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重要性

2017-04-21 13:58徐庭艳
魅力中国 2016年40期
关键词:阅读课程文学素养阅读习惯

徐庭艳

摘要:语文阅读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提高阅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增强写作功底的契机,同时,小学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性时期,老师和家长务必要意识到这一问题,重视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

关键词:阅读课程;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文学素养

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建成阶段,因此这个时期增设语文阅读课程,往往会培养起他们日后的阅读习惯。然而很多小学生在放学之后没有自主阅读的意识,学习的主要时间都集中在在校期间,因此,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设置十分必要。

一、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也不是能够一天两天养成的。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尤其是处于三观建成阶段的小学生意义尤为重要,小学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日后必定使得他们受益匪浅。

小学生的思想还未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处于建成阶段,往往比较容易引导,习惯的养成往往也比较容易,尤其是像阅读这种能够同时动用学生想象力的习惯,其养成往往比较容易。小学时期老师推荐的阅读书籍一般比较通俗易懂,再加上阅读课有些安静的氛围,因此小学生很容易在这种宁静的阅读课堂氛围中沉浸到图书的世界中,遇到好玩儿、好笑的寓言故事时,学生更容易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情景代入地了解故事背景,了解其背后的深刻含义,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

总之,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日后生活中的宝贵财富,而小学时期恰恰也是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和老师提供的良好的阅读环境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图书的世界,因而小学时期开设阅读课程十分有必要。

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中学语文甚至大学语文的考试题目中,往往阅读理解类题目占有很大比例,然而也是大部分学生失分的“重灾区”。学生失分的原因往往集中在他们不能够读懂作者所写的文章内涵以及出题者的出题意图,而这样的阅读能力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提高。因此,小学语文老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有目的地培养。

小学阶段进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往往比其他时期更有效果,因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往往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记忆力也比较强,如果老师能够加以引导,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必然得到很大提升。而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阅读,多读书,读好书,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恰好能够提供这样一个契机,让学生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加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由于老师阅读课上的不同阅读任务,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文章,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哪些文章能够读懂,哪些文章读不懂,因此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这个结果对症下药,针对不容易理解的文章类型对学生加以引导,注重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阅读,并且要在每一次的阅读之后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训。其次,学生还能够根据老师布置的阅读笔记、读后感之类的作业表达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理清思绪,进一步挖掘文章背后的内涵。随着学生在阅读课程上的不断阅读和积累,久而久之,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日后必定受益匪浅。

三、小学语文的阅读课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时期的写作往往是较为简单通俗的看图写作,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语言文字也往往比较通俗易懂,甚至很多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缺乏常识,写出来的东西仅仅是根据他们的个人想象,而缺乏一定的合理性,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逻辑性也有待提高。而小学语文阅读课程可以督促学生增加阅读量,通过多读一些经典好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逻辑性和合理性的建立。

在批阅小学生作文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类型的句子:“今天的风很大,东刮刮,西刮刮,过了一会把我的帽子也吹了起来。”这种“东刮刮,西刮刮”的风显然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小学生往往只知道刮风,不知道风向的专一性。很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方面存在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了解这些常识的途径又少之又少,家长和老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为孩子讲到所有的常识,就算是讲过的常识,小学生也有可能玩着玩着就抛之脑后。但除了家长和老师,小学生们了解常识和科学知识的途径还有图书,通过阅读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例如,老师在阅读课上可以提倡学生们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等基础科学类的图书,内容针对小学生又通俗易懂,看得多了,学生自己也就有了很深的印象,在写文章的时候就不会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错误了。

除此之外,学生阅读面的扩展有利于他们积累一些名言警句,甚至一些文学大家的经典语录,这些东西他们看得多了、记得多了,在他們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作文中都可以得到体现。在文章中掺杂几句古文言文,往往会为学生的作文增色不少。总之,学生的写作能力往往最直接来源于他们的阅读知识面,学生的文章中往往能够直接体现出这个学生的阅读知识面,知识面广的学生,文章自然而然写得大气,语句中常见的错误也往往较少。

四、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能为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打下基础

阅读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全都浓缩在一本本经典书籍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伊始阶段,有权利也有义务通过阅读这些凝结着古人无穷智慧的书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从中获得个人素养的提升。

除了中国古文化一类的书籍,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国外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多方面了解文化的多样性,汲取不同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文学作品中体会人生百态,了解人生的辛酸苦辣,进而提取出生活的智慧。阅读量的多少,往往可以从谈吐中得以体现,甚至对学生的性格的建立也有着不小的作用,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的道理不同,对他们各自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大相径庭,学生日积月累的阅读,往往对学生良好性格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影响。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文学生涯的开始,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最直观地可以体现在通过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总之,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开设意义匪浅。

猜你喜欢
阅读课程文学素养阅读习惯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浅议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英美文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下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有效词汇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