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BPH,疗效确切,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 水液代谢异常是精癃的核心病机1.1 排尿障碍是精癃的主要表现 BPH属于中医“精癃”的范畴。高龄是BPH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多在八八之龄以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期2022-11-23

  • 浅析“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归津干火盛,耗伤津液,损及肾液,甚者病深动血,疹色黑晦,阴竭而亡。此乃《温热论》中温病由表入里逐渐加重的病变过程,可见病变后期阴伤最重。结合叶天士《温热论》对温病各阶段的相关阐述来看,在温病治疗的过程中,早期要顾护津液,避免津液亡失,后期则要注重补养津液。《温热论》指出,温病早期,邪在肺卫,温热之邪或夹风或夹湿,“风挟温热而燥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温热之邪本伤津耗气,若合风邪,两热相劫,煎灼阴液;若合湿邪,蕴蒸蒙蔽,耗损津液。卫分不治,传入气分

    河南中医 2022年9期2022-11-15

  • 立秋后要会正确补充津液
    中医上来说是缺少津液,需要正确地补津液才能缓解。许多人常有不解:津液缺失不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呢?其实没那么简单。中医认为,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以及正常分泌物,比如唾液、肠液、尿液、汗液、髓液、眼泪、鼻涕等等。《灵枢经·决气》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

    家庭医学 2022年16期2022-11-04

  • 基于新气血津液辨证体系构建探究冠心病中医诊治新模式
    悦,邵 笑气血津液辨证运用脏象学说相关理论,是中医学的主要辨证方法之一,主要从气、血、津液方面的病变进行辨证论治,分析各种临床表现的一种辨证方法[1]。新气血津液辨证体系是气血津液辨证融合内生五邪学说构建的一种全新辨证体系,可全面且准确地涵盖冠心病病因病机,适用于临床诊治。1 气血津液辨证诊疗冠心病的特色与优势大量的中医证候规律研究表明,冠心病最基本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其常见证候要素依次是气虚、血瘀、痰浊、气滞、血虚等。冠心病证候以双因素及三因素组合较多,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19期2022-11-01

  • 基于玄府和络脉学说探讨气血津液运行交换的结构体系
    构和功能上与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有关,且均有双向渗灌气血的作用[1,2]。《灵枢·痈疽》记载:“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而玄府作为气液流通的基本道路,伴随着气机的运动、津液的流通和血气的渗灌[3]。不同的是,络脉的主要功能在于运行气血,而玄府在于流通气液[4]。王明杰等[1]认为玄府是比络脉之孙络更细微的结构层次,陆鹏等[5]也提出了“玄府为络脉之门户”的观点,并倡导构建“玄府—络脉体系”,但对于气血运行与交换的关键——津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7期2022-09-26

  • 立秋后要会正确补充津液
    中医上来说是缺少津液,需要正确地补津液才能缓解。许多人常有不解:津液缺失不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呢?其实没那么简单。中医认为,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以及正常分泌物,比如唾液、肠液、尿液、汗液、髓液、眼泪、鼻涕等等。《灵枢经·决气》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

    家庭医学 2022年13期2022-05-30

  • 小便时不要说话
    认为,排尿是人体津液通过尿道口排出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人体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三大环节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共同协调配合完成。但津液的排泄则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完成,也就只用到肾、肺、脾,因此这三个脏腑的强大与否在津液排泄中最为重要。说话有赖于宗气的作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灵枢》“邪客”中记载:“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灌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上走息道,推动呼吸、语言、声音及肢体运动。宗气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12期2022-04-03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不足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不足就是缺水嗎?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可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并称。津液遍布全身,日常饮食是津液的主要来源。津液深入身体各处,要依靠多个脏腑联合作用,其中最为密切的是肺、脾、肾三脏。其中,肺主一身之气,人体津液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1年12期2021-12-08

