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春季寄生虫综合防控

2017-04-19 06:42赵俊龙华中农业大学
兽医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疥螨弓形虫球虫

赵俊龙/华中农业大学

猪场春季寄生虫综合防控

赵俊龙/华中农业大学

一、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寄生虫感染严重、经济损失巨大,规模化猪场中体内寄生虫感染率达90%以上,体外寄生虫感染几乎100%。每头猪因饲料利用率差和生长缓慢造成经济损失4美元,合人民币25元左右。一个五万头猪场因此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可达一百多万元。急性流行引起死亡,慢性寄生使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并可诱发其他疾病。

二、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病的特点

1.寄生虫的感染无季节性差异。

2.生物源性寄生虫病消失或很少,如旋毛虫、猪囊尾蚴、姜片吸虫等。

3.多种寄生虫同时感染、交叉感染、重复感染。

三、规模化猪场的主要寄生虫

猪蛔虫、兰氏类圆线虫、猪毛首线虫、有齿食道口线虫、艾美尔球虫、猪疥螨、猪弓形虫、猪附红细胞体。

四、对驱虫药物的评价

1.敌百虫。有机磷制剂,毒性太大,有效治疗剂量(0.1 mg/kg·b·w)与动物中毒剂量相近;对移行期的寄生虫幼虫无效。

2.左旋咪唑。毒性较大,易激发蛔虫造成胆道蛔虫、肠穿孔等急腹症;对移行期的幼虫无效;对疥螨等体外寄生虫无效。优点:有免疫增强作用。

3.丙硫苯咪唑。对疥螨等体外寄生虫无效;丙硫苯咪唑等苯并咪唑类药物有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4.伊维菌素(Ivermectin)。Ivermectin对线虫、蜘蛛昆虫等3纲12目72种均有驱杀作用。对猪疥螨在0.1 mg/kg时就可以减少螨群,0.2 mg/kg时可以减少80%,0.3 mg/kg时可以清除100%。伊维菌素的主要制剂形式有1%注射液,0.6%预混剂和0.5%透皮剂(Pour-on)等三种。猪驱虫的剂量透皮剂为0.75 mg/kg,其余为0.3 mg/kg。伊维菌素在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时对在猪体内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没有杀灭作用,对毛首线虫的驱杀效果也较差。

5.氯氰碘柳胺钠。氯氰碘柳胺钠是柳胺类生化合成提炼的一种广谱抗动物体内外寄生虫新药,其主要活性生化物(Closantel Sodium)主要对猪、牛、羊、马、犬、兔、猫等多种动物的体内外寄生虫有驱杀作用,其中包括成虫、童虫及幼虫。

注意事项:密闭、避光,在阴凉干燥处保存;屠宰前28天停药,用药后28天内产的奶不得供人饮用;疥螨,隔一周,重复使用一次。

五、驱虫方案及注意事项

1.驱虫药物的选择。规模化猪场驱虫药物应具备对危害规模化猪场的主要体内外寄生虫要有高效的驱杀作用、适合规模化养殖的生产流程和适宜的价格等多个方面的要求。药物不但要高效低毒广谱,并特别要求对移行期的蛔虫等幼虫要有强烈的杀灭效果,一般采用预混剂形式添加在饲料投药,价格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3左右,可以创造5~10倍的效益,才能被采纳和广泛推广应用和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驱虫时机的选择。寄生虫对规模化猪场危害的季节性变化不显著,因此驱虫时机的选择应根据寄生虫对猪的危害程度决定。与传染病不同的是感染了寄生虫不一定发病,过度的驱虫会破坏寄生虫病“带虫免疫”的特性,适得其反,这是要引起注意的。

3.驱虫方式的选择。可以充分利用规模化养殖饲料生产工业化、母猪生产工厂化和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可以选择全场同步驱虫,也可以在母猪分娩前或仔猪分圈前同步驱虫。但是对引入猪必须象预防传染病一样,先隔离驱虫后方可和群。

4.环境控制。寄生虫对环境的污染包括虫体和虫卵,是重复感染的重要因素。除了对粪便采取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卵外,对圈舍和污染环境、器具采用喷洒敌百虫、杀灭菊酯、双甲脒等进行“寄生虫”消毒,以巩固驱虫效果。

