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有效思考

2017-04-21 11:51陆宏玺陆红琴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培养小学数学

陆宏玺++陆红琴

【摘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计算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而且计算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逻辑性。新课程对计算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改变陈旧枯燥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68-01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计算水平的高低,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在课改的今天,计算教学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正是围绕计算教学展开,从以下四点进行探究:

一、调动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比起其他学科是一个难度较大且抽象性强的学科,不感兴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将会是非常痛苦的。兴趣是学习最大的内在动力。面对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数字,教师只有把小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才能让他们从心理上接受数学计算学习。

1.把计算教学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可以把生活化的情境植入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主动发现思考的乐趣。对于“19+38”这样的练习题,假如教师直接将计算题呈现出来,对小学生而言肯定是一个没有乐趣的学习任务。但是,教师如果换一种说法:“小红从爸爸那里得到了34元的零花钱,从妈妈那得到13元零花钱,这时,她一共有多少零花钱了呢?”,这样提问则会激发出学生的计算兴趣。

2.在计算教学中鼓励小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计算

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计算水平,设置难度较低的必答题,难度中等的抢答题,也要适当设置一些难度较大的选答题,指导小学生开始计算比赛,激发各个层次的学习计算的积极性,在促进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计算积极性。

二、重视学生有意注意的培养

在计算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大有帮助。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要求学生在计算时,要从审题、计算到書写,一气呵成,中途不能东张西望,力争算一题,对一题。在“抄错”这个问题上,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在平时做题时边轻声读边写。要鼓励学生读出来,这样就能提醒学生认真看清楚数字,当学生由眼睛看到了数字经过大脑分析后再说出就不容易出错了。如果学生读出来后再写在很大程度上能有效避免抄错数字。当学生计算时错误率高,老师往往也会急于求成,这个时候,很多教师则要求学生做很多题来达到练习的目的,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久之,也会导致学生心理上对计算有所排斥。假如教师要让学生做20道题,而且把这20题分二到三次做,每次只有6-10题,少而精地去练习,细水长流地练,还结合一定的表扬或者鼓励措施激发学生去练习,学生自然也就会很高兴地去做,努力去完成每一道练习题了,以这种“短频快”的步子去练,学生的计算效率也在稳步中提升。

三、组织多样化计算训练,激发计算兴趣

众所周知,计算教学的过程和演练的过程都相对枯燥,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他们都觉得计算很乏味,没有其他生动的知识那么新奇、有趣。而且计算还带有一定的抽象性,鉴于小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设置多样化的计算训练,指导学生练习。例如,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等方式,一方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还能将抽象化的计算变得更加的具体、形象。或者也可以采用卡片进行分组限时计算。开展计算竞赛,提高小学生的竞技能力,还能加强小组间的共同协作,有助于学生间进行计算习惯的修正。多创设一些听算、口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对计算保持长久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四、引导学生多分析计算中的错题

很多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而且屡次在同一个地方出错,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错题以及错题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有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出错的原因,找到根源所在,争取在下次的计算过程中能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在错误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

例如,有一些小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感知笼统的问题,很容易抄错题目,有时候还把加法当作减法来做,进位出错、退位出错等现象,教师可以把这些错题拿到课堂中进行讲解,引起全体学生的注意,师生一起分析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粗心大意、不懂计算法则、运算不熟练等,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从而有效避免类似错误的再次出现,提高学生的计算效率。

五、科学评价,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有教学就有评价,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良好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在对学生做好其他方面培养的同时,也要重视评价环节,通过积极评价让学生主动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对计算学习的自信心,不断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和发展,在鼓励中提高学生的实际计算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整体成绩奠定好基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牵强附会的教学模式,传授学生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理解运算的道理。然后再通过多元化的算法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另外,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他们在计算数字的同时,发现数学学科的奥秘,这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运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0

[2]余夕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思考[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

[3]邵晓文.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

[4]孙敬彬.“深度练习”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意义与构建[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

[5]蒋薇.打造高效的计算课堂——论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困境与突破[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11):103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培养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