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研究

2017-04-18 08:25吴海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正确率

吴海珍

[摘 要] 儿童的情绪理解与同伴关系一直深受研究者的关注,面部表情作为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推测儿童的情绪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对四种基本情绪的识别顺序为高兴>惊讶>生气>伤心,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大班幼儿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与同伴接纳类型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同伴接纳;反应时;正确率

近年来,儿童的情绪理解问题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面部表情作为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对推测儿童的情绪状态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面部表情的研究主要是让儿童命名与认识高兴、生气、悲伤和害怕等几种基本情绪的图片,考察儿童识别这些基本情绪的能力。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儿童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在整个儿童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1] 例如:2岁儿童能正确辨别面部表情,能谈论和情绪有关的话题;[2] 4岁幼儿对于高兴、生气和害怕这三种表情的识别都高于3岁,[3] 6岁儿童的表情识别分数显著高于3岁、4岁和5岁儿童,5岁儿童的得分显著高于3岁和4岁儿童,3岁和4岁儿童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4] 等,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同伴接纳是同伴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的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价值与作用。同伴接纳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5] 在众多研究中,研究者通常把同伴接纳作为衡量儿童在群体生活中地位的一个关键指标,作为儿童社会能力的一种体现。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幼儿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对其同伴接纳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表明这两者之间并无相关。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幼儿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做进一步研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笔者发现大量的面部表情识别的研究都是采用Denham发展的测量程序来考察幼儿面部表情识别的能力,但是这个程序只能测得幼儿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却不能测得幼儿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借鉴并改良了Denham发展的测量程序,用E-prime程序呈现面部表情图片,通过幼儿的按键反应记录幼儿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本研究的假设: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大班幼儿在反应时和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者

本研究选取某大班幼儿60名,其中男生32名,女生28名,平均月龄为72个月。

(二)实验材料

在情绪的相关研究中,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情绪刺激系统是国际情感图片系统(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 IAPS)。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年龄与图片版权等诸多原因,有其不适用性。因此,本研究选择根据孟昭兰等人的评价方法自制表情图片。

1.表情照片的制作

选取某幼儿园幼儿10名(男女各5名)作为表情照片制作的被试。向被试说明需要其引发的相关情绪的名称、发生过程与特点等,要求被试表现出5种不同的面部表情,即高兴、惊讶、生气、伤心、平静,然后使用像素为1020的尼康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对拍摄模式进行统一调试。每种表情至少拍4张,共计10×5×4=200张。初步对照片进行筛选,剔除不合格照片170张,合格照片30张。

2.表情评定

参照孟昭兰在《确定婴儿面部表情模式的初步尝试》一文中的评定方法,请某大学非心理专业的学生10名对所修改后的30张面部表情进行评定,以一致70%以上(即对目标照片的辨认准确率达到70%以上)作为筛选原则,选出最理想的每种表情照片各3张,共计15张,即3套完整的五种表情图片(见表1)。

(三)实验过程

每名儿童需要完成两个测量:面部表情识别测量和同伴接纳测量。测试在一间安静、相对舒适的活动室里进行,分为两个部分。一半儿童先完成面部表情识别测量,后完成同伴接纳测量,另一半儿童的顺序则相反。我们利用儿童的自由活動时间,进行个别测试,主试事先经过严格训练。

1.面部表情识别测量的方法

本研究采用E-Prime编制程序,在程度中随机呈现15张面部表情图片。本研究包括4个分实验,即“找高兴”“找惊讶”“找生气”“找伤心”。整个实验在幼儿园的活动室进行,该活动室具有较好的隔音、隔光等功能,能保证实验在比较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保证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每个分实验主要分为三个步骤,以“找高兴”实验为例:第一步,讲解表情:主试询问被试对高兴的理解,尽量说明白该表情的特点与发生情景,帮助被试对高兴进行正确认识;第二步,预实验:主试告诉被试实验中看到高兴的表情按下带有星星的按键,看到非高兴的表情按下带有月亮的按键,主试呈现预实验程序让幼儿进行练习,确保幼儿清楚实验过程;第三步,正式实验:主试使用屏幕为14.1寸的惠普compaq515笔记本呈现E-prime程序。指导语如下:屏幕上将会呈现15张幼儿面部表情图片,请记住这些表情,然后仔细观察判别,做出相应的反应。主试询问被试是否理解,如果不理解,主试详细解释,然后让被试进入正式实验。