  • 论张仲景的“津液观”及其对重症医学的启示意义∗
    穿始终,其中“存津液”是扶正思想的重要体现[1-2],陈修园在其《医学三字经》中总结《伤寒论》核心思想时说“长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继而又提炼总结为“保胃气”“存津液”[3]。笔者在危重症救治的临床中发现,张仲景“存津液”思想在现代危重症救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液体治疗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的重要内容,但针对每一位患者,如何精准地实施液体治疗,使其能获得最大的受益,仍然是亟待研究的临床问题。张仲景的津液观可概括为:“存津液”贯穿始终;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5期2021-03-28

  • 浅议从湿论治干燥综合征*
    燥”,燥邪致病以津液亏少甚至枯涸,不能正常濡养脏腑组织为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燥者濡之”,故临床上多以滋阴润燥为要,重在养阴生津、驱除燥热以使津液增盈。但津液的正常敷布,不仅要求津液充足,更依赖于正常运行的输布机制。若气行乏力,或气机由于各种原因受阻遏而失其通畅,导致津液输布不利,亦可使燥邪内生,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云:“燥为干涩不通之疾。”《素问·脏气法时论》载“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用辛散之药开发腠理、疏通气机以“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1期2021-03-27

  • 气血津液病变与毒邪的关系探讨
    450002气血津液[1]作为构成和维系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又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相辅而行,循行于筋脉之中,内滋养脏腑润五体,外贯通百骸养四肢,循环不息。人身之病,无论外感与内伤,必与气血津液相关,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的过程,亦是反应气血津液盛衰的过程。临床上气血津液致病,一则气血津液自身运化失常而致病;二则疾病损其气血津液,产生异变。二者皆为疾病的始动因素和发展环节。亘古以来,毒邪是一种公认的病理因素,对气血津液的影响更是彰明较著,笔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29期2021-03-27

  • 试论干眼与六经辨证
    眼表疾病[1]。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统称[2],眼表泪液也包含其中。津液代谢发生障碍,会导致其无法正常地被输送至眼睛表面;眼表泪液缺乏的同时,泪膜失去稳定性,从而导致了干眼的产生。因此,干眼可从津液角度论治[3]。津液异常大致可分为两类,即津液缺乏(生成障碍)和津液停滞(输布障碍)。但是其病机相对复杂。为求取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从六经辨证角度着手进行论述,梳理了津液致病的相关内容,以求对干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笔者现试论如下。1 六经辨证简要六经辨证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3-26

  • 皮肤干裂缺的不是水, 是“津液
    身体里面干枯了。津液充实皮肤才水灵《黄帝内经》曰:“有诸内,必形诸外;观其外,以知其内。”外表皮肤干燥,反映的是内在缺“水”,这个“水”是中医称为“津液”的物质。津液由三焦通道输布,存在于全身各处,温润肌肉,充实皮肤。惟有津液充实,才会有水灵灵的皮肤。所以冬天皮肤干,空气干燥最多算诱因,津液缺失方为症状源头,这也是为什么用补水护肤品都效果不佳的原因。如何补充身体里的津液补气 中医认为气能生津,气有助于推动、激发脾胃功能,保障水谷顺利化为津液。同时气能行津,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1年2期2021-02-22

  • 《伤寒论》“津液—胃气轴”在少阴心肾“水火轴”中的联动作用
    王庆国 冯全生“津液—胃气轴”与少阴心肾“水火轴”皆是《伤寒论》中结合病证而论的,基于脏腑“体”与“用”阐释人体生理、病理内涵的一种互用、制衡的联动关系[1-2]。“津液—胃气轴”位中焦,作为调节心肾“水火轴”的枢纽[3],生理状态的津液从阴、胃气从阳既济了心肾水火;而“津液—胃气轴”失调的“津亏胃亢”“津亢胃亏”二证,又联系并制动了少阴心肾“水火轴”失调,“津亏胃亢”引动少阴心火象而见“烦躁”“微烦”“谵语”等症,“津亢胃亏”引动少阴肾水而见“心下悸”“

    环球中医药 2021年7期2021-01-05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并

    爱你·健康读本 2020年12期2020-12-28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并

    爱你 2020年34期2020-12-16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

    家庭医药 2020年18期2020-12-11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0年9期2020-09-27