5.防止抗药性的产生。长期不合理使用驱虫药物,驱虫次数过于频繁,剂量过高过低和单一用药等是造成某些寄生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合理使用和交叉使用驱虫药物,避免产生抗药性,保证驱虫效果。

6.幼虫的驱杀。猪蛔虫等寄生虫的幼虫在动物体内有一个移行蜕变过程,同时会造成营养的丢失和脏器的损害,引起贫血、咳嗽、腹泻、消瘦等症状,影响仔猪和胎儿的生长发育。因此在规模化猪场驱虫要选择对幼虫有强烈杀灭作用的药物。

六、两种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控

1.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寄生于各种动物的细胞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该病以患病动物的高热、呼吸及神经系统症状、动物死亡和妊娠动物的流产、死胎、胎儿畸形为特征。

对抗弓形虫药物的开发和研究一直是人们探索的重要内容。在免疫分子学、酶生物化学及超微结构的不断认识中,人们寻找着弓形虫药物的新突破口。

抗生素类药物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治疗弓形虫的药物,可以针对弓形虫代谢和生物合成等阶段影响弓形虫的生长、生存,从而发挥抗弓形虫的作用。

规模化猪场弓形虫病的防控方案:根据前期跟踪调查的结果,将规模化猪场弓形虫的流行情况分为三类:高度流行(阳性率>30%)、中等程度流行(15%<阳性率>30%)和轻度流行(阳性率<15%),每种情况选择2~3个猪场进行药物防控,饲料添加磺胺六甲氧嘧啶500 g/t和TMP 50 g/t,每次连用一个星期。

高度流行的2个月添加一次,中度流行的3个月添加一次,轻度流行的6个月添加一次。用药以后每3个月采样检测,判定其用药效果。

其他生物安全措施:尽量限制猪场内猫的存在等。

2.球虫病。近年来,猪球虫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由于此病与黄白痢有相似之处,不易区别,极易造成误诊,使发病率越来越高,本病在临床上常常是并发感染或继发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果,有的仔猪发病一直持续到保育期结束。

球虫病不仅阻碍哺乳仔猪增重,而且影响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增加人工费用和药费开支,严重的造成仔猪大批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鉴于国内缺乏较系统的调查结果,我们对17个省市规模化猪场的球虫病进行了调查。2009~2011年,17个省市80个猪场,饱和盐水漂浮法进行镜检,根据卵囊及其孢囊形态进行种类鉴定。检查出的47份哺乳仔猪阳性样品中,检出猪球虫2个属6个种。猪等孢球虫48.93%、猪艾美耳球虫19.15%、蒂氏艾美耳球虫40.43%、极细艾美耳球虫14.89%、平滑艾美耳球虫29.79%、粗糙艾美耳球虫10.64%。

调查发现,在地区之间,浙江地区阳性率达到32.5%,并且每个猪场都有感染,感染相当严重,浙江省处于我国东部沿海,温度适宜,湿度也大,有利于球虫的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的存活,加之管理不当,所以感染较高。江苏、广东、海南、上海、福建、广西,也处于沿海,虽然湿度较大,可能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所以感染情况相对较低。湖北、湖南、江西,地处我国大陆中部,相对而言,湿度较沿海城市低,所以感染率比较低。

我国猪球虫感染严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等孢球虫是主要的致病性球虫,但混合感染很普遍;治疗一般使用百球清(妥曲珠利),其他生物安全措施(土源性寄生虫病)。(本文根据会议录音整理,未经专家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专家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疥螨弓形虫球虫
如何做好规模化猪场疥螨病清除
渝西地区兔球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及虫种鉴定
肉鸡球虫疾病药物防治效果的分析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检疫及防治
GABARAPL2 在IFN-γ诱导的HeLa 细胞抑制弓形虫生长中发挥重要功能
犬疥螨病的诊治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猪疥螨病的分析诊断及其管控方案
3种消毒药对猪球虫的体外抑杀效果观察
一例猪弓形虫病的诊断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