本实验中五种面部表情识别的成绩是以准确率和反应时为标准。在准确率方面,被试正确识别出一种表情就记1分,错误记0分。反应时方面,主要是依靠之前正确率的结果来进行统计。

2.同伴接纳测量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同伴提名法测量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主试在儿童自由活动时,运用现场提名的方式对班级内的所有儿童进行个别施测(保证班级内的儿童都在场),要求儿童说出自己在班里最喜欢一起玩的三位小朋友、自己的三位好朋友和最不喜欢一起玩的三位小朋友的名字;步骤二,主试对每位儿童在每个问题上所得的提名频次进行标准化,确定每个儿童的积极提名分(LM)、消极提名分(LL)、社会选择性分数(SP=LM-LL)和社会影响力分数(SI=LM+LL);步骤三,参照庞丽娟1994年确定的标准划分儿童的同伴接纳类型即受欢迎型、被忽视型、被拒绝型、矛盾型与一般型。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对不同面部表情图片的识别情况

对大班幼儿在不同面部表情图片上的反应时与正确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大班幼儿在不同面部表情的反应时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大班幼儿在不同面部表情的正确率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F=38.500,p<.05)。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正确率上,幼儿对高兴的识别显著大于对惊讶、生气、伤心的识别,对惊讶的识别显著大于对伤心的识别。对四种基本情绪的识别顺序应为高兴>惊讶>生气>伤心(见表2)。

(二)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在面部表情识别上的差异

对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的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在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但是不同性别的大班幼儿在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T=2.243,p<.05),在面部表情识别上,大班男孩的反应显著慢于女孩(见表3)。

(三)大班幼儿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

对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大班幼儿的反应时与正确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大班幼儿在正确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大班幼儿在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F=20.611,p<.001)(见表4)。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在面部表情识别上,被忽视幼儿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受欢迎、被拒绝、矛盾型和一般型儿童。

对大班幼儿的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同伴接纳类型做相关分析发现:正确率与同伴接纳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反应时与同伴接纳类型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r= -.363,p<.05)(见表5)。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幼儿对四类情绪的识别是不平衡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高兴这种基本情绪识别发展最早且最好,其次对惊讶的识别能力也很好,对生气的识别较差,对伤心的识别最差。这个结果与国内研究者刘安庆、刁洁等人的研究大体一致。在刘安庆、刁洁等人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四种基本情绪分别为高兴、生气、伤心和害怕。这与本研究有点不相同,但是在高兴、生气和伤心的识别顺序上是一致的。但是,这个结果与Camras和Allison等的研究结论即美国白人幼儿对于伤心的识别要高于对生气的识别不一致,这种差异的产生可能源自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有待进一步探索。

关于表情识别的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大班男孩和女孩在表情识别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姚端维等人研究一致。幼儿在识别表情的正确率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对这四种表情的识别能力。但是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班男孩和女孩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大班男孩显著慢于女孩。这与现实相符,大班女孩比男孩更会“察言观色”。在这个结论中,我们发现:仅仅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去判断大班幼儿面部表情识别能力的发展水平是不够的,应该用面部表情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两个指标去判断;而且对于大班这个年龄层,面部表情识别的反应时这个指标比正确率更有价值。

在大班幼儿面部表情识别能力与同伴接纳关系的研究中,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大班幼儿在正确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以往的大部分研究不一致,但是与王柳生等人的研究相一致。在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大班幼儿在反应时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F=20.611,p<.001),被忽視幼儿的反应时显著高于受欢迎、被拒绝、矛盾型和一般型儿童。这个结论的出现可能与样本量比较小有关,也有可能与被忽视类型幼儿自身的特征有关。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将扩大样本量来检验此结论的真伪。

文献参考

[1]Pons F L, Harris P l, de Rosnay 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emotion understanding: Effects of age and languag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004,(44):347-353.

[2]Southam-Gerow M A, Kendall P C. Emotion regulation and understanding implications for child psychopathology and therapy[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02,(22):189-222.

[3]姚端维,陈英和,赵延芹.3-5岁儿童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02):12-16.

[4]赵景欣,申继亮,张文新.幼儿情绪理解、亲社会行为与同伴接纳之间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1):1-5.

[5]陈利国,高翔.影响儿童同伴接纳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02):35-41.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大学生对近视防控及危害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提高正确率
基于两种LSTM结构的文本情感分析
生意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介入手术安全核查正确率中的应用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