  • 从脾论治干燥综合征
    优势。文章从脾与津液的关系,脾与瘀血的关系,脾与肾阴的关系论治干燥综合征,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燥痹;从脾论治;津液;瘀血;肾阴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有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的症状[1]。中医学无SS这一病名,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20年8期2020-09-17

  • 津液就是多喝水吗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许多人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呢?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并称

    老友 2020年6期2020-06-22

  • 津液,多喝水就行吗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也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那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只喝水是远远不够的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5期2020-06-09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強,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

    旗帜文摘 2020年5期2020-06-09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津液亏损,喝水补不了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0年5期2020-05-19

  • 津液不等于多喝水
    中医认为,这多是津液缺失导致的。大家常有不解:津液缺失就是缺水吗?补津液是不是多喝水就行了?其实不然。中医认为,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液、唾液、髓液等。《灵枢经·决气第三十》中记载:“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为液。”也就是说,津的流动性强,能渗入血脉和孔窍,滋润肌肤、温养肌肉;液的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等,其功效主要为濡养骨髓、脏腑。津和液虽有区别,却相互渗透、补充,所以常常

    决策探索 2020年7期2020-04-15

  • 多笑伤腰,多言伤津
    。说话则是由口中津液支撑,说得多了必然导致津液减少。津液不足,全身或身体的一些脏腑组织器官就会失去其濡润和滋养,出现以燥化为特征的症状,比如,口渴咽于、唇焦而裂,甚而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燥等。因此,应尽量不要长时间说话,如果不能避免,最好及时补充水分。还需要特别指出,吃饭、如厕和睡觉前尽量少说话,否则,都对健康不利。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7期2019-12-16

  • 小便时不要说话
    认为,排尿是人体津液通过尿道口排出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通常,人体津液生成、输布和排泄三大环节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是依靠脾、肺、肾、肝和三焦等共同协调配合完成。但津液的排泄则主要通过尿液和汗液完成,也就只用到肾、肺、脾,因此這三个脏腑的强大与否在津液排泄中最为重要。说话有赖于宗气的作用。医学著作《灵柩·邪客》中记载:“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灌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上走息道,推动呼吸、语言、声音及肢体运动。宗气生成有两个来源,一是脾胃运化的水谷精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5期2019-12-16

  • 夏日补津佳品——大米汤
    皆宜,尤其适宜于津液大量消耗的夏季。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气候炎热,常遇暑热兼湿之候,肌腠开泄,汗出亦多,极易耗气伤津,且夏日人们往往贪图清凉,大量食饮寒凉而伤脾阳,一碗温热的大米汤代替冷饮不愧是夏日护阳滋阴补津的佳品。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下津液是什么东西,这碗大米汤到底好在哪里,如何制作饮用大米汤才能达到最佳的补养效果。一、津液到底是什么东西“津液”这个词,大家也许并不陌生。许多医生经常在给病人开完处方后,叮嘱他们“多喝水”。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熬夜、喝

    健康人生 2019年8期2019-10-25

  • 唾液分泌、汗出、尿排泄相关信息与津液代谢状况关系探讨*
    00078)气血津液辨证是重要的中医辨证方法,通过辨识气血津液,分析其在代谢、功能、分布等方面的变化,以判断机体虚实变化[1]。津液辨证是气血津液辨证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基于津液这个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探讨人体津液的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一种辨证方法[2]。在临床上,津液输布失常所引起的疾病及亚健康状态十分常见[3]。但目前对于津液的辨证研究大多采用传统望闻问切方法进行人工辨别分析[4],属于宏观辨证范畴,尚无客观性实验指标。本研究以中医气血津液辨识理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1期2019-05-18

  • 陆家龙教授运用“存津液”理论治疗肺胀经验举隅
    肺胀擅长运用“存津液”的相关理论进行治疗。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陆家龙主任医师运用“存津液”理论治疗肺胀的经验总结如下。1 肺胀与“存津液”《灵枢》经云:“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津液”是一种濡养周身的精微物质。《内经》中,岐伯认为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津液布扬”。关于津液布扬,《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该条文详细阐述了津液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2期2019-01-08

