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形势分析

2017-04-19 06:42鄢明华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耳病血清型病原

鄢明华/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形势分析

鄢明华/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当前猪病流行概况

(一)发生疾病的种类多

1.病毒性疾病(12种):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病毒性腹泻病:PED/TGE/ROTA/PDCoV、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猪流感、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2016年病毒性病原检测PEDV的检出率最高,为31.83%;其次为PCV2和PRRSV,检出率分别为27.29%、13.11%。

2.细菌性疾病(11种):猪喘气病(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黄白痢)、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回肠炎(增生性肠炎)、猪丹毒、渗出性皮炎(葡萄球菌病)、猪萎缩性鼻炎、仔猪红痢。2016年细菌性病原大肠杆菌检出率最高,为39.15%;其次为猪链球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5.93%、21.82%。

3.寄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病、蛔虫病、猪肺丝虫病、螨病。

4.霉菌毒素中毒。

(二)猪病病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FMDV:O型,A型,猪蓝耳病病毒:经典株、变异株、NADC30like毒株,猪2型圆环病毒:2a, 2b,2c,猪伪狂犬病毒变异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变异株,猪德尔塔冠状病毒,副猪嗜血杆菌:15个血清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15个血清型,猪链球菌:共35个血清型(2、3、7、9、21血清型),大肠杆菌:>30个血清型,及免疫猪群也发生疾病,猪病病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为疾病诊断增加难度。

(三)混合感染成为常态

例如: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由蓝耳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2型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猪链球菌、波特氏杆菌/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其中的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成为常态。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例病原混合感染,也是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猪伪狂犬病毒、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大肠杆菌中的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

(四)细菌性病原的耐药性非常严重

猪源大肠杆菌、猪源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猪2型链球菌对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等一种或多种耐药。

(五)老病新发、新病原不断增加

猪伪狂犬病、仔猪流行性腹泻/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猪蓝耳病、A型口蹄疫、猪丹毒等,

老病新发,新的病原也不断增加。

二、几种重要疾病流行特点及防控形势分析

(一)猪蓝耳病

1.蓝耳病的流行特点。(1)经典蓝耳病。母猪:厌食、发热、怀孕后期发生流产、死胎和木乃伊;仔猪:仔猪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2)高致病性蓝耳病(猪高热病)。2006年出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典型特征:急性高致死性,仔猪发病率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可发病死亡。(3)近年来猪蓝耳病病毒流行的变化趋势,2015~2016年经典毒株检出率急剧上升,NADC30类似毒株流行范围越来越广。(4)猪蓝耳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高发,秋冬发病率相对较低。(5)猪蓝耳病病毒感染的两大特征:可造成免疫抑制,混合感染、免疫失败;引起持续性感染,绵延不绝,打不死,赶不走。

2.防控形势分析。区域内流行的猪蓝耳病病毒复杂性不断增加;猪场蓝耳病病毒亚临床感染非常普遍,临床发病散发为主;场外病毒引入是造成蓝耳病不稳定的重要因素;生产应激是打破平衡,引发疾病的重要诱因。

3.防控建议。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防火墙),接种疫苗(第二道防线),抗原抗体监测(健康预警风向标),严防引种输入病原(国内国外),合理封群,适时、合理的药物干预有助于猪场蓝耳病的稳定,生产管理水平日益成为猪场蓝耳病发病风险高低的平衡器。

(二)猪流行性腹泻

1.流行概况。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部分地区流行。

2.发病特点。主要发生于哺乳仔猪,大多1周龄日龄以内发病,随日龄增长发病率迅速下降。发病猪呕吐,呈水样腹泻,迅速消瘦、脱水和死亡,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接触性传播为主,尤其是粪口途径、吃奶,寒冷季节发病率高。

应注意的一些变化!免疫良好的猪场发病日龄推迟,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相对易于治疗和控制。后备母猪所产仔猪更易发病,往往是猪场的暴发点。春节前后和春夏季节更替时发病率较高。出现了新的病原:猪德尔塔冠状病毒。

3.应关注的高风险传播因子。包括:拉猪车、拉粪车、粪沟污水、母猪带毒感染仔猪、感染猪可向外排毒需关注引种风险。

4.防控形势。病原毒力增强,与现有疫苗株不完全匹配。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复杂多样,防不胜防。新的病原出现,雪上加霜。保育猪和育肥猪感染和带毒,使猪场病原难以清除。防控难度很大!但不乏成功案例。

5.防控建议。发病前预防措施,生物安全管理到位,做好疫苗接种(免疫次数和频度),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小产房、空舍时间),抓好生产管理细节(责任心、换季管理),控制好其它疾病,降低生产应激和免疫抑制,引种必须隔离和检疫,避免引入病毒阳性猪,避开发病高峰期引种。

(三)猪伪狂犬病

1.流行情况。2005~2009年:京津冀地区伪狂犬总体控制较好。2010年:北京发现个别伪狂犬阳性猪场。2011年:河北省、北京部分地区的少数猪场出现野毒抗体阳性猪群和临床病例。2012~2014年:全国许多地区猪场出现伪狂犬发病强势反弹。免疫猪场发病!猪场犬大量死亡。

2.注意点。伪狂犬病毒感染后终身带毒,不定期向外排毒。加强免疫和抗体监测,是降低野毒阳性猪排毒风险的关键!公猪可通过精液排毒,感染母猪。执行引种检疫,慎重引进精液。

3.防控形势。流行毒株发生变异,毒力增强,防控难度增加。大多数猪场猪伪狂犬病得到控制,总体趋势良好。猪场存在大量伪狂犬野毒阳性猪,随时可能发病或排毒,潜在发病风险仍然较大。临床病例以散发为主。

4.防控要点。重视疫苗接种,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加强抗原抗体监测,降低潜在风险。疫病净化是根本出路。

三、小结

病原不断增多,混合感染普遍存在。一些病原变异加快,毒力增强,临床特点发生变化。蓝耳病病毒亚临床感染普遍,新毒株出现,发病风险高。伪狂犬病相对趋于稳定。仔猪腹泻前2年趋于稳定,2015年冬季之后发病率升高。猪2圆环病毒感染不断上升。O型口蹄疫相对稳定,A型口蹄疫有扩散的趋势。猪丹毒发病率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但风险犹存。(本文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耳病血清型病原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
通辽地区牛肉与牛肉制品沙门氏菌血清型调查
广东地区水禽大肠杆菌血清型鉴定
肺炎链球菌血清型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