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对策设计

2017-04-18 00:56雷小飞
商情 2017年6期
关键词:融资难中小企业

雷小飞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愈来愈重要,但融资难成为其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自身竞争力弱,经营风险高,内源融资难以积累。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出于谨慎性原则而不愿为其融资,资本市场门槛高,外源融资有限。本文从政府、市场及企业自身多方面考虑,探讨如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促进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是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增强市场竞争活力、保障充分就业和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十分重视,在改善融资环境、完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努力。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方式的创新、新三板和创业板的推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发行等极大地开拓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多元化路径。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依然存在。如何理顺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源问题,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成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中小企業融资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性首先表现在中小企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据统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其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占GDP的60%,其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46.2%,全国62.3%的出口源于中小企业,解决了我国城镇75%的就业,其发明的专利战全国专利总数的65%。能否获得足够的金融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众多研究表明,企业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可获得性对其投资、研发、以及经营业绩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小企业顺利融资,可以为高收益项目获得资金自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新企业创办,使熊彼特式的“创造性破坏”得以实现,帮助富人和既得利益之外的人把握机会,维护自由市场经济运行;促进中小企业更充分的发挥比较优势,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水平。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多个因素导致,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从企业自身来说,中小企业素质偏低,信用状况较差,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高;中小企业缺乏担保物,其资产多为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其规模制约了这些抵押品的价值;中小企业缺乏有先知灼见的人才,不能获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融资策略,不能以较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获取资金。总体来说,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弱,内源融资积累不足。

从获得外源融资方面来看,虽然创业板门槛低,有助于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相对缓解融资问题,但创业板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完善。中小企业往往达不到债券发行额度的要求,况且,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偏低,公众对企业债券的购买需求不高,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成本较大,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进一步约束企业进行间接融资。中小企业不得不通过高成本的民间借贷为资金流动注入活力。

从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来看,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机构不多,且公信力不强,损失分担及补偿制度暂不完善,无法与银行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此外,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分散在各个部门中,部门之间缺乏协调、共享机制,导致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没有实现信息整合与共享,也正因为信息不对称,银企信贷成本高,银行缺乏贷款动机。

三、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一)企业须自强

企业自身要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注重财务管理。大力发展企业经理人市场,完善人才机制,学习先进管理理念,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失真严重,缺乏应有的真实性和参考意义。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应完善相关的会计和财务制度,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准确度。企业定期为财会工作人员组织培训,审核,提高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

(二)政府引导市场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融资的融资机构

2017年,随着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各类融资扶持政策措施不断落实,政府应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普惠金融领域,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通常以民间借贷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贴近基层、链条短,在开展普惠金融上具有先天优势。消除各种隐性壁垒,以更开放的态度允许和支持区域性中小型金融机构等设立与发展,为各类投资主体准入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激发市场活力

逐步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增强金融市场竞争力,鼓励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通过准入规则、交易制度、交易产品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对现有的创业板分层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创业板之间的转板机制,通过综合协议交易平台加快私募资本市场发展,和对金融机构在非标金融资产二级市场上探索的大力支持,提升资本市场活力,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担保体系

截至2014年,全国工商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超过4200万户,小微企业1450万,我国企业征信系统共收录了1979万户企业及其他组织信用信息,补充完善中小企业信息200多万户,通过数字对比可发现,信用系统涉及中小企业的比例较低。介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增加,金融机构担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政府可以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基础上,协调工商部,税务部等多个机构,整合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实现征信系统共享,让信用变为资产,良好信用可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例如,2016年中国银监会、国家税务总局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开展的“银税互动”活动,通过实现纳税人的“纳税信用”与“贷款信用”挂钩,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高,一般的担保机构不愿担保,即使担保,担保机构也未必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所以希望建立政策性担保机构,采用市场化运作,但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利用政府信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另辟蹊径。

参考文献:

[1]郭娜.政府?市场?谁更有效——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机制有效性研究[J].金融研究,2013(03):194-206

[2]罗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国外经验与我国对策[J].企业经济,2012(07):116-119

[3]薛菁.完善海西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的思考——基于福建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需求的调查[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2(02):106-112

[4]尹杞月.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融资难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