  • 浅谈《伤寒论》如何存津液
    沙论,叹高坚。存津液,是真诠。”并在注解中指出“存津液是全书宗旨”,由此可见《伤寒论》对津液的重视。无论外感诸证还是内伤杂病,存津液都贯穿着疾病治疗过程的始终。《伤寒论》中存津液,一方面是预防津液的耗伤,主要包括谨遵药物服法和慎用汗吐下法等。另一方面是留存津液有法,包括去热存阴、滋阴养津、回阳固脱等。下面就从这两者入手,探讨《伤寒论》如何垂范顾护津液之用。1 预防津液耗伤1.1 谨遵药物服法:在《伤寒论》中,每一首方剂后面都详细讲述了各方煎服法,在第一首方

    浙江中医杂志 2019年5期2019-01-06

  • 膜府系统的生理初探
    行元气、渗灌气血津液、贯通营卫的通道,能沟通內外、调节阴阳、靳固形体、屏蔽约束气血浊气、抵御外邪、护卫机体。〔关键词〕 膜府;生理;气血;津液;气机;屏障〔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8.12.001三焦、膜原、络脉、腠理、玄府组成的膜府系统是人体分布最广泛的结构功能单位,在机体的生理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兹就其生理进行探讨。1 分布广泛,联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2018-09-10

  • 缺津少液是大事
    渴?仔细对照一下津液的生成与输布,就知道答案了。显然,喝进去的水都被尿掉了,根本就没有转化成津液,所以身体其实一直处于一种缺水的状态。脾在液为涎,是口水中比较清稀的部分,所以脾缺水,嘴巴里就没有口水,老是感觉黏黏的(脾湿,睡觉的时候就会流口水);肾在液为唾,就是口水中比较黏稠的部分,肾缺水,就总是觉得口干舌燥。所以,喝进去的水,要想被转化为身体可以吸收和利用的津液,需要各个脏腑的通力配合,尤其是脾,它是吸收与转化的第一关。脾主运化,主水湿代谢,脾虚就很容易

    特别健康 2018年7期2018-08-03

  • 便秘以津液
    ,渴而多秘者,亡津液也。”[2]《景岳全书·秘结》:“秘结者,凡属老人、虚人、阴脏人及产后、病后、多汗后,或小水过多,或亡血失血、大吐大泻之后,多有病为燥结者,盖此非气血之亏,即津液之耗。”[1]《杂病源流犀烛·大便秘结源流》:“大便秘结,肾病也。经曰:北方黑水,人通于肾,开窍于二阴。盖此肾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调和。”[2]由此可见津液与便秘有着直接与间接的关系。2 便秘以津液论2.1 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 包括各脏腑组织的内在体液及其正常的分泌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2018-02-09

  • 少说话 可解秋燥
    是调理饮食,补足津液。喝水是补津液,可是喝的水已经不少了,嘴唇为什么还照样干?这主要是没有注意保水的原因。如果喝了很多水,又喝了很多汤和粥,可是就因为一点小事大动肝火,这样喝多少水也没有用——嘴唇照样干。再比如你喝了一上午茶,可你中午是大鱼大肉,又吃了不少甜食,喝了可乐,你上午喝的水全没用了。所以要多吃防燥的,躲著助燥的,再从全身及情绪方面把握自己,不使心火上升灼烧津液,才不会再“燥”。这个季节,能少说话就少说两句,别老“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别小看了这一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10期2017-10-26

  • 气血津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教你学中医气血津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张会永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们各自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相互化生、相互依赖的。上期我们讲了气,今天就来说说血和津液。血集水谷之气血,大家都不陌生,中医说的血和现在我们说的血液概念基本相同。血也是由水谷之气化生而来,中医认为饮食物中的精华部分,经过心、肺变成血液。除此之外,肾中的精气也可以转化为血,这与现代医学的骨髓生血有相似之处。血行于脉中,循脉流注全身,起到营养和滋润全身的作用,各

    乐活老年 2017年4期2017-09-21

  • 多言伤津多笑伤腰
    。说话则是由口中津液支撑,说得多了必然导致津液减少。津液不足,全身或身体的一些脏腑组织器官就会失去其儒润和滋养,出现以燥化为特征的症状,比如,口渴咽干、唇焦而裂,甚则皮肤干枯无泽、大便干燥等。因此,应尽量不要长时间说话,如果不能避免,最好及时补充水分。还需要特别指出,吃饭、如厕和睡觉前尽量少说话,否则,都对健康不利。(据《洛阳晚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7期2017-04-06

  • 津液不可少 喝水有门道
    津液不可少 喝水有门道《黄帝内经》中说:“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人体内正常的“水”即津液,是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代谢过程的简要概括。津与液虽同属水液,但在性状、功能及其分布部位等方面又有一定的区别。一般来说,其性较为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者,称为津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1期2017-04-06

  • 对膀胱“津液藏焉”的认识与思考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明确地指出了膀胱为贮藏津液之腑,不同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贮藏尿液。但查阅相关中医书籍,认为膀胱功能在于贮藏与排泄尿液的论述屡见不鲜,如吴昆在《内经素问吴注》中言“然津液藏于膀胱,不能自出,必气机传化,则津液出而为溺也”。《实用内经词句辞典》中对于膀胱一词的释义如下:膀胱,六腑之一,位于下焦,贮藏与排泄小便为其主要功能[1]。《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中有“津液,指人身正常的水液。膀胱所藏的津液即小便”[2]。尽管在《黄帝内经

    环球中医药 2017年12期2017-02-28

  • 《伤寒论》重视扶阳气,亦强调“存津液”;治学崇尚经典,更当结合临床
    阳气,亦强调“存津液”;治学崇尚经典,更当结合临床刘宁 余秋平 赵进喜 贾海忠 梁腾霄 赵翘楚张仲景不仅重视扶阳气,实际上“存津液”的治疗精神也贯穿《伤寒论》全书。具体到判断预后、治病防变以及方药配伍、方后注的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无处不在突显“存津液”理念。对于《伤寒论》“存津液”思想的学习与理解,应该超越热病伤阴、阴虚津亏的思维局限,结合具体的临床实际,重视领会仲景原文精神,认真领会津液受伤病机特点,如此才能领悟张仲景“存津液”的真谛,最终有助于临床疗

    环球中医药 2017年6期2017-02-27

  •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津液不足经验分析
    王烈教授治疗小儿津液不足经验分析王烈, 王爽, 郭磊, 孙丽平小儿津液具有需求多、代谢快、易失调的特点,本研究通过对临床具有小儿津液不足症象者的治疗分析,辨证为火热伤津、内热耗津、津液脱失三型,分别治以清、滋、益三法,方药选用白虎汤、増液汤、生脉散加减治疗,使机体调和而取效。初步总结了小儿津液不足的中医证治规律,弥补了现代医学液体疗法的不足。此外,对于泻证伤津,临床应用利法及涩法,亦获良效,但尚需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进一步证明其证治规律的可重复性。津液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7年6期2017-01-12

  • 气血津液辨证
    扬柳气血津液辨证就是应用有关气血津液的理论,对气、血、津液病变的各种证候,加以提纲挈领的概括,以阐述和分析疾病的辨证方法,也可释为运用气血津液理论,去辨别、分析、判断、综合动物的病情资料,从而确定其气、血、津液的具体病机、证型的思维过程和辨证方法;气血津液辨证常被认为是脏腑辨证的延续或补充,临床应互相参照。中(人)医教材,气血津液辨证是必编、必讲的内容,但在中兽医教材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渐开始介绍,且其份量远远低于早期中医教材,中兽医最近几年出版的教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6期2015-10-21

  • 解读气的五大作用
    动血的运行;促进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2.温煦作用 人体的热量来源于气。人的体温是靠气的温煦作用来维持的。人的脏腑、经络也必须在气的温煦作用下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血和津液等体液也要依靠气的温煦作用进行正常的循环。这正是“血得温而行,得寒则凝。”如果气的温煦作用失常,就会出现喜暖畏寒、四肢不温、体温偏低,血和津液运行迟缓引起的血凝和水液代谢停滞,水肿、痰饮等。人在练气功后由于阳气足,就会比常人更不惧寒,显得比一般人能量大、热量高。3.气的防御作用 气的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5年9期2015-10-08

  • 中药治疗改善皮肤水分之机理
    医认知1.1 属津液的范畴 皮肤中的水分属中医学理论津液的范畴。津液由津和液组成,来源于食物,由脾胃化生。准确来说,皮肤的水分属于“津”——清而稀者为津,散布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渗入血脉,对人体发挥滋养作用。《灵枢·五窿津液别》中有:“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着,为液。”津液虽有别,但在人体代谢的过程中,二者可互相转化,互相补充。津液以水为主体,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滋润濡养机体、化生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等

    新中医 2015年6期2015-02-23

  • 对气血津液精的认识
    0009)对气血津液精的认识赵学思(南昌浩宝宠物医院 江西南昌330009)本文阐述了作者对中兽医气血津液精的认识和理解,利于读者中兽医基础性知识的学习。中兽医;精;气;血;津液清楚的认识气血津液精有助于中兽医后续的学习。中医典籍繁多,一个意思可能在不同的典籍中叫法不同,这样给初学带来很大的困惑,会感觉到中医内容很乱,因此要对一些基础名词进行理解记忆。1 气“气”是机体的功能,肢体的动作,脑的思维,脏腑之间的协调都是通过气的功能来实现的。气在中医学术中有很

    中国动物保健 2015年1期2015-02-06

  • 再论仲景“存津液”思想
    讨·再论仲景“存津液”思想李维林1,刘 维2*(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湿免疫科,天津 300193)最先提出仲景“存津液”思想的是清代伤寒大家陈修园。胡希恕老先生认为经方中“阳”指的就是津液,条文中提到的无阳不可发汗,都是仲景“存津液”思想的体现。甘草、大枣、人参等药物在《伤寒论》处方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充分说明仲景十分重视对津液的顾护,且将“存津液”的思想贯穿于《伤寒论》全书。《伤寒论》;津液;阳;甘草

    吉林中医药 2013年6期2013-10-26

  • 中医的“气血津液”对武术养生的影响*
    32)1 “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学说是研究人体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以及生理功能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津液旺盛,全身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皮毛筋骨都能得到充养,如此则肢体强健,关节滑利,运动自如.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它是以中医“气血津液”等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并融武术等各种身心炼养术为一体,构成的传统养生体系.1.1 气、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2期2013-04-12

  • 中医辨证论治干燥综合征*
    症状的出现总在于津液的失衡失润,或由津液的亏损耗夺,或由津液敷布受阻,最终导致津液代谢失调所致。津液的代谢过程包括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内、外因均可影响津液的代谢过程。外感火邪、燥邪可耗伤津液,导致津液不足;内在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津液的生成不足、输布失常,最终导致津液相对或绝对不足。组织器官失于润泽,出现一系列干燥症状。考虑到干燥综合征的慢性反复发作过程,笔者认为内在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津液的生成不足、输布失常是其主要病因。《素问·经脉别论》提出了津液的代

    中医研究 2013年12期2013-01-23

  • 经方阳气津液
    照是解读经方阳气津液观的重要方法。1 经方中阳气并非指《黄帝内经》所谓的真阳一般所谓的“阳气”来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指的是人体脏腑功能,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一般概念下的阳虚指代人体脏腑功能虚弱,需要采取温补法,药用肉桂、附子等。《黄帝内经》概念中的“亡阳”属于急危重症,需要大剂回阳救逆治疗,如四逆汤等。但该说在《伤寒论》中解释“阳气”、“亡阳”则不通。《伤寒论》第246条“脉浮而芤,浮

    河北中医 2011年6期2011-04-09

  • 试论膀胱藏津液
    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对膀胱藏的“津液”,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尿液,一是指人体中正常的水液。我认为膀胱藏的津液既有尿液,水液,又有汗液。1 膀胱藏的津液为尿液首先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王冰注:“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此津液就是尿液。后世注家,多承袭此说。膀胱藏津液,就是膀胱贮藏尿液,膀胱亦即是尿胞。故《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难经·四十二难》说:“膀胱“盛溺九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4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